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三元

五子三元

“五子三元”一詞包含“五子登科”和“連中三元”兩個典故。

五子登科典故出自《三字經》,經曰:“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宋史·竇儀傳》記載: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記取祖訓,教導兒子們仰慕聖賢,刻苦學習,其家教甚嚴,建書房40間,買書數千卷,聘請文行之士為師受業。四方有志學者自至。5個兒子聰穎早慧,文行並優,為人處世,不愧不怍,結果先後登科及第,時人贊為“竇氏五龍”。長子儀,字可象,五代後晉天福六年舉進士。後漢時,官至禮部員外郎。後周時,官至翰林學士、兵部侍郎。北宋時,任工部尚書兼判大理寺。北宋建隆三年奉命主撰《建隆重訂刑統》(即《宋刑統》)三十卷、《建隆編敕》四卷。北宋乾德四年秋病逝,宋太祖贈儀右僕射。次子儼,字望之,後晉天福六年舉進士,歷仕後晉、後漢、後周各朝,屢任史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子三元
  • 釋義:“五子登科”和“連中三元”典故
  • 出自典故:《三字經
  • 相關內容:封建社會科舉考試制度
  • 語言:漢語
由來,三元的由來,

由來

後晉時,定朝會樂章、二舞及鼓吹十二案。後周初,修後晉高祖,少帝和後漢高祖《三朝實錄》。後周顯德四年,儼上疏陳“禮、樂、刑、政、勸農、經武”治國六綱之言,周世宗納之。北宋建隆元年,任禮部侍郎,奉旨撰定祠祀樂章、宗廟諡號。儼一生著有《周正樂》一二○卷,文集七○卷。三子侃,文行並優,後晉天福六年舉進士,在後周官至起居郎。四子偁,字曰章,為人剛直不阿。後漢乾祜二年舉進士。宋太平興國五年,拜為兵部郎中,力主“休兵牧馬,以徐圖之”,阻攔宋太祖北征,被採納,授予樞密直學士,後充職左諫議大夫,任參知政事。太平興國七年秋卒。宋太宗親臨弔唁,贈工部尚書。五子僖,在北宋任左補闋,為官清廉,名揚城內。竇禹鈞本人也享受八十二歲高壽,無疾而終。當朝太師馮道還特地寫了首詩:“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元的由來

“連中三元”典故源於封建社會科舉考試制度。科舉制度經過長期演變和改革,逐步固定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的形式。鄉試由各省主持的考試,考中的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由禮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考中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也稱“殿元”。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獲得第一名,自然是“連中三元”了。據統計,在我國古代科舉制度實行的1300年中,連中三元的只有17人。清代長洲人錢柴,在乾隆年間連獲鄉、會、殿試第一名,乾隆愛才,親賦“三元詩”紀瑞致賀,“連中三元”一語由此而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