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香塍

舊時到惠山去必走的一條大道,清鹹豐六年(1856),邑貢生竇承焯重修綺塍街,就廢坊補書坊額,曰“五里香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里香塍
  • 所指:惠山去必走的一條大道
  • 時間:清鹹豐六年
  • 原因:一路上喬木古藤,飛樓連閣
介紹,緣由,歷史,

介紹

無錫西門外的五里街,又稱綺塍街。是舊時到惠山去必走的一條大道。清鹹豐六年(1856),邑貢生竇承焯重修綺塍街,就廢坊補書坊額,曰“五里香塍”。

緣由

為何稱“五里香塍”呢?早在元明,這一路上喬木古藤,飛樓連閣。明初浦長源有詩云:“出郭樓台三四里,遊人不得見山容”。沿途遍地植桃樹,有“一株楊柳夾枝桃,紅綠相映五里遙”之說。每當春日,桃紅柳綠,鳥語花香,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遊春踏春者絡繹不絕。有民謠云:“惠山街,五里長,踏花歸,鞋底香。”香者指花香,塍者指田間。又因這條路修得好,有“惠山五里街,雨後著新鞋”之譽。解放後,拓寬惠山直街,將“五里香塍”磚刻遺置在今15路公共汽車站台旁,作為路牌。經風雨剝蝕,字跡已模糊。

歷史

五里街原是一條磚街,清乾隆皇帝南巡時,地方官將磚砌成“人”字形,以象徵聖駕蒞臨,身在萬人之上。
1978年,開鑿大運河新線時,大德橋附近的五里街被切斷。五里街縮至運河東為止,運河西側建為百花園,1985年改為吟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