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詩選:雷平陽·陳先發·李少君·潘維·古馬

五人詩選:雷平陽·陳先發·李少君·潘維·古馬

《五人詩選:雷平陽·陳先發·李少君·潘維·古馬》是當代作家李少君等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7年2月。

該書似乎跳脫了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詩歌傳統,而與更悠遠的精神資源發生互動,古代性而不是現代性被重新激活。五人共享一種東方詩歌的美學,內視,靜觀,省察,遊走,頓悟,婉轉,況味,悲憫,求索,守成。雷平陽陳先發、李少君、潘維古馬的詩歌寫作開啟了一種對話式的寫作,逐漸形成一種新的詩歌傳統和詩歌圖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五人詩選:雷平陽·陳先發·李少君·潘維·古馬
  • 作者:李少君 等
  • 文學體裁:詩集
  • 首版時間:2017年2月
  • 字數:273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五人詩選:雷平陽·陳先發·李少君·潘維·古馬》開創了一個與朦朧詩全然不同的維度。雷平陽將他的詩歌牢牢釘在一個個具體的地理位置,雲南、昆明、昭通……因為嵌入了歷史地理的標誌而變得可信並具體起來;陳先發更接近李商隱,他幾乎是以通感式的物象的描摹來創造一個聲色並茂的世界;李少君總是輕描淡寫地將日常生活的戲劇性化解為一派散淡的靜物畫;潘維那些混雜著精緻的顫動與疲倦的個人化語境重現了一個逝去的江南;來自甘肅的古馬則續寫著邊陲的蒼莽。

作品目錄

“似乎都有餘力再造一個世界”——《五人詩選》序 楊慶祥
雷平陽
臉譜
母親
親人
大象之死
存文學講的故事
殺狗的過程
高速公路
在日照
戰慄
團隊精神的蟲叫
窮人啃骨頭舞
光輝
奔喪途中
白鸛
塵土
快和慢
祭父帖
過哀牢山,聽哀鴻鳴
睡前詩
憂患詩
養貓記
八哥提問記
牧羊記
寂靜
給死去的波蘭人寫信
清明節,在殷墟
在少林寺
2007年6月,版納
一座木楞房的四周
荒城
塵土
故鄉的人們
在世上
往事記
病房
盡頭
荒山上
卜天河的黃昏
復仇記
戲劇
陳先發
大雁塔
白雲浮動
街邊的訓誡
前世
從達摩到慧能的邏輯學研究
隱身術之歌
秩序的頂點
魚簍令
青蝙蝠
殘簡(3)
傷別賦
最後一課
逍遙津公園紀事
中年讀王維
正月十五與朋友同游合肥明教寺
膝蓋
可以縮小的棍棒
聽兒子在隔壁初彈蕭邦
良馬
暴雨頻來
晚安,菊花
伐樺
十字架上的雞冠
湖邊
老藤頌
箜篌頌
卷柏頌
滑輪頌
游九華山至牯牛降一線
與顧宇羅亮在菲比酒吧夜撰
杏花公園散步夜遇凌少石
與吳少東杜綠綠等聚於拉芳舍
捂腹奔赴自我的晚餐
兩僧傳
麻雀金黃
在暴雨中
失去的四兩
自嘲帖
不可說九章(組詩)
裂隙九章(組詩)
李少君
自然集
抒懷
碧玉
那些偉大的高峰
草原上的醉漢
聽蒙古長調
我總是遇見蘇東坡
街景
過臨海再遇晚秋
二十四橋明月夜
四合院
可能性
江邊小店
暴風雪之夜
南山吟
山中
同學
霧的形狀
瀟湘夜雨
夜晚,一個人的海灣
自白
安靜
她們
自由
沒有西西不好玩
一個戒菸主義者的忠告
一個戒菸主義者的忠告(續)
上海短期生活
異鄉人
撞車
並不是所有的海……
花壇里的花工
神降臨的小站
河流與村莊
某蘇南小鎮
夜行
鄱陽湖邊
山中小雨迷誰人
仲夏
朝聖
隱居
中秋
春夜的辯證法
玉蟾宮前
落葉之美
青海的草原上
老女人
流水
在紐約
探親記
致——
南渡江
西湖邊
傍晚
春天裡的閒意思
雲國
敬亭山記
美女駕臨
故鄉感
媽媽打手機
愛情的救火員
四行詩
安良旅館
山中一夜
黃昏,一個胖子在海邊
海之傳說
回湘記
新早春二月
平原的秋天
一塊石頭
新隱士
例行問話
虛無時代
隱士
暮色
老年
水府白鷺
深夜一閃而過的街景
鸚哥嶺
夏天的到來拯救了我
颱風天
我有一種特別的能力
潘維
春天不在
絲綢之府
看見生活
紫禁城的黃昏
在那時
追隨蘭波直到陰鬱的天邊
月亮
運河
日子
雉城
給一位女孩
鄉黨
隋朝石棺內的女孩
白雲庵里的小尼姑
梅花酒
夢話從前
童養媳
香樟樹
蘇小小墓前
簫聲
梅花開了
短恨歌
同里時光
雪事
今夜,我請你睡覺
法華寺
月圓之夜
西湖
天目山采蘑菇
人到中年
永興島
夜航:紀念梁健
生命的禮物
南潯
海之門的使者
嘉峪關
雪的告別詞
龍潭湖
上海女子
古馬
青海的草
寄自絲綢之路某個古代驛站的八封私信
蒙古馬
晝·夜
秘密的時辰
羅布林卡的落葉
倒淌河小鎮
四行詩
大雨
我撿到一枚漢代五銖錢
記憶
鷂子
忘記
黃昏謠
緊抱一枚松果
西涼月光小曲
夜雨
生羊皮之歌
失眠
西涼謠辭
身體
一位老人的話
雲雀與虎
天堂寺
赤壁
姑臧夢
旅夜
劈柴垛
寒禽戲
瑪曲謠
傾訴
扎尕那草圖
旁白
來世
山隅
冬旅
故宮鴉影
鐘鼓樓
1976年春節的雪
韓佐寨的月光
墓前
江南小景
天堂小鎮
今日
蝙蝠飛
鐵梅
大理的一個下午
格爾木,格爾木
西涼雪

作品鑑賞

陳先發,安徽桐城人,地域文脈接續下的“仙風道骨”者。仙,對應於他對某種神秘氣息、輪迴觀念的迷戀;道,基於他詩歌中對道統的執著。陳先發認為,寫詩是一個用語言手段來辯證自我的過程,有一顆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心、有一顆力圖“致良知”的心,這是最基本的。所以他有時把詩歌稱作“致良知術”,他渴望恢復“道統”的“寫碑之心”如此迫切,托物、言志、載道的詩學理念都明確灌注在寫作實踐中,每每用心良苦。且看他的孤傲:“它油膩膩的皮肉是本時代的文學,卻不是我的。”(《捂腹奔赴自我的晚餐》)《魚簍令》《青蝙蝠》《傷別賦》以及諸頌章,皆可見其深層批判與悲憫。他愈發表現出對語言中的“仁”有一種破釜沉舟的決心,在言說與不可說之間的張力中沉入了裂變的哲學,但“死神也不能讓我喪失語言”卻又顯露出對詩的最高讚頌。
雷平陽,雲南昭通人。儘管他的寫作粗糲、血腥甚至暴烈,離漢語“溫柔敦厚”的傳統太遠,但不得不說他寫出了一方水土中驚心動魄的“生死場”,甚至可以擴而大之為生命的“生死場”。那些千奇百怪的故事和命運,慘痛與麻木,落魄與孤苦,在他這裡從來沒有被遺忘。也許,生命的卑微、鄙賤必須通過一種土石流一樣的語言來堆塑、衝擊,只有這樣才是無欺的語言,才是“詩無邪”,這恰恰又吻合於“修辭以誠”的傳統,沒錯,“子彈一樣的/帶毒的字詞,總是催生出神來的異稟”(《在少林寺》)。因為那是經過了漫長的自我辯證的苦修:“終於想清楚了:我的心/是土做的。我的骨血和肺腑,也是土/如果死後,那一個看不見的靈魂/它還想繼續活著,它也是土做的”(《塵土》)。可見,驚悚對於他也是一場漫長的勇氣,他已先於文本承擔了暴力的榨取,無故乎發出哀嘆:“我與詩歌沒什麼關聯了,風骨耗盡/氣血兩虛,不如鬆手/且聽遍野哀鴻把自己的心肝叫碎”(《過哀牢山,聽哀鴻鳴》)。雷平陽的慈悲,在於他持守一個犧牲者的立場,憤怒、掙扎和受難,一併由他的語言來承擔。
李少君,湖南湘鄉人,與雷平陽可形成鮮明對照。他詩歌中沒有湖湘人的野蠻、霸氣,唯有一股漫溢山林的清新。他是一個前現代的文人,極度單純而深情。無論是在一棵菩提樹下打坐、獨坐海灣、隱身小亭子、滯留草原上的一個無名小站,還是開車時接到母親一個電話、探望父母時的例行問話、陪伴父親閒聊,皆能處處動情,情不自禁。而他的情感是從美人、親人、山水和螢火蟲的微弱光亮通向無際涯的神啟的,這一點體現在《傍晚》《老年》《鄱陽湖邊》《神降臨的小站》等詩篇中。李少君的無限深情都是一種警醒與洗滌,久而久之成了對這荒蕪橫行無忌時代的一種期待,他把這期待投射於自然,因為他深知:“人不可能高過它,一隻鶴的高度/人永遠無法上升到天空”(《鄱陽湖邊》)。那么,唯有純粹自身,純粹情感,才能把黑暗推遠一點,才能在天人之間形成呼應:“父親的答應聲/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傍晚》)。這同時也是一個詩學問題,純粹情感,抵達最高自然、神性自然,必須純粹詩藝,經由強大主體的艱辛勞作,才會令詩人自己進一步地滿足。
潘維,浙江湖州人。閱讀潘維就是走進江南,他一直以吳儂軟語繪製著“血管里的液體江南地圖”,並宣布:“我至高的美麗,就是引領他發現時間中的江南。”(《隋朝石棺內的女孩》)這是時間中的江南,是江南的靈與肉,江南的愛與死。正因此,這是永恆中的少女江南,她抵禦著某種腐朽的、頹靡的、衰敗的氣息,而在漢語中力圖呈現一種溫暖與豐腴、精美與鮮活。只是,風迷酒醉的鄉土如何在時間的沖刷下守住思想風骨,讓詩人不是僅僅止於觀賞已成棺材的太湖,倦怠地自譏為“漢語的喪家犬”“只能對著全人類孤獨地吠叫”,像“一條懶狗守護著鄉愁”?潘維的反思與自我批判令人肅然起敬:“開始明白,古墓國語/不可能和市井混混打成一片,/我暮色累累的歲月屬於一種修辭浪費。”(《雪事》)或許,以陽明心學思想與江南風物建立關聯,是潘維掙脫惡俗勢力、得江南之道、化解疲憊“鄉愁”的有效利器,格物可以不為致知,只為引領塵世上升的天堂。只是,在詩歌中要怎么體現,這既是一個詩藝的問題,也是一場修煉之途。
古馬,甘肅涼州人。這是一個執意在古典與陳舊中寫作的詩人:詩經傳統和民歌謠曲,倘能做到極致,仍然是當代詩歌的一條康莊大道。古馬也正是在邊地回應中心。如果說在青海流放過的湘籍詩人昌耀接續的仍是楚辭文脈,詩中多搖曳多姿的長短句配合、虛詞連綿疊沓、詞語古奧滯澀,那么古馬傳承的則是正統的詩經源流,語言簡潔、節奏明朗,讀著讀著,會想要吼兩嗓子。《西涼謠辭》《生羊皮之歌》《瑪曲謠》《西涼月光小曲》《鷂子》《倒淌河小鎮》,都徑直讓人想起豳風,毫無掩飾。古馬對自己的詩學選擇是洞明的:“海棠紅的指甲/不知一座紀念碑的影子/像呼嘯的火車/穿過夜半的中國”(《故宮鴉影》),詩歌寫作中“紀念碑的影子”,很容易被處於一種“不知”境地。倘要重新引起時代和他者的瞻仰,常常要付出巨大的才華和勞作,“呼嘯的火車”可以看成這一勞作的隱喻。

作品評價

天津社科院文學所副研究員王士強:展讀新《五人詩選》,它是具有衝擊力的、耐讀的,也是有著內在的差異和張力的。作為一個側面,它顯示出當代詩歌的豐饒。詩歌史上的意義尚待時間的檢驗和裁定,單純就詩歌文本來說,當前的詩歌無論是在思想還是技藝層面較之三十年前均已有了長足進步,其水準已經有了不小的提高。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五人詩選:雷平陽·陳先發·李少君·潘維·古馬》
2017年2月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978-7-5675-5800-7

作者簡介

李少君,《詩刊》雜誌社副主編,曾任《天涯》雜誌主編,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一級作家。1967年11月生,1989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系。主要著作有《詩歌讀本:三十二首詩》《在自然的廟堂里》《那些消失了的人》等,主編《21世紀詩歌精選》,詩作入選大學教材等數十種選本,並被翻譯成英文、德文、韓文、瑞典文、塞爾維亞文等,曾多次應邀參加美國、德國、法國、印度、越南、菲律賓、塞爾維亞等國國際詩歌及文化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