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卦山

五卦山

五卦山原名北獐山,位於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還地橋鎮高垴村、長嶺村(西南面)與湖北省鄂州市碧石渡鎮李境村、黃嘴村(東北面)交界處,屬鄂東南四大佛教名山(東方山、白雉山、五卦山、天台山)之一,最高峰海拔四百三十九點五米,有鄂州市南大門、黃石市北大門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卦山
  • 外文名稱:wuguashan
  • 行政區類別:湖北省大冶市、鄂州市
  • 所屬地區:大冶市、鄂州市
  • 下轄地區:高垴村、長嶺村、李境村、黃嘴村
  • 電話區號:0714、0711
  • 地理位置:長江中下游
  • 方言:贛語
  • 著名景點:高明寺、白雲庵、鄂州市樹王
  • 機場:武漢天河機場
  • 火車站:黃石火車站、鄂州火車站
  • 車牌代碼:鄂B、鄂G
介紹,景觀,歷史傳說,旅遊線路,

介紹

五卦山位於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還地橋鎮高垴村、長嶺村(西北面)與湖北省鄂州市碧石渡鎮李境村、黃嘴村(東南面)交界處,(山頂高明寺歸黃石市大冶市還地橋鎮高垴村管轄)屬鄂東南四大佛教名山(東方山、白雉山、五卦山、天台山)之一,最高峰海拔四百三十九點五米,是鄂州市南大門、黃石市北大門。五卦山三面環水,於古塘湖、宗鏡湖間拔地而起,山體形如筆架,從山頂至山腳有八塊突兀坡形,上小下大,兩坡間夾一低凹山澗,下雨時如瀑布奔瀉,極為壯觀。五卦山原名北獐山,相傳古時著名道士許遜(字旌陽)在此踩卦占卜降蛟,當踩到五卦時,山搖地動,突兀的山峰陡然塌陷一凹,許道士便再未往下踩。於是人們把北獐山改名為五卦山。屬鄂東南四大佛教名山(東方山、白雉山、五卦山、天台山)之一,最高峰海拔四百三十九點五米。
五卦山

景觀

山頂高明寺最初建寺名為五卦寺,始建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年),占地面積2100餘平方米,上中下三重大殿,兩邊廂房30餘間。由唐代高僧五龍祖師住持所建,當時是名震寰宇的名剎,後來明太祖朱元璋賜封白雲寺,名稱歷經五卦寺、禪靈寺、白雲寺、高明寺,興衰迭替,迄今有千餘年歷史。五卦寺曾幾度興衰,飽受創傷。毀而又建,建而又毀,前後達四十餘次。1988年,在白雲禪寺遺址處,修殿塑像。1991年又進行了擴建。古裝新飾,金碧輝煌,基本恢復了舊時的規模,並更名為“高明禪寺”。山周半腰所建的白雲庵、青雲庵、西雲庵與山上古寺遙相輝映,給五卦山增添了更濃的佛緣色彩。
五卦山高明禪寺五卦山高明禪寺
古往今來有關“智印祖師落駕坐壇”、“朱元璋賜封白雲寺”、“汪精衛五卦避亂”等傳說和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詩文聯對為五卦山增添了無限神韻。五卦山森林茂盛,山上溫度常年比山下低6攝氏度左右,屬鄂東南地區極佳的天然氧吧,山上古木參天,山頂高明寺後數棵古樹達幾百年歷史、可以追溯到建寺時期,山腰白雲庵前號稱“植物活化石”的古銀杏樹齡長達500餘年,刺槐、桂花、楠竹、樟樹、楓樹、馬尾松等樹四季常青,百花爭艷,植物多達200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 後人留詩詞贊曰:“五卦風清展翠容,三方漫水一方通。滿川明月山光影,萬頃煙波景色濃。峻頂層層無險徑,平巒處處有奇松,遊人到此堪稱美,佛火相傳晝夜紅”。
四廟 五卦山勝景古蹟隨處可見,素有三楚六朝著稱於世的奇觀異景,景點多而傳說神奇,山上“四廟”(高明寺、白雲庵、青雲庵、西雲庵)
八景“八景”(盤龍石上觀日出-盤龍石、祖師降魔試寶劍-試劍石、五卦天台曬經書-曬經石、乾坤打坐祈風雨-乾坤椅、通海井泉沁甘甜-石井泉、蓮苔朵朵朝佛國-金盆池、長壽銀杏秀雄姿-古銀杏、夕煙古塘賞晚霞-富餘彎)最為盛名。五卦山既是休閒養生、獵奇探險、繪畫寫生、觀光、野營和科普基地,也是佛門勝地。
李境村“白雲庵”長壽銀杏秀雄姿李境村“白雲庵”長壽銀杏秀雄姿

歷史傳說

五龍建寺
五卦山自唐代五龍建寺,興衰迭替,迄今有千餘年歷史。五龍祖師乃五卦山佛門始祖,他生於唐德宗建中年間,即公元780年農曆桂月初二。祖籍湖廣,俗姓魯,字智真,法號五龍。五龍3歲喪父,7歲離母,出家崑崙山,皈依海月法師為徒,於南嶽受戒於道一大師,虔誠念了十餘年佛經,他天性聰敏,精通佛學,奉師令下山,雲遊四海,訪道參禪,時有師兄4人偕同一腳夫,聞言古冶邑有一賢二仙三閣老之說,素有三楚六朝名稱。遂行至大冶在換絛橋(換絛橋,據明嘉靖十九年撰修的《大冶縣誌》記載,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漢鐘離從此地經過,發現景色很美,同游鎮中心的一條小河時,相遇三孔橋上,分別時互換絲絛以作紀念,故得名"換絛橋"。新中國成立以後,寓還地於民、人民當家作主之意,將"換絛橋"更名為"還地橋",沿用至今。)唐代五龍祖師行至五卦山,見這裡風光秀麗,山水相接,綠樹成蔭,氣候溫和,四季如春,是旅遊避暑、修身養性的佛地,於是結廬靜修,創建五卦寺。五卦寺落成於中唐貞元年間(公元795年),占地2000餘平方米,當時是名震寰宇的名剎。五龍和五卦善緣結合,名譽湖廣。五龍祖師於唐文宗寶和年間圓寂,享年67歲。五卦寺後歷經戰亂,幾毀幾建,先後有天撲菩薩、元裕大和尚、普濟法師、濟民大和尚修復主持於此。
五卦山盤龍石五卦山盤龍石
許遜斬妖
許遜,字敬之,東晉汝南(現為河南上蔡一帶)人。後移居南昌,祖父和父親都要在朝廷任過官,祖輩世代羨慕道法。許遜16歲時,從師武寧人大洞君吳猛,學習《三清法要》之術。後鄉舉孝廉,任過旌陽縣令(又稱許旌陽)。在任期間,清正廉民,為人公道,頗有地方聲譽。後因晉室宮廷紛亂,盜霸四起,辭官不做,隱姓埋名,雲遊天下山水。
一日,他帶著原任縣令時最貼心的秘書施芒,游到江南崇陽地區,聞知崇陽雲水洞,有個道法高深的道母,便去拜訪她。道母見他兩人,高興地說:“前日有位道長告訴我,有人來求授於道法,你盡心教導之”。說畢就傳授了許遜斬蛟降妖之術。
五卦山晨光斜照五卦山晨光斜照
一天,師徒們行游到通山鹹寧一帶,遇見一個青年,衣冠整齊,儀容秀麗,體態大方,出言文雅,毛待人彬彬有禮,自稱“慎郎”許遜與他談話,對話如流。兩下告辭以後,許遜對弟子施芒說:“適來青年有一陣腥味非人也,正是我們要尋找的妖蛟,怪不得這一帶人民遭受洪水之災,若不剪除,恐致逃遁,後患更深。妖蛟已知我們認識了他,他現潛於龍沙洲,已化為黃牛,我今化其身為黑牛,以手巾掛其膊上作為認證,你見黑牛追奔與黃牛斗時,當拔劍相助”說後,許遜乃化身而去,俄傾,果見黑牛而來,施芒以拔劍飛宰黃牛,未致傷命,中其左股,忍痛逃入城西的一口古井中,許遜所化黑牛,趁後也追入井中,妖蛟復從井中,又逃入江夏地區,仍變化一個青年,秀俏聰明,以行商為業,在社會上籠絡人心,又獲得大批財富。打聽江夏知府林傑,有女名苗,生得天姿嬌艷,貌美如花,妖蛟用大批財寶,買賄林府的親信說媒。林知府見其人,才貌超群,甚為愛惜,同意 為女婿。從此,妖蛟與林苗,十分和好,同居在林府衙署,並身懷有孕。妖蛟出遊江湖,佯言經商,其實不務正業,每次歸來船上總是滿裝珍貴財物,林知府也深信無疑。妖蛟這次空手空歸,行路又有點不方便,林府全家從皆驚,問其原因,妖蛟說:“這次行商遇盜,財物都被他們搶劫一空,由於寡不敵眾,左股上也被他們刺傷。森知府嘆息,急忙召醫診治。許遜聞知林傑召醫,便扮裝一行醫到林府門前林傑即出來,急忙帶著妻子林苗潛逃了。
五卦山白雲庵五卦山白雲庵
許遜久後未出,已知妖蛟潛逃了。許遜退出林府,跟蹤追擊,隨妖蛟之腥味,一直追到古塘湖的五卦山腳,已知妖蛟藏入山洞裡。
許遜來到五卦山,觀其山景,果見巍巍雄奇,樹木蔥翠,三面臨水汪洋,一面獨條陸路上山。許遜原來從吳猛學有《三清法要》之術和五行入卦絕地之法,在此山頂日夜操練,久而久之,練得山搖地動,水浪排空。這時,妖蛟夫婦在山洞中敖受不過,妻子林苗又身懷蛟子更為難受,急忙出來求情。許遜說:“你是林府閨女,我今不斬你,但你那個妖蛟丈夫定斬不饒,你腹里的蛟了,也不能讓他出世害民”。霎時,妖蛟出來顯了原形,化為一條蛟龍,與許遜搏鬥了幾十個回合,最後還是鬥不過許遜,被許遜神劍砍掉了龍頭,龍頭飛往到白雉山,至今白雉山留有龍頭化石遺址。
李境村五卦山白雲庵李境村五卦山白雲庵
此時,林苗腹痛不可忍,正是要產蛟子了,出生一蛟子,被許遜斬了一子,後又出生一子,又被許遜斬了,最後一子,林苗哭泣求饒,出來正要騰空時,也被告許遜砍掉了蛟龍的尾巴未致傷命含雲吐霧往西南方向逃遁了。這時,林苗含情泣淚不知去那,許遜指點說:“你還是回江夏林府衙署度終身吧!”五卦山西北面的凹陷處,是許遜與妖蛟搏鬥時,妖蛟滾浪水沖塌了一邊,故此,西北冊角坍塌的大山溝留於至今。逃去斬尾龍,為了尋母,每逢三月初三,九月初九,來五卦山探母,含風帶雨,雷霆閃電,特別是狂風怒號,飛沙走石,河水鼓浪揚波。故此民間留有這樣一個傳說:“三月初三,九月初九,無事莫從湖邊走”。
許遜在五卦山斬了妖蛟,又砍了妖蛟的兒子斫尾龍,因週遊江湖日久,有個想家鄉的念頭。此時正是東晉孝武帝寧康二年(公元374),八月初一日,回到老家南昌洪州西山村,全家四十二人被龍轉風,轉到了上空,連雞犬也隨之逐到空中,不知去向,唯有石函藥 各一所,車轂一具,與許遜所御錦帳,復自雲中墜入故宅。鄉下的人都圍觀議論,這是一條妖龍作怪,因此,許遜斬了妖蛟,又斬了妖蛟的一些蛟子,因此斫尾龍為報父兄之仇,來此興,風作浪的結果。後來宋代為封為許遜“神功妙濟真君”,故此後人稱為許真君,壽到135而終。東晉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德,將旌陽縣改名德陽縣。後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許仙祠,在南昌鐵柱宮建旌陽祠,並受歷代王朝賜匾表彰,宋王安石撰寫《許旌陽祠記》
五卦山周圍雖不到50平方公里,但留有佛道的古蹟景點甚多,是遊人休閒避暑的勝地。五卦山來歷其景點在民間流傳中,大多賦予了很多神奇色彩。相傳古代有一位仙人乘興騎龍到此,采練五行後天八卦,山高萬仞,遂成八卦山。山峰如柱擎天,竟與月相平。後來道家始祖,太上老君到此山修行煉丹,他門下有個道童,晚上趁著老君熟睡之時,偷偷地拿了一條板凳,登上峰頂,借板凳做踏腳階梯,爬上月宮與嫦娥玩玩耍耍。久而久之,道童動手摸腳,惹得嫦娥討厭,報告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大發雷霆,即令托塔天王前去懲罰。托塔天王帶著天兵天將,用神鞭將山頂抽了三鞭,霎時,山崩地裂,飛砂走石,頂天的八卦山,竟被抽去了三卦。這三卦從西北山角瀉了下來,山石砂土,飛往到不遠的大湖中,凝成九座小山墩和兩座大山:即三山湖中九個山墩,峒冊和月山,從此,八卦山就矮了一截,便成了五卦山。山頂被抽坍了一個大凹陷,成了一個大地盆,人稱“金盆池”。游到金盆池,留詩讚曰:“金盆夾筱柳絲叢,漫捲清漪綠葉風,莫道寒波池水淺,潛通北海引蛟龍。”
乾坤打坐祈風雨-乾坤椅乾坤打坐祈風雨-乾坤椅
金盆池方圓,雖然不到兩三畝面積,但深度難測。池水清漪,碧澈照人。傳說何仙姑在金盆池淋浴,天宮派兩個小仙女與她擦背、洗腳,兩條小金龍蟠繞在池邊為之護衛,噴沫遮陰。仙姑淋浴後,天降下大雨,雨水隨同金盆池裡的淋浴香水,漫出金盆池,涌瀉到了三山湖,因此,三山湖的漁民和湖裡的魚,皆受其惠,魚味格外鮮美,生的女兒前美貌如花,故此民間流傳,“三山湖九個墩,生的女兒像觀音。”
還有一個傳說,嫦娥悔不該告訴王母,把小道童壓在山裡,因而甚是同情和思念,暗暗動了惻隱之心,含悲流下了三滴淚,一滴流入碧石湖,還有一滴流入了洋澤湖,同時,還隨手摘下了一把月宮裡的桂花樹葉,撒下五卦山,以泄抑鬱之情。不料樹葉飛往三湖(古塘湖、碧石湖、洋澤湖),化生為一群鱖(桂魚)魚。從此,三湖盛產的鱖魚,美味可口,鮮甜猶佳。五卦山是融山水田園風光為一體的風景區。山巒平緩,石立如屏,出產豐富,景物宜人,歷來被佛道所鐘愛。
相傳韓湘子,站在盤龍石上吹簫,朝望日出紅霞滿頂,暮看日落流光溢彩。改盤龍石為望日台,至今遺蹟猶存,不過綠苔叢生。山頂還有一座雨軒亭,傳為漢鐘離,在此亭下,頭戴箬笠,身穿道袍,口念真經,甘霖急下。還有唐僧取經回東土途中,腳踏祥雲,不小心掉下了一部經書,飄往五卦山門前,小沙彌拾起觀之,原來是一本《大藏經》如獲至寶,老僧們將它譯成百冊千卷,藏於僧房,改名“藏經堂”。後來,和尚們每遇大旱之年,即帶領山下施主、團眾,挑選道德正派的青壯男子,淨身三日,身穿長袍,頭頂佛經,舉旗揚帆,敲鑼打鼓,四下行游,和尚們口念“阿彌陀佛”,名曰:“游經求雨”。據說經游到哪裡,雨就下到哪裡,哪裡的莊稼就豐收。(摘山水行吟)
五卦山俯瞰李境村五卦山俯瞰李境村

旅遊線路

武漢方向:下鄂州高速走106國道往鐵山方向2公里,在碧石渡鎮郵政局對面路口沿碧石大道直走進入李境村,李境灣上山公路通李境村白雲庵。白雲庵上五卦山盤龍石。
黃石鐵山方向:106國道在碧石渡鎮郵政局對面路口沿碧石大道直走進入李境村,李境灣上山公路通李境村白雲庵。白雲庵上五卦山盤龍石。
鄂州方向:城區11路公車在碧石渡鎮李境村進村路口下,坐村內出租麵包車進入李境村,李境國小門口下,沿上山公路到達五卦山頂峰乾坤椅、曬經石、高明寺、石井泉、金盆池、盤龍石。盤龍石旁下山到達李境村白雲庵看五百年古銀杏雄姿。
黃石市大冶市還地橋鎮高垴村有通山公路上山直達山主峰高明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