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炮台
- 位置:臨海嶺根村
- 始建:嘉靖三十五年
五炮台坐落在臨海嶺根村以西,位於後山崗的山坡上,海拔約200米,始建於嘉靖三十五年(即公元1556年)。浙江總督胡宗憲從山東調戚繼光赴台州任職,官至寧紹台參將。胡宗憲又令台州知府譚綸,要求在浙江沿海地區交通要道設烽火台,...
炮台,就是架設火炮的台基,是隨著火炮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戰時工事。一般設在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塞,具有兩門以上的火炮,是舊時在江海口岸和要塞構築的永備炮陣地。主要裝備大口徑、遠射程的火炮。陣地為永備工事,比較堅固。分類 有明(露天)炮台和暗炮台兩種。組成 通常由置炮台、望樓(_望塔)、藥局(...
大連灣海防炮台,位於遼寧金縣大連灣良種場東南三里許山頂。清政府在修建旅順口要塞港口、船塢和沿岸炮台的同時,為鞏固後路兼防金州城與大連灣而修築。1887—1893年共修五座海防炮台。其中三座修建在大連灣鎮和尚島,另兩座分別在海茂屯和甘井子東南山。在徐家屯還修了一座陸防炮台。甲午戰爭後,大都遭到日本侵略軍...
大沽口炮台,位於 濱海新區 大沽口海河南岸,是入京咽喉,津門之屏障。自古以來即為海防重鎮,素有“南有虎門,北有大沽”之說。在中國近代史中,大沽炮台更是成為中國重要的海防屏障。清鹹豐八年時的大沽口炮台共5座,其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分別以“威”、“震”、“海”、“門”、“高”五字命名。大...
大連灣炮台位於大連灣和尚島山上。大連灣炮台包括海防炮台5座和陸防炮台1座,是清朝光緒十三年(1887年)至光緒十九年(1893年)6月間所建。炮台都是用砂石水泥構築,由炮位、兵舍和子彈庫組成,四周有高大土圍牆。現存有大連灣和徐家山炮台殘址。歷史價值 大連灣炮台開始由提督劉盛休統銘軍十三營駐守。光緒二十年...
秀英炮台,位於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始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秀英炮台由拱北、鎮東、定西、振武、振威五座炮位組成,並列東西成直線,長約241米。炮門均朝北,面臨大海,四周是堅固的城垣環抱,中間是一個6867平方米的大操場,整個炮台連同附屬建築物占地面積約33000平方米。秀英炮台是海南古代宏大的軍事設施...
修建後的炮台共五座,南岸三座,北岸兩座,分別以“威”、“鎮”、“海”、“門”、“高”五字命名。後又在北岸石頭縫中增建一座炮台,作為後路策應,俗稱“石頭縫炮台”,因它的位置在西北方向,西方文獻又稱之為"西北炮台"。此外,僧格林沁還增強了炮台的布防和火力配備,加強守軍的戰備訓練,做了一系列的...
這五座炮台,尤其是沙路炮台和魚珠炮台及長洲炮台隔江鼎足相望,形成了“五虎擒羊”的態勢,共同構成了廣州海防的最後一道防線。沙路炮台靠近珠江最近的一個炮位就在長洲島對面,與黃埔軍校直線距離不過幾公里。在馬腰崗與兵崗之間,現在是一片白色塑膠大棚遮蓋著的蔬菜生產基地,但過去這裡曾經是一片兵營。據文獻記載...
三炮台,是用甘肅臨澤小棗、福建桂圓、新疆葡萄乾、荔枝幹、優質冰糖為佐料配製而成。因地方口味,也有加入杏乾、菊花、乾玫瑰。香而不清則為一般,香而不甜為苦茶,甜而不活不算上等,只有鮮、爽、活才為茗中佳品。簡介 三炮台源於盛唐時期,明清時期傳入西北,與當地穆斯林飲茶習俗相結合, 形成了獨樹一幟的、...
1901年根據《辛丑條約》北塘炮台被迫拆毀。作為大沽口防禦體系的北翼,北塘炮台在抵禦外擾的戰爭中發揮過重大作用,是明清時期的北方海防要塞。2013年,北塘炮台遺址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1862年至1899年間(同治、光緒時期)清政府又多次維修。至“庚子事件”前已有五座營盤、三座大炮台。...
西望洋山炮台又稱卑拿炮台,葡文作Nossa da Penha de Fran?a。位於澳門半島西望洋山頂,為澳門最古老炮台之一,約建於17世紀初。炮台堡內設有銅炮2門(一說5門)...簡介 西望洋山炮台(或稱卑拿炮台、西望洋炮台;又稱西望洋山聖母炮台、主教山炮台),是曾位於澳門西望洋山上之炮台,至今已改建為教堂。沿革 ...
澳門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大炮台陳列室開放時間:10:00—18:00,逢星期一休館。門票價格 大炮台及花園、大炮台陳列室免費進入,澳門博物館成人全票15澳門元。交通信息 遊客可乘坐澳門公共巴士2、3、3A、3X、4、5、6A、8A、10、10A、11、18、18A、19、21A、26A、33、101X、N1A、N1B、N3路到達大炮台。
江寧要塞遺址,位於南京棲霞烏龍山到清涼山延綿的臨江丘陵上,是以大小炮台、碉堡、塹壕組成的防線工事。在1937年“南京保衛戰”中,“江寧要塞”給予來犯的日本侵略者沉重打擊。2014年江寧要塞遺蹟僅兩處完好 雨花台炮台不見蹤跡。歷史沿革 1935年以後南京對各炮台實施了擴建增築工程,編為龍(烏龍山)、虎(老虎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