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是我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教育組織形式。五華書院,作為雲南書院的典型代表,是中國書院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書院簡介,書院生員,書院主持,
書院簡介
五華書院開創於明嘉靖三年(1524年),是雲南省創辦較早,也是層次最高,影響最大的一所書院,其創始人是雲南巡撫王啟,院址設在昆明五華山麓北,故因此而得名。清雍正九年(1731年),雲貴總督鄂爾泰又對五華書院進行大規模的擴建,他還捐購圖書萬餘卷,親自製定書院章程和課本。 五華書院在鄂爾泰的大力扶持下,成為了一所遐邇聞名的大書院,培育出了錢灃、唐文灼、王肇增、方學周、何鐘泰、何傅岩、吳桐、方玉潤、戴孫、楊國翰、池生春、李於陽、戴淳等著名學者。
書院生員
五華書院生員主要來自雲南各府州縣 ,平日教學分為“官課”和“堂課”,教學內容主要是攻讀“經、史、子、集”,應國家科舉。官課以每月初三和十八兩日,由總督、巡撫、司道以及府、州縣輪流命題,對學生考試製藝一篇及律詩一首。經過評定排列名次,成績優異者均獎給“筆資”。“堂課”則為每月課詩文一次,有書院負責人進行考核,成績優異者同樣獎給“筆資”;五華書院考試規定是比較嚴而細的,日有課,月有試,生員根據成績而升降,正課內成績不合格者都降為副課,副課內成績優秀者則升為正課。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競爭觀念和憂患意識,為學生的學習既施加了壓力又增強了動力,故五華書院每次秋榜,中試率有三十人之多,少亦二十人。
書院主持
書院的主持人稱為山長,也是書院的主講,出任五華書院的山長先後有25位(直至清末),都是中過舉人進士、學識高深的、做過各級官員的名儒,如尹楚珍、劉寄庵、戴筠等人主持書院時五華書院最負盛名,辦學也頗有成就。正由於此,山長的待遇優厚。山長每年束修為白銀400兩,另每月再發薪蔬銀15兩,米2京石,每逢節有6兩的節儀銀。而其它人員的薪俸就低得多。而五華書院正因為這一特點而歷史悠久。
五華書院雖系官辦,但經費並不完全依賴於國家,五華書院購置有一定的田產,把每年的田租作為經費,同時又購置鋪面數十間,公房四所,均坐落在省城的各街市,進行出租,沒月收租金,年終可收200餘兩白銀補充書院開支。
五華書院從明一直辦到清末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書院被改為雲南高等學堂為止,前後共歷379年,是雲南書院辦得最長、歷史最悠久、培養學子最多的一所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