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外文名:WhitecheekSurgeonfish,GoldenrimmedSurgeonfish
- 別名:五彩吊,五彩倒吊
- 中文學名:白面刺尾魚
- 拉丁學名:Acanthurus nigrican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 亞綱:真骨下綱
- 目:鱸形目 'erciformes
- 亞目:刺尾魚亞目 Acanthuridae
- 科:刺尾鯛科 Siganidae
- 屬:刺尾魚屬 Acanthurus
- 種:白面刺尾魚 A. nigricans
- 分布區域:太平洋區
簡述,地理分布,形態特徵,品種簡介,產地分布,飼養方法,
簡述
白面刺尾魚學名:Acanthurus nigricans,由瑞典自然學者-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於1758年命名。
地理分布
白面刺尾魚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台灣、日本、中國南海、菲律賓、印尼、澳洲、紐幾內亞、新喀里多尼亞、密克羅尼西亞、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帛琉、斐濟群島、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諾魯、東加、吐瓦魯、夏威夷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美屬薩摩亞、西薩摩亞、加拉巴哥群島、復活節島、墨西哥等海域。
白面刺尾魚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齒固定不可動,齒緣具缺刻。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分別具XI棘及III棘,各鰭條皆不延長;胸鰭近三角形;尾鰭近截形或內凹。體黑褐色;眼睛下緣具一白色斑駁,不向下斜走至上頜;吻部另具半月形白斑。背鰭及臀鰭黑色,基底具一黃色紋,向後漸粗,鰭緣為淡藍色;尾鰭淡灰白色,內側具橘黃橫帶,鰭緣為淡藍色;胸鰭基部黑色,余灰黑色,上緣淡藍色;腹鰭黑色,鰭緣為淡藍色;尾柄棘溝緣為黑褐色,但尾柄棘為黃色。
白面刺尾魚
品種簡介
五彩吊和粉藍吊的親緣很近,產量也基本一樣。只是因為彼此的顏色差異,粉藍吊便成了名貴的品種,五彩吊則成了大路貨。其實五彩吊是由六種顏色組成的,紅、黃、藍、白、黑、褐。但錯就錯在六種顏色的搭配比例上,其中最不鮮艷的褐色占了全身90%的面積,一下子毀了它在觀賞魚愛好者心目中的形象。
產地分布
沒有一種倒吊比五彩吊更為普通,更頻繁地出現在海水觀賞魚貿易中。尤其是在國內,富饒的南海是全世界這種魚的主要產地只一。在南國邊城,喜歡享受生活的粵人甚至拿這種魚來煲湯。每年都有幾千條五彩吊從海南輸送到全國的觀賞魚市場上,不過也有一些個體是從菲律賓或印尼進口來的。我國產的五彩吊一般都是15-500px的成體,而印尼作為赤道附近的珊瑚礁島嶼國家,是重要的魚類天然繁殖場,產出的五彩吊多半是幼體的,顏色不是很鮮艷。六種顏色中的紅、黃、藍還沒有顯現出來,不如國產個體更受愛好者青睞。
飼養方法
五彩吊十分好養,和粉藍吊一樣很容易適應人工環境,並且十分活躍和健壯。可能是由於顏色不夠亮麗而自慚形愧,它比粉藍吊要低調很多,不是太喜歡爭鬥。即使幾條被放到了同一個不大的水族箱中,也並非戰爭頻頻。有的時候也會互相用尾柄刺格鬥一兩下,不過很快就能平息。
五彩吊對食物的要求不高,也不會因為食物的原因過度退色。但最好保持動物性餌料和植物性餌料的比例相同,因為它們的腸胃也不適合光吃肉。和粉藍吊一樣它們也是礁石生態水族箱中重要的成員。如果你飼養一群五彩吊,它們在團體裡會產生階級。往往有一條處於強勢地位,統治其它成員。這條“魚首領”身上的黃色看起來會更鮮明,它比其它成員也更活躍,情緒極佳的時候,背鰭後部的紅色會十分鮮亮,並時常豎立背鰭張顯“國王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