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椎即第五胸椎,針灸學中為取穴標誌之一,其下為神道穴,旁開1.5寸為心俞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椎
- 出處:《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指第五胸椎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五椎為人體脊柱第五胸椎,椎體似心形,椎孔相對較小,呈圓形。椎體兩側的上、下和橫突末端均有小的關節面,分別稱肋凹和橫突肋凹。分別與肋頭和肋結節相關節。棘突細長並向後下方傾斜。上、下關節面基本呈額狀位,上關節突關節面朝後,下關節突關節面朝前。第五胸椎在針灸學中為重要的取穴標誌,其椎下為神道穴,旁開1.5寸為心俞。
中醫套用
1、心俞
名稱:心俞,經穴名。代號BL15。出《靈樞·背腧》。屬足太陽膀胱經。心之背俞穴。
定位:位於背部第五、六胸椎棘突間旁開1.5寸處。
解剖:布有第五、六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並有肋間動、靜脈後支的內側支和頸橈動脈降支通過。
主治:驚悸,健忘,心煩,癲癇,癲狂,失眠,咳嗽,吐血;以及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律不齊,心絞痛等。
操作: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2、神道
名稱:經穴名。代號DU11。出《針灸甲乙經》。別名沖道。屬督脈。
定位:位於背部第五、六胸椎棘突之間。
解剖:布有第五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和第五肋間動脈後支。
主治:健忘,驚悸,咳嗽,瘧疾,脊背強痛,癲癇;以及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等。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3、五椎下主肝熱
《素問·刺熱篇》:“五椎下間主肝熱。”論述了督脈所過的椎間取穴治熱病,但其中部分內容難以理解,歷代諸家對此有不同註解,但在脊柱取穴治療內臟疾病確有一定的療效,說明該部與內臟有一定的聯繫,五椎下為神道,旁開1.5寸為心俞,與肝俞並不對應,《針灸甲乙經》載“身熱頭痛,進退往來,神道主之。”又主“痎瘧”。在臨床上此穴可用於治療肝膽臟器的實質病變,如肝炎、膽囊炎等,亦用於厥陰、少陰之經病,這就在於醫者對腧穴的選用和酌情配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