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唐祭

五峰唐祭

唐祭—儒教祭祀禮儀。因唐貞觀時期復興周禮儒學禮儀而在民間得其此稱。唐祭源於周,成於春秋戰國,斷於秦,復興於唐,成熟於宋——始流入民間;明末清初經漢人傳入土家聚居地五峰,並與土家文化融合,沿襲成俗;盛行於清康熙至民國年間,鼎盛於民國至新中國成立前夕;新中國成立後,隨社會變革而轉入沉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峰唐祭
  • 文化遺產名稱:五峰唐祭
  • 遺產類別:民俗
  • 遺產編號:Ⅹ-7
基本簡介,演出形式,傳承意義,發展現狀,

基本簡介

所屬地區: 湖北 ·宜昌 · 五峰自治縣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五峰自治縣
遺產級別: 省

演出形式

唐祭分“告祖”“開祭”舟海奔“祭祖”“祭孔”四種類別,後兩者已名存實亡;前兩者僅存少數鄉村民間婚喪習俗之中。婚事設“三加冠”“三獻禮”等八類行儀。喪事設“陳設”至“點祖”等十類行儀。唐祭執事由主祭、亞祭、引禮(孝)生、歌童、司恥放笑樂等二十餘人組成。
唐祭文本由歌、賦、文等體裁構成。其內容多源自紙戀兆潤《詩經》、《楚辭》等古籍中有關祖先崇拜、倫理道戒記海德、明禮明孝、明誠明信、勤儉耕讀等滿足民眾心理需求的詩句和篇章。

傳承意義

唐祭的內容、形式、服飾、音樂等,極具古樸的人生禮儀特徵、土漢文化共存與交融和對民俗放嬸協的依存性特徵等,因此,她具有文化人類學和民族民頁危達項俗及其心理學研究價值;對其發生、發展、流變到走向低俗等過程的考查,具有歷史研究價值;依其所張揚的明禮明孝、明誠明信、勤儉耕讀等精神看,她又具有教育功能。

發展現狀

五峰唐祭因社會變革,生產生全希活進步和文化傳媒發展及城市化速度加快而瀕臨絕滅,搶救保護迫在眉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