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式學習

互動式學習

互動式學習是一種強調結合交際合作電腦使用的新型教學方式。當代高速發展的電子科技和多媒體互動促使了互動式學習的產生。21世紀之初起,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高等教育的學堂,期望著能夠享受到結合高科技的使用的(互動式學習)的教育方式。由於新時代的學生們早已在生活中接觸到各種高科技產品和理念,這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對於這些新時代的學子,就像鉛筆和白紙對於傳統課堂的學生一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互動式學習
  • 外文名:interactive learning/interactive study
  • 學術發展:1999年初
  • 實現形式:小組互動式學習
  • 基本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
  • 類型 :教學活動
基本概念,學術發展,實現形式,實施方法,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

互動式學習的出現,擴展了已存教育方式的界限。越來越普遍的電子媒體的使用,使得新一代的學生和老師越來越傾向於互動式學習的教育方式,並互動式學習變成學生們每天學習不可或缺的部分。
互動式學習使得老師不再是“知識”唯一的傳授者,而是與學生們共同討論探索知識的帶頭者。互動式學習幾乎完全改變了傳統的課堂,督促這老師們也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來適應當今教學的新環境。
互動式學習(interactive learning/interactive study)
定義一:互動式學習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合理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師與學 生之間以及學生學生之間形成交流互動的合作關係,使學生完成由“樂學”、“好學”到“會學”、“學會”的轉變。
定義二:所謂互動式學習,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藉助多媒體課件或網上資源,由學習者自主進行的一種雙向交流式學習方式。
定義三:互動式學習是一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通過動態的(以言語為主的)互動,在互動式的關係當中,對參與的學習者雙方起到作用,達到學習的目的。

學術發展

1999年初,“導學─討論·點撥─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首次被提出,這是一種倡導師生共同參與的互動式學習方式,在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大前提下,鼓勵老師形成個性突出、特色鮮明、繁花競放的教學風格,讓學生每一天、每堂課都能感受到創新的氣息,享受學習的樂趣。
1999年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完成了具有遠程雙向視頻直播和數據傳輸功能的遠程教育網路系統建設,全區17所電大分校建成了基於ATM主幹網下的遠程開放教育網點,實現了網上教學、管理及互動式學習服務,構成了覆蓋全區電大系統的遠程教育網路信息平台。
1995年,日本政府通過文部省和通產省聯合實施一個在基礎教育領域有重大影響的“100所中國小聯網”實驗項目,所有實驗中國小學校都利用校園網聯入網際網路,目標是“在傳統教育體制和教育方法框架之外,探索一種全新教學模式,並通過網路創造理想的互動式學習環境。
一項用於1988年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Mofors)進行的研究指出,接受互動式學習項目培訓的學生在期末考試中平均得分為83分,而傳統課堂教學的學生平均得分為63分。

實現形式

小組互動式學習是互動式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它把全班學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個“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或“組間異質、組內同質”的小組。教學過程的大部分環節都以小組活動為核心。要求學生互助合作嘗試探索知識,並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以及全體的表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
小組互動式學習的優點
① 有利於差生分離,達到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
② 有利於誘發學生深層次、隱蔽性的學習興趣,發揮主體作用和能動性。
③ 有利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創設的時間和空間中更自由地發揮和主動學習。
④ 符合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培養。
⑤ 進一步最佳化了師生、生生的關係。
小組組建原則
① 相對均衡原則。
② 自願與調整相結合原則。
③ 動態原則。
小組形式
① A型組(異質組)
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徵、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組內異、組間同質的學習小組。
② B型組(同質組)
按照學生的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徵等的相似性,由4-5人組成的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學習小組。
③ C型組(異同混合組)
把4-6個異質組中能力弱的同學的座位相對集中,當他們與優等生的能力差距不大時,便可直接參加異質組活動,當發現他們在與別人合作出現困難時,這幾個同學便組成一個臨時小組,教師深入到這些同質組中,通過教師的幫助去完成學習任務。
④ C型組(自由組合組)
某一問題有興趣的、觀點一致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或興趣愛好相同的組成合作小組;還可以好夥伴組成一組等等。
⑤ D型組(隨機組合組)
隨機組合。
組員角色定位
一個小組中,往往包含了以下幾種角色:組長、記錄員、評分員、匯報員。當然視組員數,還可靈活設崗。每人一崗,定時輪換。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實踐,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這在組織形式上保證了全體同學參與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參與度與合作效率。

實施方法

國外有一個著名的針對互動式學習的教學模式:
第一步:學生配對。一個充當教練角色,另一個充當被教的球員。
第二步:教師向充當教練的學生提供問題或任務,並解釋答案。
第三步:“球員”回答問題或完成任務。“教練”觀察或傾聽,並及時給予反饋或提示。
第四步:學生們交換角色。
這種教學模式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即學生在教別人的過程當中,能把知識掌握得更好。

基本要求

在教學活動中應當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的基本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