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寶庵山位於鄒城市城東南40華里處,香城鎮政府駐地香城北8公里,西劉村村北。順山脊為界,南部屬香城鎮,北部屬張莊鎮,西部屬大束鎮。最高峰海拔445米,面積25平方公里,東西長6公里,為鄒城市面積最大的山。它向周圍延伸的山頭有梁山、洪山、大谷山、小谷山、惡山、尖山等山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寶庵山
- 位於:鄒城市城東南40華里處
- 面積:25平方公里
- 最高峰海拔:445米
- 屬於:鄒城市面積最大的山
- 特點:獨特秀麗,文化源遠流長
自然風光,歷史傳說,生物資源,文學記錄,感受,
自然風光
五寶庵山風景獨特秀麗,文化源遠流長,自然資源保存完好,山上文化遺存眾多,石洞、石棚、殘垣、古牆、古舊新碑皆有。景點:鳳凰樓、孫家石棚、五華峰、鯨魚湖、跑馬嶺、打死驢坡、白石道、雙槐嶺。宮殿:華佗殿、關公殿(靈關廟)、玉帝殿、龍王廟、講經殿。名洞:老奶奶洞、桃花洞、蓮花池、朝陽洞、送子娘娘洞、牌位洞、玉皇洞、涼馬石棚、仙人洞(玉皇洞上仙人掌)、貓耳洞。名泉:金水泉、久泉、龍潭。名石:八卦石、蝸牛石、孟母教子石、犀牛望月石、將軍石、觀音石、悟空石、老頭惡子石、夫妻石、老虎撲食石、鯨魚石、戲台石、山門、捨身台、鳳凰蛋、望海石 、旱船石、碾盤、龜石、雞石、蛤蟆石等,還有眾多明清古碑,更有無數傳說故事。
五寶庵山1952年建林場,為省級國有林場,樹木林立,古木參天,峰巒起伏,洞穴相連,清泉長流,山花爛漫,主要樹種有側柏、刺槐、刺松、核桃、板栗、山楂、橡子等。正如清碑記載:“白榆布蔭,古藤蟠根,異木奇卉,莫可名狀,幽雅寂靜,到此者鹹覺道心生焉……”。據山東農業大學實地考察,山上蘊含動植物2000多種,僅植物就達1700多種,號稱“天然植物園”,森林覆蓋率達76%,由於空氣清新,富含負氧離子,又稱“天然氧吧”。五寶庵山系鄒城市名山,位於鄒城市東南方四十里處,香城鎮北部,距京福高速公路出口5公里,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宜人,是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此山自然風光十分秀美,山上奇石林立,洞穴相連,峰巒起伏,古木參天。既有清泉流水,又有傳說中可作考證的古蹟遺址和碑文。既有與岱南奇觀相媲美的奇石洞穴,又有遠勝嶧山的蒼松翠柏、奇花異草和珍禽異獸。 五寶庵山同它西南方相隔數十里的嶧山相對峭立猶如一對忠貞不渝的情侶遙相對視。
嶧山,因其“怪石萬迭,山無土壤,積石相連,絡繹如絲,故名繹焉。”而五寶庵山,則是山如壘卵,疊砌成峰,奇石林立,綠樹掩映,山土連片,樹木叢生,奇花異草隨處可見。如果說山無土壤、積石相連的嶧山代表著一種雄壯美,那么在綠樹掩映下,漫山疊翠的五寶庵山則有一種女性的柔性美,它豐富的物種和純天然生態植被環境蘊藏著母性的寬容和博愛。那些崴蕤而生的花草樹木在季節的變更中不停地用她們的嫵媚裝點著她們的母體——五寶庵山。
歷史傳說
顧名思義,一般人都會理解為五寶庵山曾經在此山上一定居住過不少尼姑,尼姑庵里一定藏有五件鎮庵之寶。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實“庵”字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小草屋,另一種則是指佛寺里尼姑居住的地方。據說此山從沒有居住過尼姑,之所以稱之為“庵”是因為此山從沒修築過什麼瓊台樓閣,歷史上只有兩處人為建築,也只是用石頭簡單壘起的幾平米見方的關帝聖君廟和講經殿,其它象什麼龍王廟、娃娃殿、華佗殿之類的廟宇,不過是當地百姓就地取材,取山洞之靈氣如加以供奉而已的天然山石神廟。所以這裡的“庵”只能作小草屋解釋,(確切的講該作小石屋理解)相容廟宇的面積之小、結構之簡單,而不能理解為佛寺里尼姑居住的地方。 古時候,此山上確實是出現過五件寶貝,即金鐘、銀鐘、寶鋤、金棒槌、金馬——它們也並不是我們意識里以為的什麼鎮山之寶,其實每件寶貝都有每件寶貝的傳奇故事,此山也是因為有這五件寶貝之故和當地百姓巧借天工立神拜祭明示心跡之緣而得名——五寶庵山。
生物資源
五寶庵山地廣物博,是一座天然地森林公園。裡面既有常出沒于山林地山雞、野兔、狐狸和獾,也有當地快要絕跡地野狼和大蟒;既有集溫帶、北溫帶數百種鳥類,如老鷹、黃鸝、貓頭鷹、火鳥、蜂鳥、翠鳥、啄木鳥、白鶴、鵪鶉、禿鳩、(俗名恨虎,據說此鳥一聲鳴,全山鳥不語),又有集山東省植物種類最全地喬灌木樹種。一年四季花開不敗,春秋兩季滿山遍野開滿野菊花,整個夏季最能裝點山色地要數一種叫荊地落葉灌木,它地葉子有長柄,呈掌狀分裂,花小一串一串的呈現藍紫色,清素淡雅。在樹叢中既有叫不上名的大小昆蟲上百種,又有常見的和罕見的中草藥植物上百種,既有我們常用的丹參、百合、葛根、益母草,又有罕見的天麻、何首烏、靈芝等,筆者就曾經挖到過何首烏和靈芝。五寶庵山的森林覆蓋率可達95%以上,富含各種植物種類2700種之多,是整個山東省樹種最全的天然植物園。
文學記錄
心念五寶山
荀昭安
我從鋼筋水泥中走來,來到另一個世界,藥草叢叢,古藤繞纏,林蔭森森,蔽日遮天。山巒不算高,勝景卻無限,此山即在鄒嶧之東四十里處,有峰突兀,巨石延綿,疑雄獅面西而臥,威吼長天,似蛟龍欲飛騰空,碧潭中激起浪花點點。壯哉,五寶山。美哉,五寶庵。 蚱蜢振翅飛前,蜥蜴引領登攀,輕啟兩扇山門,明清碑碣呼喚。唐遺尼姑草庵,依稀麗質修練,打造平台一方,感化眾生許願,心想事成,還到蓮花池邊。送子有娘娘,賜福老奶奶,祝康壽星迎,祛病華佗殿,更有桃花洞,紫氣洞相連。看香火濃淡,即知是否靈驗。 自古聖賢都是人,人人又非成聖賢,侍奉神靈度日難。吱吱碾米聲,裊裊幾炊煙,龍王廟前討口水,暗傳秋波心生甜。生為神仙生,活路香火錢,善男信女不斷線,道姑興,聖潔傳。越仙界,須過天門關。聖德無極,天性至善,看萬道祥光出洞府,瞧千條瑞氣貫河山。太石遮蔭半空懸,檜柏窺千年,任天變地變風雲變,守住這片淨土,滋心潤肺護肝膽,指望水清氣更鮮,不做神仙,勝似神仙。 大千世界,誰乖誰憨。千辛萬苦難不住,難遮臉面,賭氣難咽。官場情緣,更是難測深淺。想不開,尋短見,憨石笑對不語言,雲深不知藏身處,松下悲歌欲斷岩。疾風催人還,藥師苦口勸,總有捨身赴深淵,痴情處,留下鳳凰卵,舉目冰輪落西山。命殘喘,龜蛇嘆,孤魂游,悔已晚,後生侃談心也寒,心寒腿已軟,只可遠望不著邊。人心好思古,生來喜天然,遍地赤土夢田園。踏青山,五寶識慧眼。人雖返,心存念,摩崖只等書家閒。如此林森成稀罕,難怪跋涉遠。
五寶庵山
顏廷淦
昨夜入山雨,枝嫩葉更新。
稚鳥啼輕風,耕牛臥土溫。
槐香蜂蝶舞,澗落花溪深。
林華呈愛日,時光重如金。
游五寶庵山
薛利民
大明碑立荒路中,五寶庵廟可記清?但見盤碾坐溝畔,依稀炊煙罩尼蹤。卵石累累隨處是,幽洞殘垣隱翠峰。安知鳳凰曾棲所?乍喜撩額杏青青。
感受
走進五寶庵山,你首先感受到的是走進林海,漫遊峰巒,暢享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輕鬆與愉悅,其次是在一步一景的遊興中領略五寶庵山上透出的文化氣息與神奇色彩。五寶庵山曾是一座香火不斷的歷史名山。據說當年的香城鎮就是因為此山在古時候上山進香的香客絡繹不絕,香火盛旺,位進此鎮先聞其香,未上此山先進霧海,整座山方圓十里都被籠罩在香客們進香的煙霧中,遠觀此山此鎮猶如仙境,故而得名香城鎮。鎮裡的人們曾自豪的對外宣稱自己的家鄉是香城香萬里,這樣的美譽流傳至今。只是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的戰爭和浩動曾使五寶庵山這座孔孟之鄉的一顆明珠失去了燦璨之光彩,象山上的關帝廟、講經殿和戲台石邊上的碑文等僅留下了斷壁殘垣,斷碣殘碑。那些殘缺不全的石刻仿佛在向我們昭示著此山初期的繁榮與盛名和後期的破壞與蕭條。但不管怎樣,五寶庵山的天然靈秀、自然風光是歷史改變不了的。香城鎮人民政府為保護我國古代寶貴文化遺產,環衛祖國壯麗河山,重振五寶庵山昔日之風采,充分利用五寶庵山上的風景資源和生物資源發展旅遊事業和林果生產,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小城鎮建設,作出了關於保護建設和開發五寶庵山旅遊資源的決定,不僅要恢復和保持原有自然歷史風貌和生態環境,而且還要體現出時代特點,突出此山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