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筆經驗學習分享
五筆拆字經驗
一 “能連不交”優於“取大優先”。
“能連不交”和“取大優先”如有矛盾,幾乎都採取“能連不交”優於“取大優先”的原則處理例如:
“天”字只能拆為“一”、“大”,而不能拆成“二”、“人”。
“矢”字只能拆為“”、“大”,而不能拆成“”、“人”。
“開”字只能拆為“一”、“廾”,而不能拆成“二”、“”。
個別的例外:“平”字剛好相反,只能拆成“一”、“”、“丨”,不能拆成“一”、“丷”、“十”。
二 “能散不連”優於“取大優先”
能散不連在拆字中幾乎是不言而喻的事實。它很自然地將一個漢字分成若干獨立的字根或字根的組合。有少量字根本身由分散筆畫組成,使得在拆字中產生多種取碼方案的時候,往往是先考慮“能散不連”。例如“主”字,依“取大優先”應拆成“亠”和“土”,依“能散不連”則可分為“丶”和“王”。根據這條潛規則選擇後者。
三 “規範筆順”和“兼顧直觀”的主次關係。
你發現“面”字和“靣”字的拆字方法不一樣嗎?看完下面內容你就知道了。
在多數情況下,“規範筆順”優於“兼顧直觀”,特別在字根之間筆畫有“交”、“連”的情況下更為明顯。例如“秉”字分為“丿”、“一”、“彐”、“小”,而不分為“禾”和“彐”。“夷”字分成“一”、“弓”、“人”,而不分為“大”和“弓”。“曲”字分成“冂”和“”而不分為“囗”和“卄”。
當字根之間沒有筆畫“交”“連”時,往往情況和上面完全相反,即“兼顧直觀”優於“規範筆順”。如“乘”不分為“丿”、“一”、“”、“匕”、“小”,而分成“禾”、“”、“匕”。“爽”字不分為“一”、“乂”、“乂”、“乂”、“乂”、“人”,而分成“大”、“乂”、“乂”、“乂”、“乂”。所謂“往往”,是因為有個別例外,如“平”字就不分成“乾”和“丷”了。
四 被分開的字根的排列順序先於分開它的字根。
在第三條的後半部,被分開“禾”和“大”都放在其他字根前面。再看看“國”字的“囗”放在“王”和“丶”的前面。“必”的“心”放在“丿”的前面。“酉”字的“西”置於“一”的前面。“肅”字的“小”字書寫時被“”分開,也放在“”前面。究其原因,儘管被分開的字根最後一筆書寫時落在最後,可能因為它的首筆書寫時早於其他字根,所以應該居前。
五筆心得
2:知道這五個筆劃在鍵盤上的分布特點:認出字根的第一、二筆劃就定出位置
(如圖紅色筆畫示區:中行左邊5個鍵是"一"區,右邊5個鍵是"丨"區
上行左邊5個鍵是"丿"區,右邊5個鍵是"丶"區,第5個鍵在下行最右邊
下行左邊5個健是"乙"區)
(如圖藍色筆畫示位:以中間黃線為界,從中間向兩旁走,分別為“一丨丿丶乙”5個位)
3:字根的分布原則:(發明人就是按這個思路來安置那么多的字根的)
a:每個字根的第一筆定區,第二筆定位(70%的字根符合這個原則,所以看第一筆就知道在哪個區的5個鍵之中,看第二筆就定位在這5個鍵中的哪個了!不信?可以將上面字根分布圖中的所有字根按這個原則試一遍,把特殊的圈出來看看,不多吧,只有下面的25%+5%,再去掉有特殊
記憶方法的,僅需記憶的只有寥寥幾個而已!)
b:有特殊記憶方法的字根(25%的字根):如"口"因為發音為"K"所以在"K"
c:只能強記的字根(僅5%):如"木丁西"在"S"
好!實戰一下:
1:“王”這個字根的第一筆是“一”,第二筆是“一”,所以“橫中橫”,在中行左邊橫區5個鍵中的從中間往外數的橫位上(第1個鍵,G鍵)
2:“土”這個字根的第一筆是“一”,第二筆是“丨”,所以“橫中豎”,在中行左邊橫區5個鍵中的從中間往外數的豎位上(第2個鍵,F鍵)
3:“大”這個字根的第一筆是“一”,第二筆是“丿”,所以“橫中撇”,在中行左邊橫區5個鍵中的從中間往外數的撇位上(第3個鍵,D鍵,而且還有發音為"D"這個特殊記憶方式)
......
符合這種原則的70%的字根就不用記它了,其餘的想些法子也很容易就記住了!
所以根本不用背那痛苦的口決,跳過它,直接進入拆字階段吧,如果一定要口中念念有詞,不妨將“橫中橫”“橫中豎”“橫中撇”等當作三字決來用吧!
不用背口決,只要多拆幾遍,馬上就學會了傳說中難學的
五筆了!而且不用先學英文鍵!
(發明了五筆,了不起!果然是重碼最少,速度最快的輸入法!
加了背口訣這道難關,則是發明者最敗的一筆!把形象的東西抽象得如此複雜難記!唉!可惜)
現在的學習環節精簡成:5分鐘理論->練拆字->拆出字根->第一筆定區->第二筆定位->OK!
背口決學打五筆的痛苦:學理論->背口決->練拆字->拆出字根->背口決->哪句口決->對應哪個英文鍵->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