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氯酚環境暴露

五氯酚很容易從處理的木材表面蒸發進入大氣,但缺乏有關大氣中五氯酚濃度的數據。一般水中五氯酚的質量濃度在10mg/L以下,但有些河流中可檢測到高達10500mg/L的五氯酚。一些國家停止生產五氯酚後,其地表水中的五氯酚濃度有所下降。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五氯酚可在地下水中蓄積到很高濃度。與地表水中相比,底泥中往往含有較高濃度的五氯酚。加拿大的一項調查顯示,地表水中的五氯酚質量濃度為0~7.3mg/L,而相應底泥中則高達590mg/kg。芬蘭、紐西蘭也有類似的報導。飲用水中的五氯酚質量濃度一般在0.01~0.1mg/L。我國1991—1992年的調查顯示,某些五氯酚施用地區地表水中五氯酚的中位數範圍為0.025~0.091mg/L,底泥中為0.60~3.42mg/g(乾重質量分數)。一項在洞庭湖的調查顯示,湖水中五氯酚的含量為0.005~103.7mg/L,底泥中為0.18~48.3mg/g(以乾重計)。

該物質可通過吸入、經皮膚和食入吸收到體內。

環境水平及人體暴露,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暴露途徑,毒性閾值,生物效應,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體內和體外效應,人體效應,人體健康防治措施,泄漏應急處理,處置方法,滅火方法,

環境水平及人體暴露

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

五氯酚很容易從處理的木材表面蒸發進入大氣,但目前缺乏有關大氣中五氯酚濃度的數據。一般水中五氯酚的質量濃度在10mg/L以下,但有些河流中可檢測到高達10500mg/L的五氯酚。一些國家停止生產五氯酚後,其地表水中的五氯酚濃度有所下降。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五氯酚可在地下水中蓄積到很高濃度。與地表水中相比,底泥中往往含有較高濃度的五氯酚。加拿大的一項調查顯示,地表水中的五氯酚質量濃度為0~7.3mg/L,而相應底泥中則高達590mg/kg。芬蘭、紐西蘭也有類似的報導。飲用水中的五氯酚質量濃度一般在0.01~0.1mg/L。我國1991—1992年的調查顯示,某些五氯酚施用地區地表水中五氯酚的中位數範圍為0.025~0.091mg/L,底泥中為0.60~3.42mg/g(乾重質量分數)。一項在洞庭湖的調查顯示,湖水中五氯酚的含量為0.005~103.7mg/L,底泥中為0.18~48.3mg/g(以乾重計)。

暴露途徑

該物質可通過吸入、經皮膚和食入吸收到體內。

毒性閾值

閾限值:0.5mg/m3(經皮);A3(確認的動物致癌物,但未知與人類相關性);公布生物暴露指數(美國政府工業衛生學家會議,2003年)。致癌物類別:2(德國,2002年)。大鼠經口,半數致死劑量LD50:50mg/kg;大鼠經皮105mg/kg;大鼠經口78mg/kg(1%橄欖油液);兔經口70mg/kg(5%橄欖油液);人經口29mg/kg。五氯酚鈉對人的刺激閾值為0.60mg/m3。對人各種途徑的急性致死量約為2g。致死量及中毒程度受氣溫的影響尤為明顯。

生物效應

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

吸收/排泄
吸收:五氯酚及其鈉鹽均可經呼吸道、皮膚及消化道吸收。
排泄:兔經口染毒後,24h內尿中排出70%,經胃腸道排出4%~7%,認為染毒量的1/3~2/3在24h內由尿排出。
代謝及其產物
人、猴及大、小鼠攝入五氯酚後,經肝臟轉化,其代謝產物在大、小鼠體內主要有四氯對氫醌(TCH),尚有微量三氯對氫醌,受微粒體酶的調節,但人或猴體內無此產物。部分TCH在大鼠體內以結合狀態存在。另一種轉化結合物為五氯酚葡糖苷酸。此物在人及大、小鼠體內均有發現。如人攝入0.1mg/kg五氯酚4h,其血漿濃度達到最高值,此後則呈線性下降。

體內和體外效應

該物質對水生生物有極高毒性。該物質可能在水生環境中造成長期影響。急性毒性:急性毒性主要可分為兩方面,即急性致死和對皮膚刺激與局部損害。用兔
實驗證明,五氯酚引起的皮膚刺激和局部損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使用的溶劑,以石油溶劑的作用為最明顯,對兔經皮套用50~150mg/kg五氯酚石油溶液,皮膚發生程度不等的水腫,1周后變乾燥,並起皺紋,有些處理部位還有輕度皮膚乾裂和脫毛,但經6周后完全恢復。動物急性中毒表現體溫上升,全身血管擴張,死亡後很快出現屍僵。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經口30mg/kg,染毒2a後,體重減輕,尿比重增高,肝、腎色素沉著;人經皮10%,皮膚刺激。
刺激性:皮膚接觸有明顯的刺激作用。
致癌性:小鼠皮下肝癌。
致畸性:五氯酚和其鈉鹽都有明顯的致畸作用。

人體效應

(1)吸入性:吸入五氯酚導致人員嚴重傷害或死亡。不論是動物或人類其共同中毒症狀是支氣管炎。
(2)皮膚接觸性:皮膚接觸五氯酚導致人員嚴重傷害或死亡,皮膚應避免接觸。接觸溶解的五氯酚可能會導致嚴重燒傷。濃度超過10%的五氯酚鈉通常會產生過敏反應和皮膚炎。
(3)食入性:誤食導致人員嚴重傷害或死亡。
(4)眼睛接觸性:眼睛接觸五氯酚導致人員嚴重傷害或死亡,接觸溶解的五氯酚可能會導致嚴重燒傷。短期接觸該物質刺激眼睛、皮膚和呼吸道。該物質可能對心血管系統有影響,導致心臟病和心臟衰竭。長期或反覆接觸該物質可能對中樞神經系統、腎、肺、免疫系統和甲狀腺有影響。該物質可能是人類致癌物。動物實驗表明,該物質可能造成人類生殖或發育毒性。吸入或經皮膚吸收可引起頭痛、疲倦、眼睛、黏膜及皮膚的刺激症狀、神經痛、多汗、呼吸困難、發紺、肝、腎損害等。有因發生嚴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而致死亡的病理報告。全身中毒的機制為直接作用於機體的能量代謝,使氧化磷酸化耦聯中斷,機體因缺乏生理活動所需的能量而致肌肉收縮無力,對刺激反應遲鈍,直至完全抑制呈僵直麻痹狀態。患者出現體溫調節中樞失調,新陳代謝亢進伴高熱,並由此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肝、腎等臟器的損害。主要危害症狀:
(1)吸入:咳嗽,頭暈,倦睡,頭痛,發熱或體溫升高,呼吸困難,咽喉痛。
(2)皮膚:發紅,水泡(另見吸入)。
(3)眼睛:發紅,疼痛。
(4)食入:胃痙攣,腹瀉,噁心,神志不清,嘔吐,虛弱(另見吸入)。

人體健康防治措施

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全套防
毒服。用潔淨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潔淨、有蓋的容器中,轉移至安全場所。若大量泄
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個人防護用具:適用於有毒顆粒物的P3過濾
呼吸器。處理設備:
設備名稱
功能
規格
吸收體
止漏除污
①吸附劑(如木屑、活性炭、砂土等)
②通用型吸收棉
泄漏的救災:
(1)切斷所有引火源,危險區域內禁止有燃燒物品、火焰、抽菸等情形出現。
(2)不要觸碰受損容器或被潑濺物質,除非已經穿戴適當防護衣。
(3)對泄漏區進行通風排氣。
(4)若能在無風險下處理泄漏,即刻止漏。
(5)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空間。
(6)承裝廢棄物的容器內不要有水。
(7)以乾沙、泥土或其他惰性物質覆蓋泄漏物。

處置方法

(1)操作的管理: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膠布防毒衣,戴橡膠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氧化劑、鹼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2)儲存的管理: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氧化劑、鹼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應嚴格執行極毒物品“五雙”管理制度。
(3)運輸的管理: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
(4)廢棄的管理:用焚燒法處置。

滅火方法

處理設備
化學乾粉、二氧化碳、水霧、酒精型泡沫滅火器。
火災的救災
嚴重度
應對措施
小火
使用乾粉、CO2、水霧或泡沫滅火器來滅火
大火
(1)使用乾粉、CO2、酒精型泡沫或水霧來滅火
災後的處理
(1)清理工作須由受過訓之人員負責。
(2)泄漏區應進行通風換氣,廢氣應導入氣體燃燒塔。
(3)少量泄漏時,以非燃性分散劑撒在泄漏處,並以大量水和毛刷沖洗,待其作用成為乳狀液時,即迅速將其清除乾淨。
(4)若無分散劑,可以細沙代替,待其吸收後,將污沙鏟入桶中,再將其氣體抽出導入氣體燃燒塔。
(5)大量泄漏時以合適的用具回收處理(需防其易燃性)。
(6)事後應以清潔劑和水,徹底清洗災區,產生的廢水應導入廢水處理場。
標準
中國(GB11607—1989)
漁業水質標準
0.01mg/L
中國(GB8978—1996)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一級:5.0mg/L
二級:8.0mg/L
三級:10mg/L
前蘇聯(1976年)
環境空氣中基本安全濃度
0.02mg/m3
前蘇聯(1982年)
環境空氣標準
1ìg/m3(日均值)
5ìg/m3(每日一次最高值)
中國(GB3838—2002)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0.00028mg/L
前蘇聯(1975年)
水體中有害物質最高允許濃度
0.3mg/L
前蘇聯(1976年)
土壤標準
0.5mg/kg
中國(BG22—2002)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TWAL):
0.3mg/m3短時間接觸允許濃度(STEL):0.9ìg/m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