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裁

裁為節制的意思,在中醫五行理論框架下,五味與五臟有一一對應的關係,正常狀態下,五味濡養五臟,但五臟在疾病狀態下要注意五味的攝取,以免進一步傷害臟腑。《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所宮,傷在五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裁  
  • 出處  :《黃帝內經》
  • 類別  :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指疾病時對五味的節制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靈樞·九針論》:“病在筋,無食酸;病在氣,無食辛;病在骨,無食鹹;病在血,無食苦;病在肉,無食甘。”等。五味入五臟,在正常情況下,可濡養所入臟腑,但是五味太過易傷五臟,特別是在疾病的情況下。比如酸味入肝補肝,有利於肝對筋的濡養,但是味過於酸,反能傷肝引起肝氣偏勝。要根據五臟所病而選擇五味禁忌,故肝病筋病患者當忌食酸味,其他類推,是為五裁。

中醫套用

食守禁忌
五裁理論上屬於五味所禁的一部分,《內經》重視五味所禁,主張飲食不要違背禁忌。《靈樞·五味》還特別論述了五臟病變在飲食五味方面的所宜和禁忌。提出“五禁”,即“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靈樞·九針論》提出“五裁”,即“病在筋,無食酸;病在氣,無食辛;病在骨,無食鹹;病在血,無食苦;病在肉,無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提出在飲食方面的進行節制,對於某些疾病在飲食方面的護理及保養,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於食物與藥物的禁忌,是中醫治療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於某些疾病的治療和調養,必須要嚴格遵守禁忌,否則不但會嚴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還有可能產生毒副作用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害生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特設《飲食禁忌》一章,強調飲食禁忌的重要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