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五峰書院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清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
位於
方岩鎮橙麓村南壽山坑。建於固厚峰下的天然大石洞中,周圍有雞鳴、覆釜等五峰環抱。南宋時朱熹、呂祖謙、陳亮等學者在此著書講學。明正德年間,學者應石門首建麗澤祠,與程文德等在此研討王陽明“良知良能”之學。明嘉靖年間,婺郡太守姚文火召 命永康縣令洪垣、甘翔鵬建“五峰書院”。學者周佑德續築“學易齋”於祠。從此五峰書院日趨興旺,四方學者雲集於此,文風鼎盛。占地面積499平方米。坐北朝南,均二樓三間。通面寬37.3米,通進深13.4米。
方岩風景區中的五峰景區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幽靜舒適,歷來是文人墨客的薈萃之地。南宋著名學者陳亮、朱熹、呂東萊曾在五峰書院著書立說。現在人們習慣把五峰內的重樓、麗澤祠、學易齋、五峰書院等岩洞建築統稱為“五峰書院”。
麗澤祠系明代學者應典於正德年間創建,祀陳亮、朱熹、呂東萊三位學者,故俗稱此為“三賢堂”。構築在天然石洞中,寬16.4米,深13.3米。學易齋位於麗澤祠西側,是明代永康學者周佑康為紀念婺郡學者何北山、王魯齋、金仁山、許白雲、章楓山而建。其建築面積較麗澤祠、五峰書院為小。五峰書院建築壁北朝南,三開間,略呈方形,洞寬12.75米,深11.3米,總面積175平方米,屋高二層,屋內設直徑37厘米的圓柱18根,柱礎造型系明代風格。書院久經滄桑,因洞造屋,建築十分牢固。
五峰書院在五峰景區的壽山石室.南宋乾道八年(1178年)陳亮假此設帳授學,壽山石室聲名鵲起,漸成氣候。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秋,朱熹提舉漸東常平茶鹽舉行荒政巡歷婺州,訪陳亮於五峰。優遊之餘,乃請朱熹主講席達半月之久,四方學子趨之若鶩,從學同游者常在三四百人,頗極一時之盛。因此,五峰書院儘管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正式建成,其肇始之功卻非陳亮莫屬。清代康雍乾之後,國運日衰,五峰書院逐漸蛻變成祭祀型書院。民國25年(1936年),永康縣名勝管理委員會籌資對日趨頹敗的五峰書院等進行簡單的修葺。1937年抗戰爆發,次年浙江省政府搬遷方岩辦公,五峰書院被闢為省主席辦公室。解放後,五峰書院受到了較好的保護。1959年以書院為基礎興辦永康師範學校。1982年5月,五峰書院由縣人民政府公布,列為縣級重點保護單位,總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1997年8月,由少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爾後,旅遊局在文物部門的指導下,對統稱為五峰書院的石洞建築群(包括麗澤祠、易學齋),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精心修繕,柱礎梁架結構不變,穿斗丁拱不事雕飾,較好地保留了明代建築的法式和覆崖為頂的石洞建築風格。
1999年,永康市風景旅遊局投資50多萬元對書院的陳列內容進行調整充實,創建了以“書院與中國文化”為主題的展覽館。展覽館設祭堂、書院歷史、書院制度、書院功能(講堂、刻書坊、藏書樓)、書院與文房四寶、書院與科舉制度、五峰書院與永康學派等八個展廳,用大量實物、照片和圖表對中國古代書院文化進行全面系統的介紹。中國書院文化展覽是五峰書院這株古樹抽出的新枝,結下的碩果,闖出了一條在加強文物保護的同時,充分發揮文物的教育作用的新路,因而受到了有關領導、專家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建築
麗澤祠系明代學者應典於正德年間創建,祀陳亮、朱熹、呂東萊三位學者,故俗稱此為“三賢堂”。構築在天然石洞中,寬16.4米,深13.3米。因勢二建是五峰書院的建築特色。
五峰書院麗澤祠內,現在陳列著中國文化與書院的展覽,實物做得很考究,文字說明也寫得簡潔清楚,顯見得是內行所為。我所住宿的丹霞山莊,是一群依山而築的園林式建築。山莊門口“丹霞山莊”四個大字,是當世鴻儒啟功先生所題,清挺灑脫,有書卷氣。
麗澤祠前的陳亮塑像,在夜色中多了一份沉著。“其服甚野,其貌甚古。倚天而號,提劍而舞。惟稟性之至愚,故與人而多忤。嘆朱紫之未服,謾丹青而貌取。遠觀之一似陳亮,近視之一似同甫。未論似與不似,且說當今世,孰是人中之龍,文中之虎。”這是陳亮生前寫的自贊。一派元氣淋漓。
學易齋位於麗澤祠西側,是明代永康學者周佑康為紀念婺郡學者何北山、王魯齋、金仁山、許白雲、章楓山而建。其建築面積較麗澤祠、五峰書院為小。
五峰書院建築壁北朝南,三開間,略呈方形,洞寬12.75米,深11.3米,總面積175平方米,屋高二層,屋內設直徑37厘米的圓柱18根,柱礎造型系明代風格。書院久經滄桑,因洞造屋,建築十分牢固。
特色
五峰書院的壽山石室“因勢利導”而成的。它始建於明朝中葉。書院西側還有“學易齋”和紀念陳亮、朱熹、呂東萊的“麗澤祠”(俗稱“三賢堂”),都是明代所建。
五峰書院在五峰景區的壽山石室,南宋乾道八年(1178年)陳亮假此設帳授學,壽山石室聲名鵲起,漸成氣候。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秋,朱熹提舉漸東常平茶鹽舉行荒政巡歷婺州,訪陳亮於五峰。優遊之餘,乃請朱熹主講席達半月之久,四方學子聞名而來,從學同游者常在三四百人,頗極一時之盛。因此,五峰書院儘管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正式建成,其肇始之功卻非陳亮莫屬。清代康雍乾之後,國運日衰,五峰書院逐漸演變成祭祀型書院。民國25年(1936年),永康縣名勝管理委員會籌資對日趨頹敗的五峰書院等進行簡單的修葺。1937年抗戰爆發,次年浙江省政府搬遷方岩辦公,五峰書院被闢為省主席辦公室。解放後,五峰書院受到了較好的保護。1959年以書院為基礎興辦永康師範學校。1982年5月,五峰書院由縣人民政府公布,列為縣級重點保護單位,總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1997年8月,由少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爾後,旅遊局在文物部門的指導下,對統稱為五峰書院的石洞建築群(包括麗澤祠、易學齋),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精心修繕,柱礎梁架結構不變,穿斗丁拱不事雕飾,較好地保留了明代建築的法式和覆崖為頂的石洞建築風格。
五峰書院因方岩壽山有固厚、瀑布、桃花、覆釜、雞鳴五峰而得名。其地形如城廓,四周岩壁平地拔起,岩根部位突然後縮,生成許多石洞,五峰書院就在固厚峰腳天然的大石洞中,為典型的岩洞建築,巧妙地把天然洞穴與建築相結合,形成洞即為屋的建築特色。洞內用木柱支撐岩壁,洞口緊貼石壁做重檐門面,天然的岩洞為書院講學之處,風雨莫及,冬暖夏涼。
書院四周岩壑雄偉,崢嶸奇突。東邊天蜜瀑奔騰的瀑流自百米高的懸崖上飛瀉而下,如噴珠濺玉;西面有壯觀的龍湫飛瀑破壁而出,如飛彩流霞。書院前的天聲亭下是彎曲的山溪,流水潺潺,清澈似鏡。遠近的香樟古柏,雲杉竹林,濃陰密布,清幽寧靜。書院東側為重樓,西側為麗澤祠、學易齋。抗戰時期,為浙江省政府辦公駐地。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
五峰書院是浙東較早的書院之一。宋代以來,一直是文人學士講學之地。宋淳熙間,朱熹、呂祖謙、陳亮、呂子陽等曾在固厚峰下石洞中讀書講學。宋慶元四年(1198年)朱熹在此完成《大學章句集注》,洞中築有講台,台後洞壁有“兜率台”三字,系朱熹手書。從此五峰書院日趨興盛,四方學者慕名前來探究會講之道,文風鼎盛。明正德間應典、程文德、李朱溪,程梓、盧可久等在此共倡王守仁“良知之學”,應曲建麗澤祠祀朱熹、呂祖謙、陳亮等。後知府陳受泉又命呂瑗創建正樓三楹,定名五峰書院,奉祀王守仁,以應典、程梓、盧可久配祀。明末,邑人周佑德築易學齋於樓西,祀郡賢何基、王柏、許謙、章懋、金履祥等。每年秋季,四方學者雲集,讀書講學其中。
1999年,永康市風景旅遊局投資50多萬元對書院的陳列內容進行調整充實,創建了以“書院與中國文化”為主題的展覽館。展覽館設祭堂、書院歷史、書院制度、書院功能(講堂、刻書坊、藏書樓)、書院與文房四寶、書院與科舉制度、五峰書院與永康學派等八個展廳,用大量實物、照片和圖表對中國古代書院文化進行全面系統的介紹。中國書院文化展覽是五峰書院這株古樹抽出的新枝,結下的碩果,闖出了一條在加強文物保護的同時,充分發揮文物的教育作用的新路,因而受到了有關領導、專家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地圖信息
地址:金華市永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