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國聯防協定
- 外文名:Five-Power Defence Arrangements
- 性質:多邊軍事協定
- 別稱:《五國防務安排協定
歷史背景,主要內容,歷史意義,協定現狀,
歷史背景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戰方酣,作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原宗主國的英國勢力江河日下,難以承擔《英馬防務協定》帶來的責任,有意退出東南亞地區;而美國也拋出“關島主義”,在東亞尤其是東南亞進行重大戰略調整,美國承擔條約義務但鼓勵亞洲盟友自己承擔國內安全和軍事防務的責任,美國避免捲入越南式的戰爭。美英的戰略調整使原來在安全上依賴美英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感到恐慌,在此情況下,《五國聯防協定》應運而生。
主要內容
1971年11月1日《英馬防務協定》期滿後,五國在防務方面進行合作;英、澳、新(西蘭)在1971年年底之後繼續在新(加坡)、馬駐軍;如發生由外部組織或其支持的對新(加坡)、馬任何形式的武裝攻擊或武力威脅,五國政府將立即進行磋商,以決定集體或單獨地採取措施對付這種攻擊或威脅;建立新(加坡)、馬兩國統一的空防體系;設立聯合磋商委員會、聯合空防委員會和英、澳、新(西蘭)聯合部隊司令部,司令部下轄一支由以上三國陸、海、空軍組成的聯合部隊。
歷史意義
該協定是《英馬防務協定》行將期滿、英決定從新(加坡)、馬撤軍的情況下,為繼續維護其在東南亞的利益而簽訂的。後因澳、新陸續從新加坡撤軍,聯合部隊司令部於1976年4月宣布解散。但英、澳、新(西蘭)對新(加坡)、馬的防務承擔仍保持不變。
協定現狀
五國聯防協定是冷戰的產物,如果說該協定簽訂成立之初由於兩極格局與集團政治,小國為保護自身安全而投身大國懷抱,五國聯防協定有其存在的基礎,那么,在國際體系擺脫了冷戰格局的桎梏,各國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的時期,南海地區並未面臨外部安全威脅,包括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內的東南亞國家也不可能遭到攻擊,如此,五國聯防協定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其影響日漸下降。但“911”事件以後,五國聯防增加了反恐的內容,是老樹發新芽,2004年五國舉行海上演習,首次將反恐內容列入其中,據析馬來西亞、新加坡是以借五國聯防協定反恐應對美國對東南亞特別的馬六甲海峽的滲透,這使五國聯防重新煥發“生機”。
2015年1月30日,英國外交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賈拉特南國際研究院發表演講時表示,英國準備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部署,以防止該區域因政治、軍事競爭而導致安全安全局勢不斷惡化。
哈蒙德強調,亞洲安全關乎英國利益。他表示英國於1971年與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紐西蘭以及新加坡簽訂了《五國聯聯協定》(FPDA),英國有責任對上述五國的安全和國防事務負責。他說:“簽訂了該協定就意味著英國隨時準備著動員及支持亞太各同盟以及夥伴。”
《五國防禦協定》旨在傳遞一條確切的訊息,即英國在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紐西蘭、新加坡受到他國非法入侵時,有責任進行協防。《五國防禦協定》是迄今為止東南亞地區唯一的官方多邊安全協定,一直以來都發揮著構建各國安全關係的作用,並在諸如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行動等事務中發揮著作用。
哈蒙德在新加坡的演講也許意味著,《五國防禦協定》首次與中國南海爭端相提並論。哈蒙德表示,在《五國防禦協定》的保護下,如果英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受到威脅,英國將隨時準備部署軍事力量。這也印證了2014發表的《英國國家海洋安全戰略報告》中的言論,這篇報導在眾多問題中強調了英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政治和經濟利益,以及英國特別關注中國南海的安全問題。
《五國防禦協定》的締約國馬來西亞是中國南海爭端問題的一方。而英國的立場則表明了《五國防禦協定》原本目的的演變——即在新的安全風險背景下,簽約國也在利用著協定中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