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入侵對河口潮汐濕地地下碳循環的影響》是依託福建師範大學,由張林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互花米草入侵對河口潮汐濕地地下碳循環的影響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林海
- 依託單位:福建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申請項目以我國東南沿海的閩江河口潮汐濕地為研究區域,深入研究入侵種互花米草和本地種蘆葦、短葉茳芏不同構件枯落物在立枯分解階段及倒伏凋落分解階段的分解特徵以及倒伏和凋落後原位和非原位分解特徵及影響因子,揭示不同植物下的土壤碳礦化速率及土壤有機碳庫規模和組分,套用同位素技術量化互花米草對入侵濕地土壤有機碳的貢獻率,揭示互花米草和短葉茳芏濕地漲潮前、落潮後和漲落潮過程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季節動態特徵並分析3種植物的植物體在甲烷傳輸中的貢獻,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意義和實踐價值,預期可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成果可填補國際上在互花米草入侵對河口潮汐濕地地下碳循環過程影響方面的不足。
結題摘要
以我國東南沿海的閩江河口潮汐濕地為研究區域,研究入侵種互花米草和本地種蘆葦、短葉茳芏枯落物的分解特徵、各種濕地植被土壤有機碳含量和儲量、漲落潮階段的CH4和CO2排放通量動態特徵,結果表明:立枯分解是入侵種互花米草和土著種蘆葦2種濕地鹽沼植物重要分解階段之一,乾物質損失率在13%—32%之間;互花米草的入侵可以增加入侵生態系統凋落物的C庫,但會降低N庫,而對凋落物P庫沒有太大影響。互花米草和蘆葦濕地土壤有機碳(SOC)含量分別為19.32-31.45 g/kg和20.32-24.57 g/kg,互花米草的入侵明顯增加了濕地土壤碳密度和碳儲量。互花米草和本地種蘆葦、短葉茳芏濕地漲落潮過程中排放大氣的CH4和CO2通量明顯低於漲潮前和落潮後;互花米草入侵顯著地增加了被入侵濕地的CH4通量。漲潮前和落潮后土壤溫度對於沼澤濕地CH4通量均影響顯著,而蘆葦和短葉茳芏沼澤濕地CO2排放通量與大氣溫度和土壤溫度(10 cm 深度)均具有顯著的正線性相關關係。互花米草在快速生長階段對CH4的傳輸量最高,CH4主要釋放部位是距地面0-20 cm高度段,其貢獻率平均值為50.0%。本成果填補互花米草入侵對河口潮汐濕地地下碳循環過程影響方面的研究不足,為進一步防治和管理生物入侵及恢復土著群落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基礎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