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苗,中藥名。為漆樹科鹽膚木屬植物鹽膚木Rhus chinensis Mill.的幼嫩枝苗。植物鹽膚木,分布於我國各個省份,除了東北、內蒙、新疆。具有利咽開音之功效。治療咽喉腫痛,音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五倍子苗
- 別稱:鹽樹苗,鹽膚子(《開寶本草》、《植物名實圖考》)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無患子目
- 科:漆樹科
- 屬:鹽膚木屬
- 種:鹽膚木
- 分布區域:除了東北、內蒙、新疆,分布於我國各個省份
- 採收時間:4~5月
- 毒性:無毒
- 貯藏:置乾燥處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植物鹽膚木的幼嫩枝苗。
性味
味微苦,性溫。
歸經
入肺經。
功效
利咽開音。
主治
咽喉腫痛,音啞。
相關配伍
治咽喉疼,發聲不出,五倍子苗不以多少,曬乾為細末,入百藥煎,冷水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噙化。(《履巉岩本草》)
用法用量
內服:不以多少,曬乾為細末,入百藥煎,冷水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噙化。
炮製
採集加工:4~5月採收,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為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被銹色柔毛,具圓形小皮孔。奇數羽狀複葉有小葉(2~) 3~6對,葉軸具寬的葉狀翅,小葉自下而上逐漸增大,葉軸和葉柄密被銹色柔毛;小葉多形,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或長圓形,長6~12厘米,寬3~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頂生小葉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或圓齒,葉面暗綠色,葉背粉綠色,被白粉,葉面沿中脈疏被柔毛或近無毛,葉背被銹色柔毛,脈上較密,側脈和細脈在葉面凹陷,在葉背突起;小葉無柄。圓錐花序寬大,多分枝,雄花序長30~40厘米,雌花序較短,密被銹色柔毛;苞片披針形,長約1毫米,被微柔毛,小苞片極小,花白色,花梗長約1毫米,被微柔毛;雄花:花萼外面被微柔毛,裂片長卵形,長約1毫米,邊緣具細睫毛;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長約2毫米,開花時外卷;雄蕊伸出,花絲線形,長約2毫米,無毛,花葯卵形,長約0.7毫米;子房不育;雌花:花萼裂片較短,長約0.6毫米,外面被微柔毛,邊緣具細睫毛;花瓣橢圓狀卵形,長約1.6毫米,邊緣具細睫毛,裡面下部被柔毛;雄蕊極短;花盤無毛;子房卵形,長約1毫米,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 柱頭頭狀。核果球形,略壓扁,徑4~5毫米,被具節柔毛和腺毛,成熟時紅色,果核徑3~4毫米。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70~2700米的向陽山坡、溝谷、溪邊的疏林或灌叢中。
相關論述
《履巉岩本草》:“治咽喉痛,發聲不出,不以多少,曬乾為細末,入百藥煎,冷水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