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名賢祠

五百名賢祠

五百名賢祠,位於江蘇蘇州滄浪亭內西北部,賢祠供奉了與蘇州有淵源的五百餘位先賢。

道光七年(1827),江蘇巡撫陶澍於藏書家顧沅辟疆小築見所藏吳中名賢畫像300餘幅,後經地方人士廣為蒐集,又得200多幅。遂命孔繼堯臨繪,沈石鈺勾摹刻石。時值江蘇布政使梁章鉅重修滄浪亭竣工,遂購得亭旁房屋,於次年改建為祠。五百名賢畫像多有所本,有一定文獻價值。收錄人物始自春秋,止於清代,人物之多,跨越年代之長,繪製之精,鐫刻之工,在清代石刻群像中尚屬罕見。

五百名賢祠里有清人的對聯:“百代集冠裳,爍古炳今,總不外綱常名教;三吳崇俎豆,維風勵俗,豈徒在科第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百名賢祠
  • 地理位置:江蘇蘇州滄浪亭內西北部
  • 所處時代清代
  • 收錄人物畫像:500餘位
歷史沿革,五百名賢,

歷史沿革

五百名賢祠未建之時,滄浪亭內有賢祠數間,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按察使胡季堂在滄浪亭西側建的中州三賢祠,還有子美祠及蘄王商丘祠等。道光七年(1827年),藏書家顧沅和蘇州十幾位士紳,發起在滄浪亭中建五百名賢祠以祭祀蘇州歷代名人的倡議,江蘇巡撫陶澍見到顧沅所藏吳中名賢畫像300餘幅後,對此倡議大力支持。後經顧沅等廣為蒐集,又得200多幅,於是命孔繼堯臨繪,沈石鈺勾摹刻石。時值梁章鉅正重修滄浪亭,梁章鉅亦有意將子美祠等加以整飭合併。於是,陶澍購得亭旁房屋,於次年改建為祠,自此,五百名賢祠正式設立並每歲以時致祭。鹹豐庚申年(1860年),滄浪亭毀於兵火,中州三賢祠等建築亦殘毀。同治十一年(1872年)布政使應寶時、巡撫張樹聲再度重修,復修古亭於原址,並在亭之南增築明道堂,又在570人基礎上補充增設20多人,取其整數稱五百名賢祠,應寶時為祠題名。

五百名賢

“五百名賢”,依據的是顧沅《吳郡名賢圖傳贊》。據記載,顧沅當年為輯錄吳郡名賢,在收集資料上花費了很大的功夫,正如石韞玉所說“(顧沅)廣蒐博採自周末以至本朝,凡得五百七十人,其像或臨自古冊,或訪得之於各家後裔,其冠服悉仍其舊,均有徵信,無一憑虛造者。”對於每一位先賢傳記事跡,顧沅也是博採相關資料匯集而成,除正史志傳記外,“嘉言懿行散見於載籍及遺老傳聞、有關掌故者,本傳之後略志一二以廣見聞。”也正因為顧沅的用心纂輯,而且人像描繪皆有依憑,所列500多人才頗具代表性,由此刻像嵌壁供立滄浪亭,他們的事跡也才能長垂久遠,春秋致祭,為後人欽仰。
部分名賢
儒家董仲舒、皇侃、顧野王、顧憲成、高攀龍、湯斌、錢大昕……
文學家陸機、陸雲、李白、韋應物、顧況、白居易、劉禹錫、羅隱、王禹偁、梅堯臣、歐陽修、蘇軾、范成大、王世貞、歸有光、張溥、朱彝尊、沈德潛……
藝術家張旭、米芾、黃公望、沈周、文徵明、吳寬、唐寅……
名相顧雍、狄仁傑、陸贄、范仲淹、司馬光、申時行、王鏊、王錫爵、徐乾學……
直臣海瑞、趙用賢、楊漣、周順昌……
忠義文天祥、張世傑、鄭思肖、歸莊、徐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