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形志

即以形體和情志為標準將人分為五類人,這五類人在發病時有各自的特點及相對應的治療方法,是後世中醫體質學理論基礎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形志 
  • 出處:《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基礎理論名詞。形,形體;志,情志、精神。指五種不同形志的人,發病時有不的表現。

解讀

《素問·血氣形志篇》:“形樂志苦,病生於脈,……形樂志樂,病生於肉,……形苦志樂,病生於筋,……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是謂五形志也”。形,指形體;志,即精神、情志。形體與精神,生理狀態下相互依存,病理狀態下必相互影響。本篇從病理角度探討了形與神的關係,說明形志苦樂所致病證及其治療。

中醫套用

1、症狀及治法
《素問·血氣形志篇》中不僅對5種形志的人好發疾病做了總結,也給出了相應的治法:
形體安逸而精神苦悶的人,疾病大多生於經脈,治療宜用針灸;
形體安逸而精神愉快的人,疾病大多生於肌肉,治療宜用針刺和砭石;
形體勞苦而精神愉快的人,疾病大多生於筋,治療宜用熱敷和導引法;
形體勞苦而精神又苦悶的人,疾病大多生乾咽喉部位,治療宜用藥物:;
形體屢次受到驚恐刺激的,其經絡因氣機紊亂而不通暢,疾病大多為肌肉麻木不仁,治療宜用按摩和藥酒。
2、為中醫體質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心理學認為,氣質是人的心理特徵之一,是指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形成思維、認識、情感等方面的個體特徵,它是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在人的行為和活動中的表現。在(((《內經》中,《靈樞·論勇第五十》中的勇怯分類及《素問·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中的形志苦樂分類則完全顯示出此種分類特點,由此可以看出《內經》中對體質的認識包含氣質,是形神氣血相聯繫的整體思想,成為後世體質學理論基礎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