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七大學
- 時間:1966年5月7日
- 作者:毛澤東
- 類別:書信
簡介,解答問題,
簡介
五七大學
毛澤東說:
人民解放軍應該是一個大學校。這個大學校,要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自己需要的若干產品和與國家等價交換的產品。這個大學校,又能從事民眾工作,參加工廠、農村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完了,隨時都有民眾工作可做,使軍民永遠打成一片。又要隨時參加批判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鬥爭。這樣,軍學、軍農、軍工、軍民這幾項都可以兼起來。
毛主席接著指出:工人、農民、學生也要這樣做。
解答問題
研究中共黨史的學者王祿林認為,《五七指示》是毛澤東深思熟慮的產物,是他心目中的新世界宣言書。《五七指示》產生於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風暴即將來臨。“砸爛舊世界”之後,建設一個什麼樣的新世界呢?《五七指示》回答的正是這個問題:
第一,一個逐步消滅分工的社會。按《五七指示》來做,每個單位都有工、有農、有兵,從而可以自成體系,自給自足。社會各行業之間的專業區別將消失。很顯然,這是用自然經濟的思想來改造社會,同社會發展專業分工越來越細,生產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的趨勢背道而馳。
第二,一個逐步消滅商品的社會。《五七指示》提出的“大學校”是對把人民公社辦成一個“小社會”這一思想的繼續和發展。毛澤東構想由軍隊帶頭,在各條戰線搞起來。但人民公社內部工、農、商、學、兵五業俱全,而“大學校”里只有工、農、學、兵,砍掉了商業。這是毛澤東的疏忽嗎?不是。這是毛澤東經過60年代初期的幾年探索和研究之後,下了決心,要逐步消滅商品生產和貨幣交換制度。辦自給自足或半自給自足的“大學校”,是他構想出的消滅商品的途徑。
第三,一個平均主義的社會。毛澤東提出消滅社會分工和商品制度,目的是要消滅工農、城鄉、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這三大差別,實現人們在勞動、教育、物質生活方面的平等。但他不是在生產力極大發展的條件下來消滅三大差別,而是用平均主義的辦法消滅三大差別。
基於以上指示,也是為了相應黨的號召,在我國基層農村就創辦了很多的“五.七”大學,我當時就讀的“郭莊管區五七大學”是一個學農、學軍、學工的一個全能學校。學農:你可以學到土壤改良、科學配種、牧畜選良等,學軍:當然是離不開槍枝了,我經常把半自動步槍帶回家,就是玩一個夠。學工:車床、機械維修、駕駛術等很全。文藝也學,學習戲曲,音樂等表演和演唱藝術。
我的學習生活就這樣的豐富,最後還是喜歡陶瓷製作、繪畫與文亭壺藝,也就這樣來養活我的六口之家還有老媽媽,當然了,兩個女孩子讀大學一個男孩讀高三我很充實!
上五七大學也有很多有趣的事,這與年齡都很有關係了,以後的日子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