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老街

五城老街

五城老街位於休寧縣的南面,距離縣城26公里,五城街在古時候是一處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五城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宋朝人羅願著《新安志》裡面就記載了“五城村,古之大鎮也。”元朝時在五城設“五城務”,明清時期設定“五城鋪”,一直到現在的五城鎮,五城歷來都是休寧縣南部的重鎮。

關於五城名稱的來歷有幾個版本,但無論是哪個版本,都凸顯了五城在歷史上的繁華和顯耀。五城地處古徽州府通往婺源縣的驛道上,率水的支流——顏公溪從旁邊緩緩流過,優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五城老街的形成與興旺。

五城,這個地處州治至婺源古道上的千年古鎮、古驛站,是休寧縣重鎮大鎮之一,多少年來,它一直是古徽州府與婺源兩地貨物運輸、中轉、集散地和各地行人南來北往的歇息所,就是在今天,它的驛站功能還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台。宋羅願著《新安志》中有“五城村,古之大鎮也”之說法。說之為大鎮,其實五城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前還僅有一條老街,但老街很長很長,足有3華里,有上街、中街、下街之分,是五城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隨著上世紀七十年代休婺公路的開通,五城鎮經濟發展中心和商貿中心開始向休婺公路兩側轉移,並逐漸形成一條新的街區,五城老街便開始走向冷落、走向蕭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城老街
  • 地處:州治至婺源古道上古鎮、古驛站 
  • 地位:休寧縣重鎮大鎮之一
  • 記載:《新安志》
五城老街歷史,五城上街,橫街,直街,繁華,五城中街,五城下街,五城老街文化,廟會,小吃,五城老街現狀,五城老街保護,

五城老街歷史

因為五城處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上,早在千年以前這裡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聚集中心,成為四鄉八鄰的生活物質的主要供需場所,是五城街區及周邊的每個大人與孩童們一年都要去好多次的地方,所以五城老街也就或多或少成了每一個五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城老街

五城上街

橫街

五城老街上街頭是依河而建的,這條河是率水的一條支流,名為顏公溪,是五城人民的母親河,河水正是村前蜿蜒流淌而來,記憶猶新。橫街(即上街頭)從朝陽橋到圓門洞(即“樓瞰玉京”城樓)約100餘米的街面,在曾經的年代,這裡商業氣息非常濃厚,是各類山貨的集散中心,四鄉的土特產品多雲集到此集中進行銷售,熱鬧非凡。

直街

從圓門洞沿河邊往下走,是一個叫“獅子頭”的地方,過去這裡還有兩座舂米水碓,今天已不復存在,但下橋巷口處有一根相傳是為鎮邪而設的“南無阿彌佛”古石柱,今猶在的,讓人有點欣慰。而直街(從圓門洞到江夏名宗)是最熱鬧的了,原來這一帶店鋪林立,有包子店、小吃店、小攤點、布店、雜貨店、藥鋪、理髮店、酒坊、豆腐坊、宗繃店等,店鋪非常之多,榜趨鑽因為這裡店鋪大多與我們的生活休戚相關,每次到五城,這條街上逗留時間是最長的,所以記憶很深。

繁華

特別是圓門洞口的一家餛飩小挑攤,那裡是鄉下的孩子到五城街時最想去的地方之一,鄉下人進城上街不容易,一年沒有幾趟,所以一旦到了老街,總想逛個夠,看個夠,中午時分肚子餓了,便在那裡花上幾角錢,美美地吃上一碗餛飩點心,不僅能解嘗,還能填飽肚子,而且大人們也愛吃,所以生意也特別的好。只可惜現在此處已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了。
在直街有一個小店,我們那個年代的小孩子是非常熟悉的,雖然至今還不知道怎么稱呼小店的名字,因為小店也沒有名字。店的主人是個瞎子,店門前放著一個挨去芝霉二尺見方的小攤櫃,櫃裡面擺是釣魚用的魚勾、魚線、錫陀、浮子等用具,還有釀酒用的酒麴等。主人坐在低矮的小屋子裡面,裡面光線很暗,除一張小小的四方桌外,沒有其它家具,一個高高的木製櫃檯直在屋子右邊,看上去很黑很舊,卻占據了半個屋子。五城幾乎每個鄉村都有小河,那個年代的小孩子幾乎都喜歡釣魚,小時候的我也很喜歡,所以每年一到夏天就會到老街這個瞎子小店來魚鉤魚線。別以為這個瞎子看不見而小看他,他做起這小生意來手腳卻利索著,大小魚勾,手一摸就知道,他拉的魚線從來不用尺子量,只是略在櫃檯上比劃一下就成了,長度卻很準,這令小時候的我們非常佩服。更不可思議的是,什歸墊整墊么也看不見的他辨別錢來卻很在行,不論金額大小、真錢假錢,他一上手便知,從沒有找錯錢的,這至今還讓我捉摸不透。而現在的老街變化太多太大,讓人覺得有些陌生,唯有見到這個瞎子及其開的小店時,這才覺得親切,覺得這是個老街,覺得找到了那么一丁半點的感覺,因為今天這個瞎子還是二十年前的那個瞎子,瞎子開的小店沒變,瞎子生活的這個小屋子也一點沒有變,與記憶中的一模一樣……
記憶中的直街上最大的店鋪要屬五城供銷社了,由三間大陽房虹格提組成,每間都足有100餘平方米了,左間主要經營布店,中間是農用腳坑物資店,右間是新華書店,小時候我們最喜歡到的灑市滲新華書店了。還記得7歲那年,阿禁協才上學不久,村中有一玩伴,家中經濟條件較為寬裕,其父親是做工作的,經常從五城新華書店捎幾本小人書(即連環畫)回家給他看,讓我羨慕不已,向那玩伴借,也是不捨得的。有一次隨著母親到五城老街玩,行至新華書店時,無意中看到櫃檯上擺置著很多很多的小人書,一下子勾起了我想要購買一本的欲望,但一向勤儉節約的母親不捨得花這冤枉錢,我便呆在書店裡,隨母親再怎么叫喚也不肯走,最終從母親那裡拿到一角錢買了一本,讓我高興了三天三夜,至今我還記得那本小人書的名字叫《紅軍鼓樓》……當然,“供銷社”這計畫經濟時代的產物和代名詞,早已被現代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時代所沖淡和淹沒,正如它已經完成了應有的歷史使命,徹底的走出了人類歷史舞台。而如今原來供銷社的房子還在,但已改為民房,人事兩非了。其實,這老街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五城中街

從江夏名宗一直到五城中學邊上這一段的街巷算是五城中街了,這一帶店鋪不算多,沿街面的是很多沒有開店的是民宅。記憶中的中街是較為模糊的,小時候的我們每次來五城老街時,一般從朝陽橋頭左拐上橫街,然後一直逛到“江夏名宗”處,再橫繞到休婺線上的新街,所以中街這邊很少來的,只記得中街上原有一個大會堂,以前在那裡放過很多次電影,大人們管那裡叫老電影院,但我清楚地記得我是沒有在那看過電影的,印象中我看過的第一場電影是在新街的新電影院裡看的,那時大概才上國小二三年級的樣子,電影名叫《英雄兒女》。對於中街的其它人與事,就一無所知了。

五城下街

至於老街的下街,早在我記事的那個年代以前,就已經不成為街了,至今我還沒有正式走過。據一些老人介紹,那時的下街是與古林街連在一起的,一直通到古蔚林橋和蔚林公園。解放初期,下街與古林街一帶的飯店旅館很多,在休婺公路開通之前,這裡還是一條主要的交通要道,所以人流很多,生意興隆。原來這裡還建有一些亭台和一個忠孝牌坊的,只是在文革期間被人為破壞掉了,實在有些可惜。

五城老街文化

廟會

五城老街文化沉澱很深,形成一方特色,其中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還要屬每年農曆七月廿四的“忠靖王廟會”了。廟會前後三天,五城人敲打得勝鼓,隆重祭祀平定安史之亂中功勳卓越、壯烈殉國的大英雄張巡。每到這個時候,四鄉八鄰的趕會村民以及皖浙贛三省的商客蜂擁而來,3華里長的五城老街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人如潮湧,熱鬧非凡。還記得在我記事的時候,每年的七月廿四,仍有“請將軍”遊街的活動,那花臉的將軍坐在八人抬的大轎子裡當眾遊街,老街新街都是要游的,這讓那些幼小的孩子既愛看又害怕。有時還搭建戲台,邀請戲班子在鎮上唱它三天三夜,真是樂壞了五城及四鄉八鄰的鄉親。但是這一文化活動沒有被延續下來,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就沒有了,不過讓人欣慰的是,五城這一古老的廟會每年還是如期舉行,現已演變成一年一度的農貿交易大會,同樣熱鬧非凡,人流如潮,且更勝當年。

小吃

當然,說起五城老街的文化,還不得不提起休寧人盡皆知的“五城三寶”,那就是五城豆腐乾、米酒和宗繃了。古老的五城人憑藉著智慧的雙手和精湛的手工技藝製造出了響徹一方的五城豆腐乾、米酒和棕繃這三樣獨具地方特色的特產,這“三寶”就出在五城老街上,它們獨特的製作配方、精湛的手工技藝是五城老街人的一項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不說這是老街人的驕傲。當前“五城牌”豆乾已經走出五城,走出休寧,坐上飛機,走向國內數個大都市,市場供不應求,休寧縣政府還在加緊為其申報國家地理標識加以保護;五城米酒的文章也在逐漸做大,市場廣大,前景廣闊,還聽說其釀造工藝也在積極地被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城老街現狀

對於現在五城老街已經變了,變得門庭冷落,市井蕭條;變得車馬人稀,門可羅雀。老街上不少的老房已經置換了高樓大夏,老街變味了,其面目已今非昔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對五城老街印象的淡化,它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成為許定安先生筆下的又一個即將要逝去的代名詞呢?今天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五城這“三寶”存在,五城老街就永遠不會在人們心中逝去。而且隨著五城“三寶”產業的做大做強,它必將為五城老街的文化增添新的內涵,也必將使五城老街在人們的印象中蕩漾出新的漣漪。
五城老街

五城老街保護

五城老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徽派民居眾多,遠近文明,是五城鎮的閃光點,但老街地勢低洼,地下排水溝狹窄,抗擊水災能力弱。2012年6月份老街輪番遭受暴雨襲擊,街面多次被暴雨沖刷,雨水匯積蓄聚在低洼街面,侵蝕路面,造成街道高低不平、坑坑窪窪,影響街面衛生環境和居民的生活生產。
圍繞著文旅特色化發展的要求,汛期過後,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老街的修理和環境整治工作,及時投入資金,修平坑窪地面,填平水坑水凼,修復過程中強調尊重歷史和保持古樸風貌,並聘用保潔員,清掃街道上垃圾,清理街面上淤泥,保持老街的清潔衛生。
目前,路面已修整結束,一條整潔、平坦、古色古香的老街又呈現於眾人眼前,煥發出迷人的魅力。
據了解,1995年電影《硯床》就在五城老街拍攝,影片中鏡頭充分展現出五城老街的古色古香和徽文化底蘊。
記憶中的直街上最大的店鋪要屬五城供銷社了,由三間大陽房組成,每間都足有100餘平方米了,左間主要經營布店,中間是農用物資店,右間是新華書店,小時候我們最喜歡到的新華書店了。還記得7歲那年,才上學不久,村中有一玩伴,家中經濟條件較為寬裕,其父親是做工作的,經常從五城新華書店捎幾本小人書(即連環畫)回家給他看,讓我羨慕不已,向那玩伴借,也是不捨得的。有一次隨著母親到五城老街玩,行至新華書店時,無意中看到櫃檯上擺置著很多很多的小人書,一下子勾起了我想要購買一本的欲望,但一向勤儉節約的母親不捨得花這冤枉錢,我便呆在書店裡,隨母親再怎么叫喚也不肯走,最終從母親那裡拿到一角錢買了一本,讓我高興了三天三夜,至今我還記得那本小人書的名字叫《紅軍鼓樓》……當然,“供銷社”這計畫經濟時代的產物和代名詞,早已被現代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時代所沖淡和淹沒,正如它已經完成了應有的歷史使命,徹底的走出了人類歷史舞台。而如今原來供銷社的房子還在,但已改為民房,人事兩非了。其實,這老街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五城中街

從江夏名宗一直到五城中學邊上這一段的街巷算是五城中街了,這一帶店鋪不算多,沿街面的是很多沒有開店的是民宅。記憶中的中街是較為模糊的,小時候的我們每次來五城老街時,一般從朝陽橋頭左拐上橫街,然後一直逛到“江夏名宗”處,再橫繞到休婺線上的新街,所以中街這邊很少來的,只記得中街上原有一個大會堂,以前在那裡放過很多次電影,大人們管那裡叫老電影院,但我清楚地記得我是沒有在那看過電影的,印象中我看過的第一場電影是在新街的新電影院裡看的,那時大概才上國小二三年級的樣子,電影名叫《英雄兒女》。對於中街的其它人與事,就一無所知了。

五城下街

至於老街的下街,早在我記事的那個年代以前,就已經不成為街了,至今我還沒有正式走過。據一些老人介紹,那時的下街是與古林街連在一起的,一直通到古蔚林橋和蔚林公園。解放初期,下街與古林街一帶的飯店旅館很多,在休婺公路開通之前,這裡還是一條主要的交通要道,所以人流很多,生意興隆。原來這裡還建有一些亭台和一個忠孝牌坊的,只是在文革期間被人為破壞掉了,實在有些可惜。

五城老街文化

廟會

五城老街文化沉澱很深,形成一方特色,其中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還要屬每年農曆七月廿四的“忠靖王廟會”了。廟會前後三天,五城人敲打得勝鼓,隆重祭祀平定安史之亂中功勳卓越、壯烈殉國的大英雄張巡。每到這個時候,四鄉八鄰的趕會村民以及皖浙贛三省的商客蜂擁而來,3華里長的五城老街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人如潮湧,熱鬧非凡。還記得在我記事的時候,每年的七月廿四,仍有“請將軍”遊街的活動,那花臉的將軍坐在八人抬的大轎子裡當眾遊街,老街新街都是要游的,這讓那些幼小的孩子既愛看又害怕。有時還搭建戲台,邀請戲班子在鎮上唱它三天三夜,真是樂壞了五城及四鄉八鄰的鄉親。但是這一文化活動沒有被延續下來,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就沒有了,不過讓人欣慰的是,五城這一古老的廟會每年還是如期舉行,現已演變成一年一度的農貿交易大會,同樣熱鬧非凡,人流如潮,且更勝當年。

小吃

當然,說起五城老街的文化,還不得不提起休寧人盡皆知的“五城三寶”,那就是五城豆腐乾、米酒和宗繃了。古老的五城人憑藉著智慧的雙手和精湛的手工技藝製造出了響徹一方的五城豆腐乾、米酒和棕繃這三樣獨具地方特色的特產,這“三寶”就出在五城老街上,它們獨特的製作配方、精湛的手工技藝是五城老街人的一項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不說這是老街人的驕傲。當前“五城牌”豆乾已經走出五城,走出休寧,坐上飛機,走向國內數個大都市,市場供不應求,休寧縣政府還在加緊為其申報國家地理標識加以保護;五城米酒的文章也在逐漸做大,市場廣大,前景廣闊,還聽說其釀造工藝也在積極地被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城老街現狀

對於現在五城老街已經變了,變得門庭冷落,市井蕭條;變得車馬人稀,門可羅雀。老街上不少的老房已經置換了高樓大夏,老街變味了,其面目已今非昔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對五城老街印象的淡化,它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成為許定安先生筆下的又一個即將要逝去的代名詞呢?今天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五城這“三寶”存在,五城老街就永遠不會在人們心中逝去。而且隨著五城“三寶”產業的做大做強,它必將為五城老街的文化增添新的內涵,也必將使五城老街在人們的印象中蕩漾出新的漣漪。
五城老街

五城老街保護

五城老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徽派民居眾多,遠近文明,是五城鎮的閃光點,但老街地勢低洼,地下排水溝狹窄,抗擊水災能力弱。2012年6月份老街輪番遭受暴雨襲擊,街面多次被暴雨沖刷,雨水匯積蓄聚在低洼街面,侵蝕路面,造成街道高低不平、坑坑窪窪,影響街面衛生環境和居民的生活生產。
圍繞著文旅特色化發展的要求,汛期過後,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老街的修理和環境整治工作,及時投入資金,修平坑窪地面,填平水坑水凼,修復過程中強調尊重歷史和保持古樸風貌,並聘用保潔員,清掃街道上垃圾,清理街面上淤泥,保持老街的清潔衛生。
目前,路面已修整結束,一條整潔、平坦、古色古香的老街又呈現於眾人眼前,煥發出迷人的魅力。
據了解,1995年電影《硯床》就在五城老街拍攝,影片中鏡頭充分展現出五城老街的古色古香和徽文化底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