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物香薷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仁齋直指方論》卷三。具有驅暑和中及調營衛,益脾溫胃,散宿痰停飲之功效。主治中暑。
基本介紹
- 名稱:五物香薷湯
- 出處:《仁齋直指方論》卷三
- 主治:中暑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文獻摘要,
組成
香薷三兩,白扁豆(姜制)、厚朴(制)、白茯苓各一兩半,甘草(炙)一兩。
用法用量
上銼。每服三錢,水煎,溫服。
功用
1.《直指》:驅暑和中。
2.《普濟方》:調營衛,益脾溫胃,散宿痰停飲。
主治
1.《直指》:中暑。
2.《普濟方》:飲食不節,饑飽失時,或冷物過多,或硬物壅駐,或食畢便睡,或驚憂恚,或勞役動氣便欲飲食,致令脾胃不和,三脘痞滯,內感風冷,外受寒邪,憎寒壯熱,遍體疼痛,胸膈滿悶,霍亂嘔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時傷寒頭痛。
方義
香薷辛溫香散,能入脾肺氣分,發越陽氣,以散皮膚之蒸熱;厚朴辛溫,除濕散滿,以解心腹之凝結;茯苓、扁豆甘淡,能消脾胃之暑濕,降濁而升清;甘草和中健脾;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麻黃,氣虛者尤不可服。
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仁齋直指方論》:“香薷銼散、五物香薷湯、六和湯方並見暑門。治傷暑下痢,五苓散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