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清圖

五清圖

《五清圖》是明末清初書畫家惲壽平創作的絹本墨筆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作者將松、竹、梅畫在一起,再加上月與水合畫於一圖中稱五清圖。畫家作五清圖,象徵品節高潔、堅貞不屈以抒情自喻,有題畫詩句云:“可憐勁節無人賞,只有清風明月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清圖
  • 作者:惲壽平
  • 創作年代:清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 規格:縱86.1厘米,橫38.4厘米
  • 畫作類型:絹本墨筆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名家點評,後世影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上端畫青松 、藤蔓,一輪明月掩映其中;中間為從畫外插入的兩枝梅、竹;下端寫山石、溪流。斷面布局巧妙,各種物象籠罩在一片如水月光之中,形斷意連,氣韻貫通,意境幽美,令觀者頓生出塵脫俗之感。正如其題識云:“畫有高逸一種,用筆之妙,如蟲書鳥跡,無意為佳。所謂遺簽舍筏,離塵境而與天游,清暉憺忘,不可以言傳矣。”

創作背景

《五清圖》作於辛西年(1681)初秋,是年惲壽平49歲。
“筆墨本無情,不可使運筆量者無情,作畫在攝情,不可使鑒畫者不生情。”(《南田畫跋》)這是惲壽平繪畫思想中一個重要的觀點,因而他象歷代文人畫大師一樣,常以松、竹梅、菊、古柏等題材人畫,以這些傳統上象徵品節高潔、堅貞不屈的事物抒情自喻。

藝術鑑賞

構圖

這幅畫的構圖極富匠心,從右上角斜伸出來的一截蒼松,枝葉間掩映著一輪皓月;左方一株梅花,疏影橫斜,偃蹇於畫面的中部,密時低垂的翠竹,穿插於梅花之間。這松月與梅竹各自組成兩組,占據了畫面的左右兩角,對稱而均衡。上仰的梅花與下伸的松枝,顧盼有情。畫面下方以柔和輕盈的曲線。畫出起伏葛漾的一泓秋水。通過這流動的水被的反村,把月白風清松暗竹陰、梅花飄香的夜晚表現得尤覺道靜清幽,露出水面的幾塊石頭,使輕盈的流水增加了分量,因而穩定了畫面。松月和梅竹之間,梅竹和水石之間的空白, 用使墨染出迷濛的夜空。全畫以水墨畫成,墨色明潔,濃談層飲豐富而和諧。惲壽平在右側這樣題識:“五清圖,辛酉初秋南田壽平制。”下面:“畫有高逸一種,用筆之妙如蟲書鳥跡,無意為佳,所謂遺筌舍筏,離塵境而與天游,清暉檐忘,不可以言傳矣。”款題位置非常恰當,成為平衡畫面的不可少的部分,文字內容亦反映出作者對這幅畫在藝術上所達到的完美境界很滿意。辛西是康熙二十年,惲壽平49歲,正是他藝術上成熟、精力充沛的時期,這是惲畫中的一件精品。

技法

此幅為沒骨偏小寫意的風格。松樹的枝幹和松針表現的十分具體,結構清楚,造型嚴謹,墨色的濃淡變化十分豐富,空間感很強。臨畫時注意墨色變化,以及松針的穿插組合關係。

名家點評

上海市復旦中學顧問周國正《中國老年百科全書 文化·教育·修養卷》:“畫家作五清圖,象徵品節高潔,堅貞不屈以抒情自喻。”

後世影響

清畫家惲壽平有《五清圖》(紙本水墨,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傳世,後人譽為精品。

重要展覽

2017年10月4日至12月25日,《五清圖》作為重要古物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

作者簡介

惲壽平(1633—1690),原名格,字壽平,後以字行,改字正叔,號南田,江蘇武進(常州人),少年隨父參加南明抗清鬥爭,後被俘,由於會畫首飾花樣,又丰神俊朗,競被陳錦的夫人收養。四年後,陳錦死,他即將繼承爵位,但母子二人在杭州靈隱寺超度陳錦亡靈時,巧遇生父,靈隱寺的長老幫助他以命相之說說動陳夫人讓惲壽平出家,乃得父子團聚。惲壽平一生不止一次有榮華富貴的機會,但他堅守氣節,甘心以賣畫為生。他的品格與他的畫格一樣,柔中有骨,淡而醇厚,散發著自然的馨香。他的山水畫成就也很高,但他是清初六家中唯一以花鳥畫開宗立派的人。他的花卉從兩宋院體沒骨畫法化出,又吸取了明代周之冕的“勾花點葉”法,兼工帶寫,有筆有墨,創“色染水暈”之法,淡雅中見絢麗,精緻中見自然。惲壽平的藝術創作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清代中期,就出現了“無論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戶戶正叔”的盛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