五銖:中國古代貨幣。漢武帝在位期間,鑒於原流通貨幣四銖半兩與“三銖”錢引發嚴重幣值混亂,鑄行重如錢文的“五銖”錢。其經歷郡國自鑄、官行赤仄、三官分鑄...
五銖錢是中國古銅幣名。錢上有“五銖”二篆字,故名。漢武帝於元鼎四年 (前113年) 下令禁止郡國鑄錢,把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師銷毀,將鑄幣大權收歸中央。...
兩柱五銖為南朝梁元帝蕭繹,承聖年間(552—554年)鑄。...... 兩柱五銖為南朝梁元帝蕭繹,承聖年間(552—554年)鑄。中文名稱 兩柱五銖 所屬年代 承聖年間...
五銖錢重五銖,上有“五銖”二字,故名。五銖錢是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先後有10多個王朝和政權、20多個帝王鑄行過五銖錢。西漢元狩五年,五銖錢率先在...
混亂和鑄幣失控後引起的吳楚叛亂等嚴重後果,漢武帝在統治期間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才使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貨幣問題得到了比較徹底的解決,最終確定了五銖錢的...
南朝蕭梁武帝五銖,一般直徑2.4厘米,重3.4克。鑄造工整,背有外廓。...... 四柱五銖為蕭梁末年敬帝所鑄,直徑2.3厘米,重2.3克。面穿或背穿上下鑄有四星點,為...
魏五銖 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魏文帝曹丕於黃初二年(221年)“罷五銖錢,使百姓谷帛為市”。明帝曹叡嗣位後為“豐國省刑”,於太和元年(227年)復行五銖錢。...
隋五銖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鑄,又叫“開皇五銖”,或稱“置樣五銖”。錢文“五銖”二字篆書,筆畫精整,邊緣較寬,面無好廓,“...
陳五銖為南朝陳文帝天嘉三年(562年)鑄行,亦稱“天嘉五銖”。...... 陳五銖編輯 鎖定 陳五銖為南朝陳文帝天嘉三年(562年)鑄行,亦稱“天嘉五銖”。...
四出五銖,亦稱“角錢”,五銖錢的一種,鑄行於東漢晚期。其錢形、錢文與東漢早期“五銖”相同,但在錢背內郭四角鑄有四道連線外郭的斜紋,如四路而出,故稱“...
漢武帝元狩五年,詔令各郡國鑄行五銖錢,稱為郡國五銖,又叫元守五銖。...... 漢武帝元狩五年,詔令各郡國鑄行五銖錢,稱為郡國五銖,又叫元守五銖。...
沈充五銖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東晉孝元帝太興年間(公元318-321年),吳興沈充所鑄大孔小錢。錢文作“五朱”、“五金”,外廓隱約,錢體輕小,似為東漢“剪輪...
赤仄五銖 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命令京師鐘官鑄“赤仄”(赤側)錢,面文“五銖”,以一當五行用,世稱“赤仄五銖”。赤仄五銖是武帝時期郡國五銖向三官...
永安五銖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北魏孝莊帝元子攸,永安二年(公元529)鑄造。一般直徑2.3厘米,重約3克,製作工整。存世量一般。...
雞目五銖,即小五銖,西漢時期官方鑄造的五銖錢輔幣,俗稱“雞目錢”、“鵝眼錢”,因其形如雞目而得名。其三官錢制(鐘官、技巧、六廄)完備,有鎏金、傳形、闊...
梁鐵五銖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南朝梁武帝蕭衍普通四年(公元523年)鑄行。...... 梁鐵五銖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南朝梁武帝蕭衍普通四年(公元523年)鑄行。...
直百五銖,三國時期蜀漢錢幣。錢的面文意思是一枚直百五銖的價值可以與一百枚五銖錢的價值相等,是一種大值虛幣。...
“六朝五銖”劣錢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分裂時期,戰爭頻繁,政局動盪,社會經濟遭破壞,史稱此時“錢法大壞”。為了省銅,五銖錢越做越小,有“鵝眼”、 “雞目”之稱...
金五銖是1980年陝西鹹陽出土,系方孔圓錢中最早的黃金鑄幣。錢徑2.6厘米,重9克,含金量95%,與出土西漢金餅等同。...
兩漢五銖錢,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開始又進行了第四次幣制改革。這次改革僅是“廢三銖錢,改鑄五銖錢”。五銖錢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規定,錢文“五銖”從此...
太和五銖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鑄造。形制類五銖錢,然製作粗疏。“太和五銖”四字呈方折篆體,直讀,光背。因許民間自鑄,故銅質混雜,大小不一...
剪邊五銖錢就是被剪鑿了外圍或沖鑿了外廓的錢。錢文“五銖”二字僅剩一半,故又稱“對文五銖”。對文五銖的錢徑大小不一,經過測定,錢徑一般不足2厘米,重多...
昭帝五銖...... 昭帝五銖的大小和武帝時期的三官五銖的大小基本相同,但重量要比三官五銖略輕,但又比宣帝五銖略重。從書法上看,錢文“五”字變化較大,一般字...
公元前118年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鑄五銖,最初是由地方郡國鑄造,錢幣界稱為“郡國五銖”。為郡國錢多輕薄,因此鑄赤仄五銖以一當五兌換郡國錢,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