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奪魁

五子奪魁

五子奪魁是中國民間傳統吉祥圖案。古代厲行考試制度,凡為父母者鹹望子孫能得狀元及第。然狀元全國僅一名,故望五子各自努力爭取。圖案常作大兒手中持一盔帽,“盔”、“魁”同音,以示奪盔者即象徵高中狀元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子奪魁
  • 時間:五代晚期
  • 地區:漁陽
  • 屬性:民間傳統吉祥圖案
由來,內容,

由來

五子奪魁的由來:在五代晚期,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人竇禹鈞很會教育子女,成為當時人們的表率。他要求子女學習刻苦勤奮,並為子女聘請名師,且讓子女遍讀家中萬卷藏書。他的五個兒子整日耳濡目染,後來個個都有成就,曾做過朝廷高官,被人稱為“燕山竇氏五龍”。畫中表現的是兄弟們嬉戲的情景。
我國古代民間藝人以“五子奪魁”作為年畫題材。逢年過節,贈送親友,表示喜慶,預親友子弟成材。該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五子由來:“五子奪魁”借歷史上五個名人並列的習慣,畫五個童子爭奪頭盔,以示子孫個個賢能,積極向上,滿足舊時代人們渴望子孫爭氣,個個高升,光宗耀祖的心理。
“五子”說法不一。原意是五個並稱的名人。春秋時齊尊管仲,寧戚,隰朋,賓胥無,鮑叔牙為五子。秦尊由余,百里溪,蹇叔,丕豹,公孫支為五子。宋代尊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為五子等。

內容

“五子奪魁”畫片中畫的是五個童子爭奪頭盔,盔與魁是諧音。借用諧音字寄託美好未來,是古人在畫片上常用的手法,如“連升三(戟)、一路連(蓮)升、金玉(魚)滿堂”、馬上封侯(猴)等等。盔與冠是兩個不同的名詞。盔常指頭盔,古代打仗用來保護頭的金屬帽子,現今的軍人和消防人員還在使用金屬頭盔,但樣式趨於輕便。古時將軍戴的頭盔頂部有裝飾物,能看出級別。冠,是指把帽子戴在頭上。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示已成年。盔與冠雖都與帽子有關,但盔是金屬製作,冠之物則是織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