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防治專項行動計畫(2022—2025年)》是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科學有序推 進互花米草防治工作,提高中國濱海濕地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 村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行動計畫。
2022年12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發布《互花米草防治專項行動計畫(2022—2025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互花米草防治專項行動計畫(2022—2025年)
- 發布單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
發布信息,內容解讀,
發布信息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關於互花米草的重要批示精神,有效治理互花米草,遏制擴散態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了《互花米草防治專項行動計畫(2022—2025年)》,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落實。同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抓緊編制互花米草防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於2023年2月28日前抄送國家林草局。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水利部
農業農村部
2022年12月5日
內容解讀
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北美東海 岸及墨西哥灣,具有根系發達、耐鹽耐淹、繁殖力強、種群擴散 快和入侵力強等特性,現已成為全球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中最嚴重 的入侵植物。互花米草自 20 世紀 70 年代被我國引種以來,在我 國沿海地區迅速擴張,已成為我國沿海灘涂危害最大的外來入侵 植物。互花米草的入侵,不僅擠壓其他植物生存空間,破壞底棲 生物、魚類和鳥類棲息環境,改變沿海灘涂生態系統結構,導致 濱海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嚴重威脅我國濱海濕 地生態系統安全,而且還阻礙潮水的正常流動,降低江河入海口 泄洪能力,影響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制約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 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積極開展互花米草防治,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互花米草防治難度大、區域整體防治協調不夠,保護和監管能力還比較薄弱,防治制度建設還不盡完善,擴散蔓延趨 勢依然嚴峻。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科學有序推 進互花米草防治工作,提高我國濱海濕地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 村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 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安全的 決策部署,以提高我國濱海濕地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核心, 堅持科學治理、精準施策,重點突破與全面推進相銜接,有效遏 制互花米草擴散態勢,全面防控互花米草危害,確保濱海濕地生 態安全。
(二)基本原則
1.生態優先,防治並重。突出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生態功能, 全面加強濱海濕地保護,互花米草未入侵區域以預防為主;互花 米草入侵區域,強化治理,儘快消除不利影響。
2.尊重自然,科學治理。遵循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演替規律, 堅持系統治理、綠色治理理念,生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科 學開展互花米草防治。
3.因地制宜,有序推進。結合區域自然條件、生態狀況、施 工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學設計互花米草防治方案,逐步有 序推進。
4.分級負責,多方參與。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權劃分,明確互 花米草防治責任,構建社會參與機制,激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 互花米草防治。
(三)防治區域範圍
根據摸底情況,目前,除遼寧省外,我國沿海省份均有互花米草分布。防治重點區域是江蘇、浙江、上海、山東、福建、廣 西等省份。
(四)行動目標
經過四年集中防治,力爭到 2025 年,全國互花米草得到有 效治理,互花米草無限擴散態勢得到遏制,綜合防治能力得到全 面提升,濱海濕地生態危害基本消除,治理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
二、重點行動
(一)開展互花米草調查
1.開展互花米草調查。按照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相關要求,借 鑒國內外最新調查技術方法,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人工智慧 和現地調查等技術手段,制定全國互花米草調查工作方案和技術 規程,開展互花米草現狀調查,全面摸清我國互花米草分布現狀, 為科學開展互花米草綜合治理提供基礎支撐。到 2023 年 4 月底 前,完成互花米草調查,建立全國互花米草現狀資料庫,編制調查報告,將互花米草分布數據納入自然資源“一張圖”。(地方各 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林草局負責,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參 與)
(二)科學開展互花米草綜合治理
2.明確互花米草治理任務。實施《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 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 年)》《海岸帶生態保護和 修復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 年)》《生態保護和修復支 撐體系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 年)》等,在國土空間生互花米草綜合治理內容和任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因地制宜制定互花米草防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確定重點內容,細化 防治目標,明確工作任務,落實資金來源,有序推進互花米草綜 合治理各項任務。各縣(區、市)要根據當地互花米草生物學特 性和生長規律,制定實施路線圖,逐一明確治理的具體斑塊、范 圍、面積、治理模式和完成時限及相關責任人,實行“清單化管 理”,確保責任到崗到人,紮實推進互花米草綜合治理工作。力 爭到 2025 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花米草清除率達到 90% 以上,全國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重點在長江三角洲沿海省份、 山東和福建開展攻堅戰,其中江蘇 2.0 萬公頃,浙江 1.56 萬公頃,上海 1.2 萬公頃,山東 0.93 萬公頃,福建 0.93 萬公頃,廣西 0.13萬公頃,天津 0.04 萬公頃、河北 0.01 萬公頃,海南和廣東完成 各自互花米草零星存量治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自 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林草局按職 責分工負責)
3.科學精準開展互花米草綜合治理。各地針對互花米草在低
潮灘、中潮灘、高潮灘等不同生長環境的具體分布、生長階段、 面積大小、危害程度、擴散趨勢等,綜合套用物理、化學、生物 替代以及綜合防治等方法,科學精準制定治理措施,做到“除早、 除少、除了”,有步驟、分區域地開展互花米草綜合治理。優先 在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重要濕地、紅樹林分布區、鳥類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 運輸部、農業農村部、林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持續推進治理後的生態修復。各地要統籌綜合治理和後續
生態修復,以互花米草入侵前的原生生態系統為參照,按照“宜 林則林、宜灘則灘、宜漁則漁”的原則,科學確定互花米草治理 後的灘涂生態修複方式,因地制宜開展分類修復,合理利用土地。 加強後期管護,防止互花米草復發反彈,持續鞏固治理成果。(地 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 部、林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強互花米草監測與評估
5.提高互花米草動態監測能力。制定互花米草監測評估技術 標準,完善現有監測體系,提升潮間帶監測能力,建立健全互花 米草監測網路,構建互花米草監測監管信息平台,利用衛星遙感、 無人機等高新技術手段,結合現場調查,開展互花米草動態監測, 及時掌握互花米草的動態變化尤其是互花米草的擴散情況,為互花米草動態監管、科學治理提供支撐。(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落 實,林草局負責,科學技術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農業 農村部等參與)
6.實施互花米草治理全過程跟蹤評估。對互花米草治理項目
實施情況、區域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治理效果、生態系統服 務功能和價值以及綜合效益進行跟蹤評估,促進生態修復水平不 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等參與
(四)加強互花米草潛在分布區域防控
7.開展互花米草擴散蔓延預測研究。利用互花米草調查結果, 借鑑現有研究成果,綜合運用人工智慧、細胞自動機模型、最大 熵模型和計算機技術等,進一步研究總結互花米草入侵我國濱海 濕地生態系統的遺傳進化機制、快速擴張的生態機制和分子機理、 繁殖策略、生理生態學特徵,以及與其他植物、底棲生物等相互 關係,預測互花米草在我國的潛在分布區域及擴散蔓延趨勢、入 侵可能性高的重點區域,科學評估互花米草入侵風險,為提前防 控互花米草擴散蔓延、實施早期防控措施、有計畫地開展重點區 域的防控提供決策依據。到 2023 年 12 月底前,完成互花米草擴散蔓延機理與預測研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參與,科學技術部、 林草局負責,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等參與)
8.強化互花米草聯防聯控。各地、各部門之間建立聯防聯控
制度與工作機制,協同開展互花米草防控,做好源頭預防,消除 防控盲區,切實提升防控效能。到 2023 年 6 月底前,各地、各 部門建立互花米草聯防聯控制度與工作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 府負責落實,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 林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互花米草防治科技支撐
9.開展互花米草綜合防治技術集成和推廣套用。系統梳理國
三角洲、福建閩江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在內的我國互花米草綜合防治成功經驗、治理模式、技術體系及生態環境影響,分區 域、分類型總結凝鍊可複製、可推廣、成本低、低污染的互花米 草綜合防治模式和技術,制定《互花米草綜合防治技術指南》, 指導各地精準治理。到 2023 年 6 月底前,完成互花米草綜合防 治技術集成,並持續推廣套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參與,科學 技術部、林草局負責,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等 參與)
10.加強互花米草治理機械設備推廣套用。積極推廣套用旋
耕機等互花米草治理現有機械設備,根據我國互花米草分布區域 特徵,篩選和改裝適用農機套用於互花米草刈割或翻耕。(地方 各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自然資源部、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 化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林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完善互花米草防治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
11.完善互花米草防治制度。各地要立足實際,根據《生物 安全法》《濕地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以及《外來入侵物種 管理辦法》,在省級濕地保護法規制修訂過程中強化互花米草的 防治;出台相關互花米草防治標準,健全互花米草防治制度體系。
鼓勵地方進行有利於互花米草防治的政策和制度創新。(地方各 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林草局負責,科學技術部、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等參與) 格線化管理,明確格線管理員責任,實現信息共享,持續有效遏制增量。建立互花米草風險預警機制,實行“月統計、年通報” 調度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林草局負責,自然資 源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等參與)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
按照“國家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原則,全面落實互 花米草防治屬地責任。省級人民政府為互花米草防治責任主體, 組織編制互花米草防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確定治理目標,明確 任務時序,強化日常監管,確保行動計畫取得實效。林草局牽頭, 建立“部際協同、央地合作、區域聯動”工作機制,相關部門按 職責加強工作指導,林業和草原部門指導自然保護地和重要濕地、 自然資源部門指導生態保護紅線內等重點區域、交通運輸部門指 導港口和航道、水利部門指導河口和河道、農業農村部門指導養 殖區互花米草的防治工作,海關指導口岸檢疫監管。(地方各級 人民政府負責落實,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水 利部、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林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大資金投入
建立“中央引導、地方為主、政策激勵、社會參與”的多元 化資金投入機制。中央層面繼續加強支撐保障,地方要切實發揮 主動性和能動性,多渠道籌措資金,按規定統籌重點區域生態保 自有財力,支持開展互花米草防治工作。鼓勵各地充分利用市場投融資機制,探索建立政策激勵機制,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地 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林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嚴格目標考核
互花米草防治納入林長制考核重要內容,考核結果作為黨政 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重要參考,對實施防治專項行動計畫取得 明顯成效的,作為林長制督察考核加分項的重要依據,對責任落 實不到位、履職盡責不到位,未能完成年度防治目標任務的地方, 督促限期整改。(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林草局負責,自 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參與)
(四)構建長效機制
成立專家指導組。在互花米草調查、治理、管護等決策過程 中開展諮詢論證評估工作,為互花米草防治提供支撐。建立全民 參與機制。各地要積極開展互花米草防治方面的科普宣傳教育, 對典型案例、有效治理模式進行廣泛宣傳。支持公益組織、社會 團體、志願者參與防治工作。建立健全社區共建共管機制,充分 調動公眾參與互花米草防治的積極性。通過共同努力,在全社會 形成防治互花米草的合力。建立長效管護制度,加強日常巡護管 護。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引進技術和資金,學習借鑑國外互花米 草防治的成功經驗。(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自然資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