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大布吉祥錢

五行大布吉祥錢徑32.4毫米,內徑10.1毫米,厚2.2毫米,重10.2克,泉體較通貨為大,輪脊圓潤如泥鰍背,惹人喜愛。面文“五”上橫細勁有力,與外輪同作圓弧。“布”字首筆拖長,呈反S形,有裝飾美感。“行”字殊為奇特,恰似花押。

錢背上、下、左、右分飾“蛇、龜、斗、劍”四吉祥紋。“龜”有長壽之徵,久為世人所喜。《淮南子》曰:“必問吉凶於龜者,以其歷歲久也。”商周時還以龜甲卜筮、記刻,不僅認為龜有靈性,而且可以獲得吉慶。“蛇”是中國人所崇拜的龍的原形,至今民間在屬相中仍習慣以“小龍”呼之。而漢畫中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兄妹的形象也是蛇身。所以長時以來,人們並不認為蛇是陰險、兇殘的化身,反而相信蛇能起到以毒攻毒和祛邪辟凶的作用。“北斗七星”從斗口至斗柄名稱分別稱作: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是倍受古人重視的星宿。史家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上說:“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向)。

歷史,簡介,

歷史

“五行大布”鑄行於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同武帝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先鑄的“布泉”及後來靜帝於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始鑄的“永通萬國”錢合稱為“北周三泉”,皆是錢幣界倍受讚譽的美品佳泉。據《周書·武帝紀》載:“建德三年六月壬子,更鑄五行大布錢,以一當十,與布泉並行。”文中所言“以一當十”指的是折合布泉十枚。按布泉初行時作五枚“永安五銖”平錢計算,那么“五行大布”就是折值五十枚平錢的虛值大錢,自然逃脫不了日後貶值使用的命運。
五行大布吉祥錢五行大布吉祥錢
“五行”理論是我國先民的獨創,產生的時間極早,大約可追溯至夏代。具體內容是以在自然界記憶體在的五種基本元素:金、水、木、火、土作基點,用以演繹五行間相互依存(生)、制約(克)的關係,進而將其推及到世間萬象,來闡述事物不斷發展變化的必然規律,對中華文明的進展影響深遠。“五行大布”的用意取源於“五行”循環相生,暗寓世代傳流不絕。在銖兩貨幣大行其道的當時,以此命名自是別具一番新義。
只可惜北周享年不久,沒有出現“五行大布”流通萬代的局面,在短短行用幾年之後,便隨著新王朝隋代的建立而夭折。

簡介

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斗。”把北斗視作運於天體中心位置的天帝之車,似君臨天下,群星拱扶,並認為無論從方向的定位,陰陽的分別,四季的建立,五行的平衡,節氣的度數,乃至每歲的確立都與北斗息息相關。民間將北鬥引入錢背,更多希冀於上天垂祥,保佑四季平安。“劍”最早出現在西周早期,但作為防身衛體的兵器,則一直沿用到清代,可謂是古兵器中的一大壽星。百姓也將劍視為降妖逐魔的聖物,並在仙人畫圖之中加以展現,如捉鬼之鐘馗等。這枚吉祥紋厭勝錢集“龜、蛇、斗、劍“四種吉物於一身,配合面文更顯得錦上添花,體現出民間對獲得幸福生活的渴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