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砭

五行砭

五行砭利用古老的砭石砭術與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剋的關係、五臟六腑的生理病理變化以及人體與五行自然界的關係而研發的一套全新的美容養方法。

他是古老砭術於現代醫學的完美契合,

他是古老砭術與傳統針灸學的巧妙融合,

他是古老砭術與現代理療學的經典結合,

他是古老砭術與現代生物電學的神奇吻合,

他是古老砭術與經絡學的久別重合,他是古老砭術是中、西醫的強強配合,它是古老砭術與中藥油的天作之合!

五行砭養生它可使人體免受藥物、針灸的痛苦,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打通人體經絡,排除六淫,平衡陰陽,平衡電位,回補氣血、養顏防衰、同時,砭石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

砭石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溫陽補虛,補中益氣、回陽救逆、防病保健,強身益壽、美容養生之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行砭
  • 好處:人體免受藥物、針灸的痛苦等
  • 功能:溫灸功能、健胸功能、提臀功能等
  • 技術:微電流療法、針灸療法等
五行砭石,砭石的發展歷史,五行,五行砭對應關係,五行,陰陽,順生逆克,季節關係,五行砭八大功能,五行砭:四大核心技術,負向按摩,開式拔罐,氣針,前景,功效,特色,

五行砭石

砭石(biānshí)者,以石治病也,是通用名稱。砭石一般指泗濱砭石,而運用砭石治病的醫術稱為砭術,砭術是中醫的六大醫術之一,砭.針.灸.藥.按蹺和導引。《黃帝內經》記載,砭石其色玄黃,這裡的意思是黑色帶一點土黃,還是以黑色為主色。砭石,即能治病的石頭,最早出現在《黃帝內經》中。砭石中又以泗濱砭石療效為最佳。泗濱砭石:原指《尚書.禹貢》泗濱浮磬料泗濱浮石;產于山東泗水之濱,故名泗濱砭石。

砭石的發展歷史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北京中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等單位的發起下,利用高科技手段,歷時數年幾乎找遍了山東境內古泗水流域兩岸山地,終於尋找到了砭石原產地,和原產地砭石世家聯合開發,並成立砭石科技開發部。在衛生部原副部長顧英奇先生、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常務會長郭普遠先生、亞洲珠寶聯合會主席李勁松先生、聯合國世界自然醫學組織執行主席程慶民先生、文化部原部長高占祥先生和一大批醫學界和寶玉石界知名專家教授、院士、領導的支持幫助下,由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衛生部主管國家一級學會)設立砭石專家委員會;由亞洲珠寶聯合會設立砭石委員會。在砭石專家委員會的主持下,從1993年起正式開發與研究泗濱浮磬,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搞了一個面向社會的歷時近兩年的“磬與健康研討”活動,用泗濱浮磬反覆研製多種形狀的砭具,進行醫療保健實踐,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臨床資料,總結出多種手法,即““刮、推、抹、摩、擦、揉、纏、涼、劃、拔、點、按、振、拿、拍、扣、剁、溫、清、感、電熱溫燙”,後稱砭術二十一法。
五行砭
第二件,大量的文獻考證,用泗濱浮磬做的砭具是正宗的“砭”。證據有四個:《黃帝內經》中說“砭從東方來”,“東方”即指北起山東萊州灣,南到江浙的“海洋文化帶”,所謂“魚鹽之地”就是現在的東南沿海附近,這是其一;宋·羅泌所著的《路史》中說“伏羲嘗草制砭,以治民疾。”,伏羲是著名的太昊部落酋長,太昊是東夷的一支,而東夷是我國古代東部沿海的民族,應該說伏羲是東南沿海人,這是其二;在莒縣、大汶口等地出土了大量的砭具,這是其三;
第三件,在三大部委的六個實驗室,即中國科學院、核工業部、國家地震局、北京中醫藥基礎醫學院等權威實驗室對泗濱浮磬做了近三年的理化檢測,結果如下:
1、泗濱砭石可發出7—22微米的極遠紅外線電磁波,峰值9.8微米;並能產生2萬—200萬赫茲的超音波脈衝,穿透率為92.8%;
2、在人體上刮擦一次的振動次數為4106次;
3、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共50多種;4、無對人體有害元素和放射核素;岩石顆粒度為0.01——0.001毫米,品質結構屬最細膩的泥晶結構,細膩度是翡翠的十倍;
4、接觸人體可加速血液循環,其增加值可達20%以上;
5、有一奇異能量場並可循經而行,疏通經絡。此六項都是其他石、玉無法比擬的。
對泗濱砭石的形成,進行了較為合理可信的分析和推論。根據砭石的理化檢測結果,結合當地地質勘查,我們提出了“深海沉積——陸地抬升——隕石衝擊——等離子滲透”泗濱砭石成因假說。在五億五千萬年前古生代寒武紀到奧陶紀形成的深海沉積石灰岩,隨造山運動抬升出海面形成高山。距今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有一直徑為10公里的隕星擊中華東地區,隕星爆炸使地表灰岩剝離飛入空中,在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電漿環境中石灰岩與星際物質相互滲透、交融,最後落在地表,形成浮石。看來,具有特異性質的(微晶變質灰岩)泗濱砭石真是天地造化之傑作!
做了以上三件事後,砭在“具”與“術”兩方面基本上完整了,於是在四年後的1997年在中國中醫藥報發表了題為“我國古代非藥物醫療保健方法——砭術”,將現代砭術推出、公諸於世。
五行砭梳五行砭梳

五行

《五帝》篇中記載:“……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五行”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的《甘誓》與《洪範》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洪範》中則指出“鯀矱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它提出了為人們所用的以水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質和作用,但是它沒有觸及“五行”之間的內在聯繫。

五行砭對應關係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種屬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體的某種東西。五是個普遍的數字,五指、五官、五臟、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為五類。
在中醫里,用五行描述人體五臟系統(肝心脾肺腎)的功能和關係,注意這裡的五臟也是個功能概念(稱為藏象),並不限於具體的解剖上的五臟。
木-生長、生法、柔和、條達舒暢
火-溫熱、升騰、明亮
土-生化、承載、受納
金-清潔、清肅、收斂
水-寒涼、滋潤、向下運行
五行
五臟
六腑
季節
氣候
五感
五官
五色
五味
形體
五音
方位














小腸












長夏










大腸






皮毛

西


膀胱









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應,但過度則害。比如怒則傷肝。范進中舉是過喜傷心的典型例子。再比如適當的甘味是補脾的,但味過於甘,又能呆胃滯脾。

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顧的說是迷信,有人還穿鑿附會說是五種物質,對應大自然的金屬,樹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實五行乃是五氣,比喻為五種物質,乃形象描述。當然化氣為物,說是五種物質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換柱,五氣乃是根本。

陰陽

萬物從一開始,一的內涵就夠我們研究的了,一分為二,畫為“-”和“--”,即陰陽兩儀,陰陽又是根本,光是陰陽就足以解釋世界萬事萬物了,如陰陽對應季節就是夏、冬。陰陽兩儀分為四象,即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對應1、3、2、4,陽為單,陰為雙。太陽,少陽對應1、3,太陰,少陰對應2、4。太陽為1,少陽為3,太陰為2,少陰為4,同時也是1234數的順序的由來,古人發明了1234四個數了。太陽對應太陽,太陰對應月亮。太陽為至陽純剛之氣,月亮為至陰純柔之氣。少陽為木,太陽為火,少陰為金,太陰為水,對應四季為木春,火夏,秋金,冬水。夏的陽氣至明,故太陽為夏火,木春為少陽。這裡應該看得懂,把事物分為陰陽四象,現在看來很簡單,但這是三千多年前的知識,把陰陽四象與數相聯繫,就更加不簡單了。
陽極而陰,陰極而陽,這個也應該看得懂,現實中有很多例子證明。古人是如何得出來的呢?是觀察自然就得出這么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高度概括的理則嗎?1為陽氣之始,2為陰氣之始才對,故剛才的太陽為1,太陰為2,是錯誤的要修正,故太陽轉為陰之始為2,相應的火也為2,太陰轉為陽之始為1,相應的水也為1,古人想到這裡太了不起了,故水1,火2,木3,金4。

順生逆克

順生逆克,這個定理不知是誰提出來的,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例子證明,那么推理是怎么回事呢?古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秘訣就是舉一反三,對人類與自然觀察仔細。在中醫里,氣順則百病除,氣逆則百病生,當然順生逆克,其實犯了循環論證。春夏秋冬,自然之順序也,1234,數之順序也,順則符合自然規律,故順生,違反自然規律則亡,故逆克,說出來道理很簡單,故古人云:大道至簡。金木水火,春夏秋冬皆氣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氣之流動也,自然之規律也,不可違反也,違反則自取滅亡。這裡也應該看得懂。順生,由春而夏,故木生火,由秋而冬,故金生水,由夏而秋,是不是火生金?否也,由春而夏,陽氣漸旺上升,由秋而冬,陰氣漸旺下降。陽主升,陰主降,大自然也很多例子證明。升降是符合陰陽學說的,升為陽,降為陰,故陽上陰下,引申一點,男女交合,男上女下,自然之位,不要說連男陽女陰都不曉得,那么是不是女上男下就不對,哎,又犯了形式主義了,陰陽是二氣,不是形式,氣之流動,變化莫測,唯有軌跡可尋,陰陽有這么簡單就對了,男上女下,或女上男下,不過是陰陽二氣流動的兩種形式而已,形式多著呢,研究這方面學問的人就是陰陽家,古代的性保健專家,一兩千年前就出現了性保健專家,而且知識那么豐富,無所不包,中國人的性生活質量卻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究竟是古人拋棄了我們,還是我們拋棄了古人。
五行砭
由夏而秋,因為有個陽極而陰,陰極而陽,陰陽轉換,故不可火生金,而有箇中間轉換的樞紐,名之為土,土在中間,至此五行全,由此可見,陽極而陰,陰極而陽,也不是說變就變,而有個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很好理解,因為火為太陽,變成的是陰之始,但接下來的金是少陰,不是陰之始,由陰之始到少陰,肯定有個過程,故先火生土,土再生金,而且是由陽變陰,陽主生,而陰主亡,陽主進,陰主退,順主陽,逆主陰,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而由水到木,只有水生木,無中間土的轉送。火變金,全賴土之功,陽變陰,本為逆,因為有了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順生了,陰變陽,本來就是順,故水生木。這就是五行相生的原理,五行相剋一樣的道理。這些在中醫里都是很基礎的部分,中醫辨五行,就是辯五氣,辯五氣,遠遠比這裡講的複雜高深,畢竟那是一門學問,這裡只是告訴你五行就是五氣,推理五行就是辨識五氣的流動軌跡。
五行砭

季節關係

五行是指氣體的五種運動方式。
春天屬木,代表氣體向四周擴散的運動方式。春天,花草樹木生長茂盛,樹木的枝條向四周伸展,養料往枝頭輸送,所以春屬木。
夏天屬火,代表氣體向上的運動方式。火的特點就是向上,夏天各種植物向上生長,長勢迅猛,所以夏屬火.
秋天屬金,代表氣體向內收縮的運動方式。金的特點是穩固,秋天收穫,人們儲蓄糧食為過冬作準備,樹葉凋落,所以秋屬金。
冬天屬水,代表氣體向下的運動方式。水往低處流,冬天萬物休眠,為春天蓄積養料,所以冬屬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間要有過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氣的平穩運動。
五行時辰
時辰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計時方法,24小時共分為12個時辰,從晚上11點開始,與12屬相相對應: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按五行來說:
寅、卯、辰屬木,主宰春季,代表東方;
巳、午、未屬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屬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醜屬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醜單個而言都屬土,代表中方,主宰四季最後一個月,代表四方。

五行砭八大功能

量子弱磁場共振分析功能、
砭灸走罐功能
砭石脈動負壓功能
溫灸功能
健胸功能
提臀功能
生物電療功能
經絡刷通功能
工作原理:
它是根據砭石的天然能量以及古老的砭術於中醫經絡學、陰陽五行學、藏象學、針灸學的原理,利用現代生物微電流療法、針灸療法、刮痧療法和脈動負壓療法為一體,將中國傳統的砭、針,灸,藥,導引,推拿,刮痧技術循經靶嚮導入為一體的產物!
五行砭

五行砭:四大核心技術

1、微電流療法:
與中藥也相結合,通過頻率與頻率的變化,人體經絡體表穴位,循環系統產生和諧共振場量效應,並以較強大的電流刺激,將酸、麻、沉、脹(氣道血脈)不斷地向前推進傳到至神經、血管組織末梢、消除疲勞、調理亞健康!
2、針灸療法:
與中藥也相結合,利用電脈衝強制疏導生物電子,刺激穴位和經絡,可選擇性的對穴位進行由體表向深部點擊,使局部穴位產生錘擊似真就感覺,從而迅速疏通經絡堵塞,促進體表及深層的信息傳遞。
3、刮痧療法:
與中藥有相結合,利用真空吸附原理,脈動負壓原理,刮痧排毒,通經活絡,同時輔以強大的驅動力、滲透力、沖刷力、直達病灶部位,來促進血液的循環,從而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目的。
4、脈動負壓療法:
脈動負壓的主要性質
脈動負壓是在傳統靜態負壓基礎上產生本質性飛躍的一種新型醫學治療形式,它的主要作用原理有以下幾個方面:
驅動組織液的反覆流動,疏通經絡
靜態負壓在作用的初始時刻,在罐子的部位與周圍組織之間產生一個較大的負壓差,驅動組織液向罐子部位流動,罐子部位的組織液隨之增多。同時,毛細血管的擴張或破也可使更多的體液流入組織間隙。由於組織液的增多,組織間隙被擴張,間隙本身的張力增大,使得組織液壓升高,使得罐子部位與周圍組織之間的負壓差減小。隨著時間的延長,壓力達到平衡,使得流動停止。脈動負壓的特點就是罐子部位的負壓迅速達到一個較大值(絕對值,以下同),在罐子部位與周圍組織之間產生一個負壓梯度,組織液流向罐子部位,並在此形成一個較高的壓力(較低負壓),然後罐子中的負壓迅速回到一個低值,聚集在罐子部位的組織液會產生反方向的流動,緊接著罐子又產生一個較大的負壓,組織液又向罐子部位流動,這種反覆地往返流動會將組織問隙中淤積的代謝廢物沖刷乾淨,使之隨著組織液流入淋巴管,最後通過血液循環排出體外。組織間隙中代謝廢物的清除會降低經絡的阻力,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
組織液雖然有往返流動,但總方向是朝向罐子所在的經脈部位的,其液體運動類似於
海洋中的潮波。在脈動負壓的驅動下,組織液會不斷地向經脈上的聚積,使經脈上的組織液更加豐富,有利於經脈各種生理功能的實現。
事實上,拔罐療法中的閃罐,即將罐子閃火後扣到皮膚上很快就掀起,再閃火扣上,再掀起的過程就是產生一種脈動負壓,只不過該操作的技術要求較高.而使用經絡罐通儀產生脈動負壓是全自動的,不用人工操作,使用方便,而且負壓的大小和頻率可調,為醫生
辯證施治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餘地。
節律性地牽拉肌肉
負壓脈衝的另一個效應是可以大範圍地牽拉肌肉,特別是當使用大號的罐子時,如經絡罐通儀所用的四號罐子口徑為5.5era,一般可拔高皮膚達lena,肌肉的牽拉位移約0.125px。這么大的牽拉作用是其它外治方法所難以實現的。針刺時的提插手法可以產生一定的牽拉作用,常規按摩也可使肌肉有一定的變形,但其範圍都不如負壓脈衝大。
牽拉肌肉最直接的效應就是興奮肌肉中的感受器,包括肌梭感受器和腱器官,通常肌梭感受器首先興奮,其信號通過脊髓反射引起a運動神經元的興奮,使肌細胞的緊張性增加。隨著牽拉的增加。腱器官中的高爾基氏體被興奮,其信號通過西神經元抑制a神經元的興奮。使肌肉放鬆。靜態拔罐也可使肌肉產生同樣長度的牽拉,所不同的是靜態拔罐產生牽拉後就一直保持該狀態,肌肉感受器會因持續作用而出現疲勞,而脈動牽拉的負壓通常只持續幾秒鐘而不會出現疲勞。另外,脈動牽拉是隨時間變化的力。會引起相位型的快肌的興奮(相位性反應),產生靜態拔罐難以達到的效果。比如。肌肉對抗牽拉產生興奮和力,並出現位移作功,該過程會消耗一部分生物能量.燃燒掉相應部位的脂肪,其消耗脂肪的部位有時是主動鍛鍊肌肉所達不到的。因此在減肥方面具有一定的前景。
脈動負壓對肌肉產生的牽拉力其方向與通常按摩的方向相反,是朝皮膚外的,因此,可將皮膚和肌肉向上提起,使皮膚與肌肉、肌肉與肌肉之間的問晾即淺筋膜和深筋膜的空間加大。減少因炎症引起的肌粘連,這可能是該方法對治療肌肉痛有效的一個原因。實際上,按摩術中的拿法、捏法以及砭術中的拔法都有向外用力。分離肌間隙、減少肌粘連的作用。

負向按摩

由於脈動負壓可以產生與按摩方向相反的、向外的節律性作用力,所以可稱此脈動負壓為
“負向按摩”或“真空負壓按摩”。現今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按摩器、按摩椅。它們都是用機械的方法模擬人手的操作。其力的作用一般是通過硬的物質直接接觸人體後產生的。這種作用比較生硬,沒有人工操作的反饋變化。因此感覺不太舒服。在現代按摩中也有用水作用於人體產生作用力的,稱為水療.它解決了硬物質接觸的不良感覺,但實際套用不太方便。
負向按摩以空氣為介質,與人體之問無直接的硬接觸,只要負壓適當,就會產生類似按摩的舒服感覺。而且作用力的大小和頻率都可以調節,可以模擬不同的手法,因此脈動負壓也是一種新型的按摩器械。

開式拔罐

傳統火罐和現代發展起來的手動抽氣罐的共同特點是罐子中的空氣是密閉的,作為火罐,
燃燒後罐子內的氧氣已基本耗盡,而從皮膚釋放的二氧化碳則不斷地聚集在罐子中,濃度不斷升高,不能及時得到排除。拔罐部位的組織經常呈現紫色。這是血中的血紅蛋白與氧結合較少,與二氧化碳結合較多的結果。
脈動負壓採用微型真空泵產生負壓,罐子中的空氣通過真空泵與大氣連通,筆者稱這種拔
罐為“開式拔罐”.相對而言。傳統火罐和手動抽氣拔罐可稱為“閉式拔罐”。由於罐子與大氣是相通的,皮膚釋放的二氧化碳可以通過真空泵從罐子中排出,這使得組織能夠充分地釋放二氧化碳並吸收一定量的氧氣,有利於組織細胞的康復。

氣針

使用小IZI徑的拔罐器可以直接將脈動負壓作用在穴位上,形成一種力的刺激。它與針灸針對人體的刺激有一定相似之處,即都是一種力學的刺激,不同之處在於後者剌入組織,是有損刺激,刺激成分中還包括一部分損傷電位,作用部位也較深。脈動負壓通過空氣將力遞給組織,是一種名副其實的“氣針”,對組織無損傷,不會產生損傷性的疼痛,因此也是一種無創疼針法。將較大的脈動負壓作用於上肢較堅緊、肌肉不太豐厚的穴位處時,由於牽拉效應,會產生類似“得氣”的酸麻脹感覺,在下肢使用稍大一點的罐子也可得到類似的感覺。由於脈動負壓的方向和針灸“提插”手法中的“提”的方向一致,因此從效應上接近針灸瀉法的作用。對一些禁刺的部位使用氣針是一個可供選擇的新方式。另外,使用真空泵產生的負壓具有較好的持續性,不會因少量的漏氣而掉罐,即使用較小的罐子也可維持與皮膚的吸合,這一特性使得我們可以利用口徑很小的罐子在比較狹窄和凹凸不平的部位實施脈動拔罐,如迎香、腕骨等。又因為氣針不用刺人體內,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因此也適合在喜歡針灸的家庭中使用。“氣針”有可能成為針灸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員。

前景

綜上所述,五行砭脈動負壓作為一種新的醫療保健形式,在各個方面都顯示出不同反響的特性,具有無限的套用潛力。用該方法治療效果迅速,一般疾病僅一兩次即可痊癒。

功效

依照傳統中醫經絡學、陰陽五行學、藏象學之理論指導,根據臟腑相生相剋,氣血陰陽平衡的原理。儀器功能與藥液相結合,通過疏通經絡,生物電流的滲透,利用真空吸附,脈動負壓原理,刮痧排毒,活血化瘀,同時利用脈動負壓療法輔以的強大的驅動力、滲透力、沖刷力、直接作用與臟腑經絡穴位上,排除經絡淤積問題,阻塞問題,使身體得到全面調節,激發細胞活性,補充能量,使身體新陳代謝加強,有效的改善亞健康。

特色

溫肌散寒、疏風解表;溫經通絡、活血逐瘀;溫中活里、強壯臟腑;
溫陰補虛、回陽固本;行氣活血、消火化痰;平衡陰陽、保健防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