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台

五穀台

五穀台,位於周口市淮陽區城東北5公里處,周(口)商(丘)公路東側。土台高丈余,廣10畝,傳說這是炎帝神農教民稼穡,播種五穀的地方。附近有神農井,為神農教民汲水澆灌五穀而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穀台
  • 位置:淮陽區城東北
  • 面積:10畝
  • 類別:綜合旅遊觀光地
建築布局,史書記載,景區現狀,

建築布局

五穀台(廟)位於距淮陽縣城東北5千米處的五穀村。五穀土台高約2米,廣約2000平方米,上建有三棟房子,正殿坐西朝東,面寬三間,進深二間,門額上方懸掛“炎帝神農殿”牌匾,內塑炎帝坐像。正殿左側是炎帝之妻聽飫宮,內塑聽飫像;右側為炎帝之女精衛官,內塑精衛像。據傳此廟建於漢代,重修於1993年,在廟旁有眼“神農井”。

史書記載

炎帝神農生於烈山,育於姜水,故為姜姓。《史記·五帝本紀》記載,炎帝神農以炎德王“初都陳(河南淮陽)”,後向東發展,遷都於曲手書。《兗州府志》也有相同的記載:“始制耒耜,教民播種五穀,故號神農氏,初都陳,後都曲阜”。《淮陽縣誌》更有所記載:“約公元前30世紀,相傳炎帝神農氏都於陳,嘗百草而興藥,藝五穀,教民農耕。”
神農時代,人口碑漸多,炎帝就教人種植五穀,以充腹飢。據說那時有一隻周身通紅的鳥,銜一株九穗谷飛過天空,穀粒墜落在地,炎帝揀起種在五穀台邊土地里,後來便長出高大肥碩的穀子。炎帝把穀粒分為五種,分別起名為稻、黍、稷、麥、菽。穀粒味美可口,天下人爭相種之。炎帝在這裡興農事,知耕稼,種五穀,故為神農,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創始人。
五穀台全貌五穀台全貌
神農還曾親嘗百草,發明草藥,為人治病,被尊為祖國醫藥的創始者。《綱鑑易如錄》記載:“民有疾,未有藥石,炎帝以草木之滋,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 ,嘗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書以療民疾,而醫道自此始矣。”傳說炎帝還有一條神鞭,名叫赭鞭,鞭打各種藥草,就能顯示藥草有無毒性,功效如何,寒性還是熱性,據此取有用的藥草為人治病。

景區現狀

相傳,五穀台原為淮陽僅次於“太昊陵”的第二大廟宇,是重要的人文歷史景觀,相傳台地上還有個九眼井,正中一井處於神農塑像之座基下。由於年代久和自然的原因,神農井不知其處,令人十分遺憾。淮陽五穀台的九井傳說,可從《史記》注中“陳地有神農井”得到印證。
現今五穀台丈高平台一畝,上建九間廟舍,塑有炎帝神農氏像,是20世紀80年代,當地民眾自發捐資,在原部分台址廢墟上逐步營造起來的,其規模遠未達到歷史上的景觀規模。不過當地縣政府提出的“將淮陽建設成文化旅遊城”的號召,決心興建炎帝故都神農氏五穀台,景區規劃占地2000畝,分建祭祖區、文化區、農藝園、百草園、農具館等,將成為集古今農業科技及愛國教育的綜合旅遊觀光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