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實是邪氣閉阻於五臟,表現在外的實熱症狀的總稱,即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實
- 出處:《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五臟俱受實熱閉阻的綜合證候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素問·玉機真髒論》:“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五實是邪氣亢盛,充斥五臟的外在表現,即心受邪的脈洪盛;肺受邪的皮膚灼熱;脾受邪的腹滿脹;腎受邪的二便不通;肝受邪的昏悶而目不明等。
中醫套用
1、五實的病因病機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素問·通評虛實論》)這是一切實證與虛證的基本綱領。五實證,乃邪氣亢盛,充斥五臟,而致五臟氣機閉塞不通之證。誠如張志聰注云:“心主脈,脈盛,心氣實也。肺主皮毛,皮熱,肺氣實也。脾主腹,腹脹,脾氣實也。腎開竅於二陰,前後不通,腎氣實也。……肝開竅於目,悶瞀,肝氣實也。”“五實”之證並非五臟之氣實,而是邪氣盛實所致。根據八綱中的虛實辨證,大凡引起實證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外邪侵入人體,一是由於內臟功能失調,代謝障礙,以致痰飲、水濕、瘀血等病理產物滯留體內所致。五臟是化生和儲藏精氣之處,是形體強壯的根本。所謂“五藏者,中之守也”,“五藏者,身之強也”(《素劉·脈要精微論》)邪氣盛實於五臟,不得外泄而出,五臟氣機閉塞,精氣既不能化生,亦無法內守,終致死亡。
2、五實治法及預後
“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即實證必須驅邪外出,邪去正安,則可望生還。若邪不達外,鬱閉於內,五實症狀不解或反加重,則預後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