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花地精品選:雜文隨筆卷

五十年花地精品選:雜文隨筆卷

《五十年花地精品選:雜文隨筆卷》為“花地作品精品叢書”中的一本。全書收錄了《巾幗不讓鬚眉》、《用最好的紙出廢書》、《做個花和尚為什麼這么的難》、《關於“釘子戶”的狂想》、《關於“釘子戶”的狂想》、《一個副股長的幸福生活》、《起來,不願做球迷的》、《咱們中國人都有一顆開》、《北京人六怕》、《愛情是一支牙籤婚姻是一對牙籤》、《苦惱人的笑》、《“聖鬥士”方唐》、《沈從文的嚎啕大哭》、《如果女人失去溫柔》、《奧斯卡的對與錯》、《警察與小偷》、《語言的誤區》、《不解·粗解·甚解》、《人民不喜歡愁眉苦臉》、《假使瞎子阿炳活轉來》、《當和尚與撞鐘》等作品。作品內容豐富,構思精巧,文筆精妙,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及可讀性,非常值得欣賞。

基本介紹

  • 書名:五十年花地精品選:雜文隨筆卷
  • 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花城出版社
  • 頁數:353頁
  • 開本:16
  • 定價:46.00
  • 作者:張維 梁國標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6052925, 7536052928
  • 品牌:廣東花城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五十年花地精品選:雜文隨筆卷》為雜文隨筆卷,羊城晚報創刊五十周年來臨之際,作為文學著名品牌的“花地”,決定隆重推出五十年“花地作品精品叢書”,內容涉及散文、隨筆、雜文、小說、小小說和詩歌,將按體裁分五卷出版。入選文章全部從“花地”已發作品中選出。她將體現新中國五十年文學所走過的歷程,反映出不同年代作家的創作風貌和藝術追求,是羊城晚報創刊五十周年對讀者的一份回報。

圖書目錄


2007—2000
一個買官者的辯白
巾幗不讓鬚眉
電梯裡的表情
用最好的紙出廢書
趙忠祥為什麼沒有“無名火起”
女廁里的選美
文人命似妓
做個花和尚為什麼這么的難
“埋單”的考驗
文化大家的“級別”
關於“釘子戶”的狂想
勃列日涅夫的“盛世”
成功人士三標準
知識二奶
看似簡單的三個誤區
飯局與身子、面子、銀子
高考的熱烈與教育的絕望
上半身和下半身
快樂究竟與什麼相關?
做人三怕
誰都不肯坐上座?
一個副股長的幸福生活
一頭非正常死亡的豬
三包煙的學問
起來,不願做球迷的
讓人知道你是一條狗
拒絕是人生必修課
行為遺產
和什麼人一起喝酒容易醉
三分之一男人
儒學是當權者的壯陽藥
咱們中國人都有一顆開
後門的心
敢“秀”的年代
日本人的對不起
小偷與貪官的價碼
廢話的功能
礦難和空難
房子外面的快樂
姿色就是力量?
開水白菜
夜半貓緣
吞蒼蠅
北京人六怕
愛情是一支牙籤婚姻是一對牙籤
讀臉
頭髮長短與見識短長

女人的“彈性”
胡適與小腳
懷念羞澀
從世情中捕捉詩意
乞丐不是特殊人群
胸脯崇拜
寂寞無骨
苦惱人的笑
楝樹花開
男人像茶壺及其他
煩躁
“痔在必得”之類
臉在哪裡?
男人賺多少錢才好
密碼橫行的年代
選擇即排斥
江湖上的盟誓
奧斯卡的對與錯
共和與袁世凱的馭人術
說“內緊外松”
痛說文憑
享受“不識抬舉”
論牢霸
NBA的負面掃描
耳朵保護主義
無根的城市——深圳
二月河與河南人
器官閹割史
沈從文的嚎啕大哭
錯字
幸福不能“品”
從音樂變味到文化糞蛋
“穿針老婦”:金融大亨的另一面
沒有緋聞的男人
陳腐的時髦
酒到嶺南薄三分
飲茶粵海
流沙河楹聯趣話

1999—1990
冷硬與荒蕪
“難得糊塗”與“敢講真話”
如果女人失去溫柔
跑官說
“三上”時間
章克標百歲徵婚感言
“抗胖鬥爭”
心太軟
廁所風流
感謝順德人
小人·小動作·小報告
頑童天下聞
人生五味
快活地扔掉母親的寶貝
女人擇偶
劉老頭的交代
乳房的功能
警察與小偷
“等”的閒話
福音兮福音
我的八字
“魚戒”
藝術斷想
川菜舒服
“狼逃盡”之類的“幽默”
“天音”無聲
以訛傳訛
禮儀閒話
閒話考試
痞式“瀟灑”
說環境
巧詐不如拙誠
“樣板”笑淚錄
遊戲規則
反嘲笑
“聖鬥士”方唐
“追星”和“追星族”
形式主義這怪物
新聞豈能有償?
文字和文化
騷擾或侵犯
恬淡與乏味
謬論結構
讀報三嘆
為宣傳“大款”進一言
預言
舊把戲的新表演
也該有個“公子法案”
獅城閒筆
語言的誤區
各走各的道兒
自己圈——《廣語絲》第六十五

1989—1980
“恃財自傲”與“恃才自傲”——譯書隨筆
透明豈可無度
蘇策就是這樣
腳知道
不解·粗解·甚解
治藝治史度春秋
“一之日”之管見
“選賊”
包公的棺材
從口吃說到官腔
“勿廢牛途”的聯想
死人的墓葬與活人的靈魂
盧騷與回憶錄
模糊的妙用與彈性的危機
應有個嶺南文派
鐘馗救國論
門第、血統與成才
想起了“揭老底戰鬥隊”
理當取消戲劇審查制度
祭棍子文
“帶頭羊”和“替罪羊”
寫在活頁上的短句
聞過則喜
為孫悟空鳴不平
文家市的廟
送魯桓之廣州
拍馬法發凡
人民不喜歡愁眉苦臉
人之間——舊話重提
閒話“比較”
從具體的抽象到抽象的
具體
新道學先生的笑劇
“當以省官為首”
閒話“○○”
“基本屬實”
廣州姓“社”
何必“深居簡出”
談“勢利”
志當存高遠
補遺和更正
假使瞎子阿炳活轉來
有感於宋士傑
“混事兒”與“掉事由”
“吃運動飯”
骨灰、級別和其他
“香港電視”是非談

1966—1957
當和尚與撞鐘
金石良言
“替曹操翻案”質疑
不近人情的“英雄”
兩個小節
後記

文摘

苦惱人的笑
曹霞
一個女人老大不嫁固然會引來無數人的關心,但一個女人嫁而不生則更加令人懷疑和同情。
家裡人最為著急,好不容易將一個老女兒嫁出去了,沒想到過了數年還是光人一個,街坊鄰居一問,雖然嘴上呵呵說現在的年輕人可真會享受自由,可眼神分明流露出疑惑和嘲笑:原來是只不會下蛋的母雞。家裡人臉上也掛不住了,隔三岔五就要送老母雞或去拜送子觀音,於是回娘家對大家都成了一場噩夢,這個噩夢非生小孩不能結束。
同事也很關心。有意無意地說,這項工作你可要趕緊做,不然明年要生小寶寶可就不好做了。對這樣的關心既不能照單全收更不好拒絕,只好滿臉帶笑地接過來,既要幹活還要受氣。
往日的朋友也一個個為人妻為人母,臉上掛著幸福無比的笑容,說起自家的小孩眉飛色舞渾然忘我,並且時時不忘做朋友的義務,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力圖證明凡是女人都應該生孩子。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生孩子的女人不是好女人。
最可怕的是男人的態度,結婚時本來已經說好不要小孩,既然對生命不能負責,何必製造一個生命浪費資源呢?但是隨著年齡漸長,男人變得強硬起來,大有你不生小孩就離婚的態勢。
多數時候對此可以一笑置之,開玩笑說這個地球人太多了,中國已經人口爆炸了,不生可以為地球做貢獻。這話只是說給糊塗人聽的,碰到特有原則特有國家民族責任感以生孩子為己任的人,這話就是大逆不道了,她們會沉下臉說,你有這么高的學歷都不生那些農村的人生那么多,你這樣做會使國民素質整體降低的。似乎只要你生一個小孩就可以挽救國民素質於水火中,如果不生國民的低素質全都由你負責。當然說這話的都是已經生了一個優秀寶寶或者鐵定自己會生一個優秀寶寶認為自己寒窗苦讀數十年以這種方式足以報效祖國從此以後可以公然坐在功臣的領獎台傲視群雄的女人。
生育不是責任不是義務,它和結婚離婚一樣都是個人的選擇,看到那些夫妻關係極為惡劣的人因為小孩一輩子牽扯在一起,還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小孩;看到那些自己活得委瑣卑劣的人口口聲聲教導小孩,實在不知道他們能將小孩教成什麼樣子。小孩不是愛情的結晶不是祖國的花朵,而成了卑劣行為的藉口和砝碼。

後記

編輯這套叢書,是為了紀念羊城晚報創刊50周年。文學副刊《花地》和綜合副刊《晚會》自羊城晚報面世以來堅持至今,是羊城晚報的傳播亮點,也是鑄就她的文化品位的要素之一。把傳統的“報屁股”副刊赫然放在第二版天天出版,這樣別具一格的決策沒有膽識、沒有對文化的深刻把握是不可能做出來的。而實踐證明了它的卓越,成就了那個時代的傳播奇蹟:一份地方主辦的報紙在全國一紙風行,從遼遠的邊疆到偏僻的山村都有她熱情的讀者和作者。
在紀念《花地》五十周年座談會上,陳建功先生評價《花地》是文學副刊中的旗幟性園地,“在中國當代副刊史乃至文學史上的地位無可動搖”,並做了鞭辟入理的論述。承蒙建功先生同意,我們以他的發言作為叢書的序,相信會得到廣大讀者朋友的認同。
誠如陳建功先生所說,50年來《花地》薈萃了諸多名家名篇,推出了大批文學新人,而要在有限篇幅的叢書中體現出來,幾乎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可以說這套叢書編輯過程是編輯們一次次忍痛割愛的過程,為了使儘可能多的作者的作品入選,我們一再減少大名家人選篇目的“指標”,最終減至各分卷中無差別地每人只選一篇,這樣當然會使很多佳作不能人選,好在名家們都有各自諸多的結集選本,讀者不妨把本叢書當作宣傳電視連續劇的“片段預告”來看,從中瀏覽過往50年間中國文壇上風雲人物的文採風流。
5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而對於一家報紙,一個具體的人,卻是滄海桑田。50年,無論是文學的觀念、表述的方式乃至遣詞造句等等的技術性細節都有著太多太大的變化,這正是文學文字中所蘊涵的時代演進的信息編碼。為了讓讀者漸漸進入不同時代的語境,我們採取了由近及遠倒時序編排的方法。
為了本叢書的順利編選,東莞三正集團、珠海中信和平智慧卡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李清明先生均對本叢書的編輯出版提供了切實有力的支持,對此,本刊同仁深表感謝。此外,中山圖書館技術部協助我們首先把《花地》所有的版面做了數位化處理,這使得我們有了一次開創性的動作,把《花地》50年的電子文本捐贈給了中國現代文學館。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乘著涼的我們會繼續努力“栽樹”,在數位化時代,報紙副刊面臨新的挑戰的同時也面臨提升的新機遇,《花地》必將會一如既往地與時俱進,與世俱新,為廣大讀者奉上更多精美佳章。

序言

我很高興得知羊城晚報《花地》副刊50周年紀念活動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更高興地得知“花地”副刊決定,在今天的紀念會上,把50年來積累下來的副刊製作成電子文本,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這是意義重大且深遠的事件。因為,羊城晚報的《花地》副刊,是文學副刊中不可多得的旗幟性園地。從1957年10月1日她和羊城晚報一起面世開始,就以獨樹一幟的姿態引人注目。我以為,“花地”之有今天,固然由於她版面的氣勢和每天一刊的流量,更由於她歷經半個世紀而不變的對文學的執著,由於她50年來薈萃了那么多名家名篇,推出了那么多文壇新人,思想活躍、欄目新穎,與時俱進,銳意圖新。因此奠定了《花地》在中國當代副刊史乃至文學史上無可動搖的地位。在她創刊50周年之際,她欣然選擇中國現代文學館召開紀念大會,同時又欣然捐贈50年積累的精神成果,可以說實至名歸,具有充分的自信和深刻的含義。為此,我謹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現代文學館,對羊城晚報《花地》副刊創辦50周年表示熱烈的祝賀!對《花地》的珍貴捐贈,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我還要指出,《花地》捐贈的意義還不只是在《花地》本身,我希望以此為開端,隨著《花地》越辦越好,繼續得到《花地》的捐贈,我還希望得到全國各報紙副刊乃至海外華文報紙副刊與《花地》相類似的捐贈,那樣,我就可以自豪地宣布,我們擁有中國當代副刊史的豐富館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也算為文學副刊的研究作出了一些貢獻!
50年來,在一代一代編輯的苦心經營下,《花地》成為了一片文學的熱土。《花地》的文章作品,品位不俗,洋溢著濃郁的書卷氣和熱烈的時代氣息。我還記得在《花地》副刊上讀過游國恩《說(哀郢)》、余冠英《詩經今譯》,曾大大激發了我學習古典文學的興趣。而李霽野、羅大岡先生的海外書評和作家評介,也曾給我開啟了另一片視野。秦牧的《遷墳記》、韓北屏的《我走在長江大橋上》及至後來發表的陳國凱、楊乾華、葉蔚林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又以鮮明的時代特色動人心扉。《花地》副刊“不薄舊人愛新人”,名家如雲、佳作如雲,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率先發表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而停筆多年的林庚先生和俞平伯先生的新作,據說那是當時的編輯登門拜訪求來的文字。對遭受不公平待遇的老一代作家是如此,對初出茅廬的青年作家也不例外。我還記得陳國凱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羊城晚報復刊時,寫了《我從花地來》表示祝賀,回憶自己在《花地》發表處女作和成名作,在蕭殷同志的幫助下,走上文學道路的經過。
《花地》愛作家,愛作品。《花地》愛短作品,也盡其所能扶持長篇作品。我就曾經被《花地》上的長篇連載所深深吸引。我從那裡讀過郭沫若的《蔡文姬》和歐陽山的《三家巷》。《花地》不僅愛文學,而且愛戲劇、愛美術、愛音樂,愛一切美的文藝形式。《花地》發表的藝術作品和藝術評論,大大豐富了讀者的文化生活,也為作家藝術修養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
同志們、朋友們,我的這些個人的片斷感受實在無法概括《花地》副刊50年來的巨大成就。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雲,《花地》已經成為影響廣泛、深受讀者喜愛的報紙副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我國文學的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相信,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羊城晚報社委會的直接指揮下,《花地》一定能發揚優良傳統,創造更好的業績,開創更為輝煌美好的未來!
最後,讓我們再一次祝賀《花地》,祝願《花地》,祝福《花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