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山脈

五指山山脈

五指山山脈(Wu-chih Mountains)是位於海南島南列的山脈,地理位置位於五指山市水滿鄉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指山脈
  • 外文名:Wu-chih Mountains
  • 地理位置:五指山市水滿鄉境內
  • 走向:東北~西南
  • 開放時間:全年 7:30-16:00 
位置境域,地質地貌,主要山峰,土壤植被,土壤,植被,水系水文,氣候條件,生物資源,旅遊資源,礦產資源,生態保護,社會文化,旅遊開發,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五指山山脈
五指山山脈
五指山,海南第一高山,素有“海南屋脊”之稱,是海南的象徵。位於海南島中部,整個山體南北長40餘公里,東西寬30公里,峰巒起伏成鋸齒狀,形似人的五指,故得名。山脈由西南向東北方向排列,先疏後密,延伸及瓊中、保亭、陵水等縣市。主峰在通什市境內,二峰為最高峰,海拔1867.1米。五指山脈千米以上的山峰有三角山、鐵耳峰、奇人峰、青春嶺、創造嶺、吊羅仔、大吊羅、南畜嶺、七仙嶺等17座。
五指山山脈,主要山峰有自馬嶺、五指山、吊羅山、七指嶺、馬咀嶺等;位於島中部偏南,東南臨南海,北與黎母山並列,西南到海南島陸緣,西北至萬泉河上游。主峰五指山位於海南島中部偏南的五指山市(原通什市)東側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海拔1867米,為海南第一高山,被稱為“海南屋脊”。
五指山山脈是海南島規模最大的一組山地,整個山脈南北長40餘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主體部分位於通什市東北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其餘部分向東、南、西、北分別延伸出4支,其中西支橫亘通什市中部,南、北兩支分別綿延於通什市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地帶。主峰形如人的五指,由此得名。海拔1867.1米,為海南島最高山,故有海南第一山之稱。

地質地貌

基岩主要為海西、印支期及燕山期花崗岩,僅五指山主峰為燕山期中酸性火山岩。

主要山峰

五指山 ,位於海南島中部偏南的五指山市(原通什市)東側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為海南第一高山,被稱為“海南屋脊”。五峰壁立形如手掌,故名。山體主要由肉紅色粗粒花崗岩或花崗閃長岩組成,局部見有緻密細晶花崗岩,並有石英脈和黑色燧石侵入。山勢自頭指至第五指由西往東排列並漸趨平緩,最高峰第二指為一突起的岩柱狀,海拔1867米。千米以上山脊延展15千米,山頂和緩面在1100~1200米處和1500~1600處,四周還有1000米、800米、700多米的和緩面和略低的廣谷地;西南坡800米以上為和緩傾斜約15度的粗面岩層構成,並有凝灰岩沉積。山體肩狀坡面伸展出去即為齊頂的丘陵地,丘陵間水田寬廣,形成小盆地;河流迴環成鹽流地形,經峽穀穀底呈梯級下降,沖蝕出許多壺穴,壺穴底部分布很多圓石塊,溪谷中較多瀑布與壺穴相間發育,成為地形奇特、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
吊羅山 ,位於五指山脈東南部,也是一塊獨立山地,高1184 米,山體由花崗岩和閃長岩組成。山地龐大,最高峰為三角山(1499米),在吊羅山兩端,山勢陡峻,峰巒高聳,周圍千米高峰有37座,峰體為堅硬緻密的細粒花崗岩。山頂有10多座齊頂山峰,原是一和緩山頂面;千米以下至800米處和山體外圍560~600米處又有2級和緩面。森林植被蔥蘢繁茂,是海南又一座熱帶天然林寶庫。
通什市1000米以上高山有鐵耳嶺、水賢山、白鐵嶺、仲沖什、石土嶺、親侖嶺、創造嶺、青春嶺、七指嶺、南畜嶺、生毛嶺、阿陀嶺、九排山、托統、報馬嶺、昂日嶺、青天嶺、甘蔗山、紅水嶺、馬咀嶺、哥分嶺、熊狼嶺22座。
五指山:位於五指山鄉東部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島第一高山。通什市境內1000米以上高程山體東西寬約4公里,南北長約4.2公里。據地質資料:山體主要由印支期、燕山期各類花崗岩組成,主峰由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覆蓋。是昌化江和萬泉河的發源地。1988年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
鐵耳嶺:位於五指山鄉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海拔1644米。
水賢山:位於五指山鄉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一鄉二縣之交界處海拔1206米。
白鐵嶺:位於五指山鄉境內,海拔1040米。
仲沖什:位於五指山鄉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海拔1226米。
石土嶺:位於紅山鄉與五指山鄉交界處,海拔1050米。
創造嶺:位於南聖鎮與紅山鄉、五指山鄉三個鄉鎮交界處,海拔1366米。
青春嶺:位於南聖鎮與沖山鎮交界處,海拔1445米。
七指嶺:位於南聖鎮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海拔1107米。七指嶺基岩為燕山期黑雲母二長花崗岩,頂部為白堊紀砂礫岩,由於差異風化作用,山頂形成七個突兀的山峰而得名。
南畜嶺;位於南聖鎮境內,海拔1201米。
生毛嶺:位於沖山鎮與紅山鄉交界處,海拔1374米。
阿陀嶺:位於沖山鎮與紅山鄉交界處,海拔1006米。
九排山:位於毛陽鎮境內,海拔1067米。
托統嶺:位於五指山鄉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海拔1022米。
報馬嶺:位於暢好鄉與沖山鎮交界處,海拔1045米。
昂日嶺:位於暢好鄉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海拔1284米。
甘蔗山:位於保國鄉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海拔1111米。
紅水嶺:位於保國鄉境內,海拔1178米。
馬咀嶺:位於保國鄉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其南東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仙安石林旅遊區,海拔1317米。
哥分嶺:位於毛道鄉與樂東黎族自治縣交界處,海拔1222米。
熊狼嶺:位於毛道鄉與沖山鎮、暢好鄉、保國鄉四個鄉鎮之交界處,海拔1202米。

土壤植被

土壤

五指山北部丘陵台地區,包括屯昌、定安、澄邁南部和儋縣西南部。這一帶成土母質以花崗岩和砂頁岩為主,南渡江沿岸有河流沖積物分布。這一帶地勢起伏,相對高差較大,個別1山峰高出500米。年均氣溫23℃左右,年雨量1800~2000 mm,土壤淋溶強烈,脫矽富鋁化作用明顯。土壤以花崗岩磚紅壤和砂頁岩磚紅壤為主,南渡江沿岸有潮沙泥土分布。土壤組合為砂頁岩(花崗岩) 磚紅壤—頁(紅)赤土地—頁(紅)赤土田—冷底田和潮沙泥田—潮沙泥地—潮沙泥土。
五指山的迎風坡,包括瓊海、萬寧,瓊中東部,陵水和保亭兩縣的北部。地勢西高東低,西部低山、丘陵高低不平,高差變化大,東部沿海台地階地,地勢低平。受東南季風的影響很大,是熱帶風暴和颱風登入的主要地區。年降水量2200~2500 mm,年氣溫24℃~24.5℃,年乾燥度0.7—0.89,為本區最濕潤的地區之一。氣候潮濕,土壤含水量高,土壤粘土礦物中的鐵為含水化合物,以針鐵礦物的形式存在,形成黃色磚紅壤土。
五指山區,包括五指山、黎母嶺、鸚哥嶺、雅加大嶺、猴彌嶺、尖峰嶺等山區地帶。這一帶地勢高,山峰林立,海拔高度多在400米以上。60多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絕大部分在此地。雨量充沛,氣候潮濕,年平均氣溫22.3°~23℃,最冷月平均氣溫16%左右,≥10℃的年積溫8100~8400℃,為全島最低,年降水量為1800~2500 mm。山地氣候垂直變化明顯,降水隨高度增加而增加,氣溫則下降。土壤富鋁化作用較弱,土壤含水量高,鐵以針鐵礦、褐鐵礦和多水氧化鐵的形態存在。土壤組合為400~500米以下為磚紅壤;400~500米到700~800米之間為赤紅壤,700~800米以上為黃壤。
五指山的西部背風坡,東南季風難於越過,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僅1200~1300 mm,年蒸發量≥2300 mm,乾燥度1.41~1.45,年平均氣溫24.2℃。是海南島最乾旱的地區。成土環境乾熱,土壤淋溶作用較弱。除少部分地區有磚紅壤外,大部分為褐色磚紅壤,土壤富鋁化作用不明顯,矽鋁率大於2.0,代換量為4.1~7.1 me/100g 土。
在褐色磚紅壤地區以西和濱海沙土之間的狹長地帶,分布著燥紅土。這一帶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年平均降水1000 mm左右,年蒸發量為2400 mm左右,蒸發量是降水量的2.4倍,乾燥度1.76,年氣溫24.6℃,常風風速3~4米/秒,“梵風效應”明顯,氣候乾熱。土壤淋溶作用弱,礦物風化度低,富鋁脫矽作用不明顯,粘粒的矽鋁率高2.6~3.3,土壤陽離子代換量18~30 me/1009土,鹽基飽和度70%~90%。

植被

五指山脈地區,屬山地垂直林帶區。 這是海南天然植被資源最豐富的林區,熱帶優良木材、海南藥材、林副產品都較多。該區東西水熱條件不同,西部較旱,落葉樹、針葉樹種多;東部濕,雨林直達山上。在山四周的丘陵地帶,可種植橡膠或茶葉。
五指山林區。總面積150萬畝(1986年),其中熱帶林17.5萬畝,還有4萬~5萬畝的原始森林,近4萬畝的疏林。森林的垂直地帶分布最明顯,溝谷為熱帶溝谷雨林,隨著海拔的上升,分布有中山雨林、亞熱帶常綠針闊混交林、山頂矮林。
吊羅山林區。總面積為61.8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29.5萬畝。為熱帶原始天然實生的常綠闊葉林型。

水系水文

五指山脈,是海南島東、東南部多條河流的發源地。是暴雨中心。河流湍急。西北麓與黎母山脈之間為向西的昌化江上游,及往東北的萬泉河北源的上游;東南麓為萬泉河陵水河太陽河(萬寧河)的發源地,南麓有寧遠河藤橋河三亞河等小河流。
昌化江,發源於五指山北麓的瓊中縣空示嶺。地勢是東南高而西北低。幹流流經瓊中、通什、樂東、東方和昌江等市縣,於昌江縣昌化港入北部灣。幹流全長232千米,流域面積5150平方千米,幹流平均坡降1.39‰。
萬泉河,有南北兩源。南源稱乘坡河或樂會水,為幹流,發源於五指山東麓風門嶺。北源稱大邊河或定安水,為一級支流,發源於黎母嶺南麓。南北源匯合於瓊海縣合口咀,合流後稱萬泉河。幹流流經瓊中、萬寧和瓊海等縣,於博鰲港匯入南海。幹流全長157千米,流域面積3693平方千米,總落差800米,平均坡降1.12‰。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深2300毫米。
陵水河,發源於保亭縣賢芳嶺,經保亭縣的八村、什玲進入陵水縣境,經群英、南平、提蒙、椰林、陵城於水口港匯入南海,集雨面積1131平方千米,幹流全長73.5千米,坡降3.13‰,總落差1059 米。
藤橋河,發源於保亭縣的五指山南段昂日嶺,至三亞市藤橋港入海。全長56.1千米,集水面積709平方千米,總落差920米,幹流平均坡降5.75‰。多年平均流量18.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5.81億立方米,大旺水文站以上多年平均徑流量9.7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3.07億立方米。
太陽河,發源於五指山東西端延伸段瓊中縣的紅頂嶺,於萬寧北坡一帶入海。幹流全長75.5千米,集水面積593平方千米,總落差875米,幹流坡降1.49‰。多年平均流量23.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7.38億立方米。自河源至南林農場為上遊河段,長26千米;自南林農場至入海口為中下遊河段,長49.7千米。
寧遠河,位於島西南部偏西,發源於五指山南端保亭縣紅水嶺,從三亞市港門港人海。集雨面積1020平方千米,幹流總長83.5千米,坡降4.63‰,總落差1101米。年均降雨深1462毫米,年均徑流量6.49 億立方米,年均流量20.6億立方米/秒。

氣候條件

五指山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海拔高,緯度低,森林密布,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22.4℃,夏季日均氣溫25℃,1月日均氣溫17℃。雨量豐沛,年降水量1900毫米~2000毫米,相對濕度為84%。光照充足,年均日照2000小時左右,空氣潔淨無粉塵,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0000個以上,位居全國前列,為純天然氧吧。五指山的氣候“一日四季分明”,即晨涼、午熱、夕暖、夜寒的獨特氣候,素享“天然空調”、“南國夏宮”、“清涼世界”的美譽,是避暑避寒和度假療養的理想勝地。

生物資源

五指山被譽為“天然的動植物王國”,蘊藏生物種類3萬多種,是世界上最豐富的物種基因庫之一,擁有植物4900多種,海南的野生植物中,維管束植物3560種,樹種1400多種,其中喬木樹種800種,國家商品用材458種,珍貴用材206種,珍稀瀕危植物23種,與恐龍同時代的“活化石”——桫欏樹隨處可見。觀賞植物豐富。僅五指山蘭花就有120多種,其中密生萬代蘭是國內外特有的品種,花期特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生於五指山的母生、青梅、綠楠、胭脂、紅稠、陸均松、竹葉松等可作為造船、高級建築、精美家具、軍事工業和美術等特種用材。青梅材質堅韌而硬重,耐腐,百年不朽。母生生長能力強,采後可自行萌生,故名“母生”。綠楠材質紋理通直,結構細緻均勻,具有特殊香味,毛主席紀念堂瞻仰大廳的雕花大門和護壁為五指山的綠楠所制。五指山水滿茶產于山巒重疊、雲霧瀰漫的半山腰上,雨量充足,枝繁葉茂,矛芽柔嫩,色、味、形俱佳,具有防治感冒、消化不良症等功效。五指山出產的藥用植物,如沉香、五指山參、靈芝等,為藥用三寶。益智、砂仁、檳榔、花梨、膽木等都是名貴中藥材。
五指山熱帶植物豐富茂盛,野果終年不斷,為動物覓食和棲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動物種類眾多、珍貴。海南的野生動物中,獸類有76種,鳥類344種,爬行類104種,兩棲類37種,分別占全國獸類總數的29.5%,鳥類的18.8%,爬行類的34%,兩棲類的18.8%。主要有蛇類、鳥類、雲豹、水鹿、海南鷯哥、孔雀雉,龜、鱉、猴、穿山甲、猿、果子狸、箭豬、黃獠等,絕大分部在五指山地區生長。原雞(野雞)、白鷓鴣、斑鳩、七色鳥、鸚鵡、白鷳等,個體大,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鱗皮游蟾、脫皮蛙等11類兩棲動物為五指山獨有。蟒蛇、尖嘴蛇、盲蛇、眼鏡蛇、金銀蛇、青竹蛇等都是國際公認的珍奇動物。
國家級保護植物主要有:桫欏、海南粗榧(紅殼松)、坡壘、格木、子京木、油丹木、青皮木、竹葉松、海南油杉、母生、沉香、花梨木、陸均松等,這些珍貴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五指山自然保護區、南聖鎮的青春嶺、紅山鄉的生毛嶺、毛陽鎮的鸚哥嶺、番陽鎮的毛組嶺、布倫嶺等。
桫欏植物是地球上活化石,存活已有億萬年曆史,桫欏在通什市各鄉鎮都有生長,而且數量也多。海南粗榧、沉香、花梨具有相當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青皮、子京、油丹木、竹葉松、陸均松等樹木,木質結構堅硬、耐用,是做家具、建築不可缺少的材料。

旅遊資源

五指山自然景觀。 位於海南島中部通什市與瓊中縣交界處,海拔高度l867米,是海南第一高山,也是我國名山之一。它是由燕山晚期中酸性火山岩噴發構成的高大山體。因岩石結構緊密、抗風化力強和構造裂隙發育,流水沿裂隙切割、浸蝕形成群峰兀立,地勢險要,峰巒起伏成鋸齒狀,形似五指,故得名。遠眺五指山,群峰如指,直插雲間,五峰之間,有深谷相隔,遙相對峙,又有逶迤相連,各自獨立蔚為壯觀。沿著山間小路盤旋而上頂峰,雲霧繚繞,俯瞰山下森林在霧中,頭浮雲海里,好似人在太空游。五指山區遍布熱帶原始森林,層層疊疊,逶迤不盡。它還是海南著名的萬泉河和昌化江的發源地,山光水色交映相照,構成奇特瑰麗的風光。在五指山腳下建設有度假山莊,有公路與海榆中線公路相連,直通海口市、通什市及三亞市等地,是一處登山探險和高山地質考查旅遊勝地。
吊羅山自然景觀。 位於陵水縣境內,北部與瓊中縣接壤,主峰海拔高度1499 米,地處東西向尖峰一吊羅構造帶上。由燕山晚期黑雲母鉀長花崗岩組成的高大山體,後經燕山晚期後期和喜山期構造運動及尖峰一吊羅斷裂帶長期活動的抬升作用,形成一條巨大的東西向花崗岩穹隆構造帶,群峰崢嶸起伏,山嶽迭嶂,懸崖深淵發育,成為今日的吊羅山山川地貌。吊羅山山體高大,氣候多變,雨水充沛,花崗岩風化的土壤肥沃,適宜熱帶雨林繁殖,是一處天然的森林公園,遍布熱帶原始森林。河溪縱橫,潺潺流水,飛濺直瀉,山光水色交相輝映,景色極為壯觀,是登山探險、地質科學考查、遊覽熱帶雨林的高山旅遊地。
六連嶺自然景觀。 位於萬寧市境內山根鄉,距海榆東線高速公路5公里左右,主峰海拔高度558米。六連嶺山體是由燕山早期黑雲母鉀長花崗岩組成,山脈呈北東走向,群山連綿不斷,氣勢磅礴,雄偉險峻。山上花崗岩受地質構造作用,發育斷裂、節理裂隙,在流水浸蝕和風化剝蝕形成奇峰怪石,形態多姿,有石柱、石門、石縫、石椅及懸崖峭壁等奇石異景數不勝數。登上主峰向西望去,連綿不斷的群山之間點綴著森林、膠林、椰林、檳榔,炊煙裊裊,使人浮想聯翩;向東遙望,茫茫南海,碧水藍天,天海一色,碧波萬頃,風帆點點,此時萬籟俱靜,使人進入忘我之境,心胸頓開,精神振奮。六連嶺曾是瓊崖縱隊的老革命根據地,山上遺留有紅軍的操場坪、兵工廠、紅軍洞等革命遺址。山腳下修建了大型的莊嚴肅穆的革命烈士陵園和紀念碑。碑上有朱德(1957.1.22)詩題:“六連嶺上現彩雲,豎起紅旗革命軍,二十餘年游擊戰,海南人民樹功勳。”和董必武(1957.2.22)詩題:“六連嶺樹紅旗日,五指山防白匪時,二十三年根據地,一心革命貴堅持。” 六連嶺是一處自然景觀和革命歷史人文景觀的綜合性旅遊地。

礦產資源

保亭縣南好礦區振海山—摩天嶺銅礦 位於保亭縣毛感鎮南好村南約l.25公里處,礦區面積l2平方公里。屬熱液裂隙充填型銅礦床。探明D級銅金屬儲量2583噸,為小型礦床。
保亭縣南好礦區鋅山—南後山鉛鋅礦 位於保亭縣毛感鄉南好村西南約1.4公里。屬中低溫熱液充填交代型鉛鋅礦床。累計探明D級金屬儲量:鋅0.59萬噸,鉛0.11萬噸,為小型鉛鋅礦床。
通什市什統螢石礦體賦存在海西—印支期花崗岩的裂隙中,呈脈狀產出,長200—1200米,厚0.5—20米,CaF2平均含量達52%,屬熱液充填型礦床。其餘已發現的螢石礦體大多賦存在海西印支期花崗岩的構造裂隙中,呈脈狀產出屬熱液充填型礦床。
水晶礦 海南島的水晶礦,在清代已經發現。據清代《統一清志》引《月山叢談》水晶,“瓊州五指山旁滿山皆是,望之如雲,而光過之。人取之以為假山有高至丈余者”。清屈大均《廣東新語》也對海南水晶有記載。從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418地質隊、海南地質大隊及653地質隊先後在屯昌、保亭、白沙、三亞、樂東等縣(市)開展水晶礦勘查工作,共發現探明礦產地l3處,其中大型礦床2處,中型4處,小型7 處,另有礦點ll處。
什統螢石礦 礦區位於毛陽鎮什豆村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什統村一帶,行政區域屬通什市和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管轄。海榆中線公路從礦區通過,交通便利。
毛陽水泥用灰岩 位於毛陽鎮東北約3公里道合嶺一帶,交通便利。 礦山於20世紀70年代由毛陽水泥廠開採,為擴大生產規模,瓊中縣基建局委託廣東省地質局海南地質大隊於1982年對礦點進行地質檢查評價,至2000年仍在開採。
毛棧黃鐵礦毛 礦區位於毛陽鎮,距市區28公里,海榆中線從礦區通過,交通方便。 該礦於1955年2月,由毛陽大隊王永亮發現;1958年10月冶金局勘探公司九零五隊第三分隊派員進行踏勘;1958年11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曾組織工人開採,工人人數最多可達500餘人,共采出礦石3000餘噸。2000年已停采。

生態保護

1985年,建立海南五指山自然保護區,1988年升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跨通什市、瓊中縣等地,面積13435.9公頃,是海南熱帶原始森林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共有天然林11122公頃,占總面積的82.8%,這些天然林絕大部分為原始林。
五指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設管理站,是海南五指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機構,屬海南省林業局直轄,2000年,編制19人,其中幹警10人。保護區管理站主要負責管轄範圍內的護林防火工作,組織和開展森林資源的保護、科研監測、生態旅遊以及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等。

社會文化

根據在通什地區考古發現,在番陽、毛陽、毛道等地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發掘出土大批粗磨光面的石斧、石鏟、石鑿、陶瓷等器具。從出土的文物及當地村名稱謂,說明新石器時代,即距今約3000年,黎族先民就來到五指山地區,勞作開發,繁衍生息。黎族是開發五指山地區最早居民。
自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今海南境內設定儋耳、珠崖二郡,海南正式列入西漢版圖起,歷代封建統治難於深入到五指山地區。直至元代,中央封建王朝對海南的統轄開始延伸進五指山腹地。

旅遊開發

1985年5月,五指山自然保護區成立。1988年,升為海南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5月,通什市政府向省政府遞交了《關於要求確定五指山旅遊區的請示》(通府[1992]40號)。省政府將五指山旅遊區確定為全省十大重點旅遊區和十大旅遊開發區。1993年4月,市政府邀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對五指山風景名勝區西區進行規劃。1993年11月,省政府同意《五指山風景名勝區西區總體規劃》,確定五指山為省級風景名勝旅遊區,面積82平方公里。《五指山風景名勝區西區總體規劃》確定了五指山風景名勝區“七星捧月”七個功能區的規劃開發格局(即在其周圍劃分山口、水庫、鄉中心、水滿、雅賓、沖門頭、觀山橋七個景區)。199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視察五指山時題詞:“不登五指山,不算到海南”。
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視察通什市旅遊開發工作,題詞:“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同年4月,五指山國際度假寨動工建設,1994年6月建成開業。同年5月,農業部部長劉江視察五指山旅遊區後題詞:“五指山旅遊區,海南一絕”。6月18日,市委成立五指山風景名勝旅遊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五指山的規劃、招商和開發建設工作。1996年1月6日至7日,國家旅遊局長劉毅視察通什市旅遊開發工作,並登臨五指山第一峰頂,在第一峰頂上題詞:“登五指山第一峰,興海南旅遊業”、“登五指山,覽大海南”、“山海一色”、“登峰”、“通什旅遊”、“五指山國際度假寨”。
1997年開工興建到五指山第二條公路——南聖至五指山公路,1999年5月竣工通車,同年10月18日,海南省委、省政府在五指山國際度假寨召開加快中部地區旅遊業發展座談會,省領導蔡長松、王學萍、李東升、於迅及省相關部門和海口、三亞、通什、保亭、瓊中、屯昌、定安、白沙、樂東等市縣的主要負責人出席會議。1999年12月31日,海南省政府副省長李東升利用出席首屆海南五指山文化藝術節慶典活動之機,就開發五指山漂流項目專程赴五指山大峽谷河道進行專項實地考察,並當場拍板開發五指山峽谷漂流項目。2000年9月,五指山旅遊區水滿風景區(五指山觀山點)項目奠基開工。

地理環境

中國海南島中南部山脈,此線以東即五指山,以花崗岩為主體;此線以西為黎母嶺、鸚哥嶺。二列山脈平行排列,均為東北-西南走向,構成海南島的最高脊。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六座,最高的五指山海拔1,867米。水系呈放射狀,北流的南渡江(全長311公里)和東流的萬泉河(180公里)均為海南島著名大河。南流的河流長度不足100公里。五指山地處熱帶,面臨海洋,冬季甚少寒潮影響,終年高溫多雨。年降水量在1,600~2,000毫米左右,多雨年可達2,900毫米。夏秋常有颱風侵襲,多暴雨。由於水熱條件優越,故擁有多種類型的熱帶性植被。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為熱帶季雨林和雨林,500~1,500米為山地雨林與山地常綠闊葉林,1,500米以上為熱帶山地常綠闊葉苔蘚林,面積較小,砍伐後為山地灌木草叢所代替。經濟林以橡膠林為主,產椰子、鳳梨蜜、香蕉等熱帶果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