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君(延邊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于海君(延邊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于海君,男,1960年11月4日生於遼寧省瀋陽市康平縣,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歷史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世界近代史、中外關係史、歷史學教學改革創新問題等。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榮譽獎項,科學研究,研究領域,科研項目,教育教學,論文專著,出版物,科研論文,教研論文,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68.9 — 1975.7 齊昌國小 讀國小
1975.9 — 1978.7 兩家子中學 讀國中
1978.9 — 1980.7 康平高級中學 讀高中
1980.8 — 1984.7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 讀本科
1987.7 — 1990.6 吉林大學歷史系 讀碩士

工作經歷

1984.7 — 1987.7 延邊大學歷史系 專任教師
1987.7 — 1996.9 延邊高等師範專科學校歷史系 專任教師
1996.9 — 2000.8 延邊大學師範學院歷史系 專任教師兼歷史系副主任
2000.8 — 2016.1 延邊大學師範學院歷史系 專任教師兼世界史教研室主任
2003.9 — 2005.4 延邊大學師範學院歷史系 專任教師兼世界史黨支部書記
2005.4 — 2016.1 延邊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 專任教師兼世界史教研室主任
2016.1 —延邊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 專任教師兼世界史黨支部書記

榮譽獎項

1991年 延邊史學會年會 優秀論文一等獎
1994年 延邊高等師範專科學校 校優秀黨員
1995年 延邊高等師範專科學校 校優秀黨員
1995年 延邊高等師範專科學校 校先進教師
1995年 延邊高等師範專科學校 校科研先進二等獎
1995年 延邊社會科學聯合會年會 優秀論文二等獎
1996年 吉林省鄧小平理論研討會 優秀論文三等獎
1998年 延邊大學師範學院 優秀教師
1998年 延邊大學師範學院 優秀黨員
2003年 延邊大學師範學院 優秀黨務工作者
2000年 延邊大學師範學院教育研討會 優秀論文獎
2007年 延邊大學德育研究會年會 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8年 延邊大人文社科學院優秀黨員

科學研究

研究領域

主要領域包括世界近代史、中外關係史、歷史學教學改革創新問題等。

科研項目

2007-2008年 延邊大學東亞研究中心項目“中朝日三國傳統價值觀念的現代化轉變研究”。

教育教學

自1984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本人在歷史系承擔過的本科生專業教學課程或專科生專業教學課程有:
世界古代史(64學時)、世界近代史(48學時)、世界現代史(48學時)、世界當代史(48學時)、世界史通論(48學時)、西方史學史(48學時)、中國歷史地理(32學時)、史學論文寫作(16學時)、民族學通論(32學時)、國際工運史(32學時)、國際政治史(32學時)、西方思想史(32學時)、歷史教學論(48學時)、歷史學專業導論(4學時)。

論文專著

出版物

1.合作主編:《國際工會運動的歷史與現狀》,延邊大學出版社1995年;
2.合作主編:《當代國際工運新趨勢》,延邊大學出版社1995年;
3.合作副主編:《史學史(世界史部分)》,遠方出版社1998年;
4.合作參編:《朝鮮通史(第四卷)》,延邊大學出版社1997年;
5.合作參編:《中朝日關係史(下)》,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2000年。

科研論文

1.論“九·一八”事變的特殊意義,延邊歷史學會1991年會;
2.日本近代化條件初探,東疆學刊1993(2);
3.帝國主義若干問題述略,東疆學刊1993(4);
4.簡論清初旗地退還政策,東疆學刊1994(1);
5.當代社會主義新思潮與新思考,東疆學刊1994(2);
6.愛國主義的三重屬性,延邊日報1995-4-7;
7.延邊人民反日愛國鬥爭的三個階段,延邊日報1995-8-15;
8.拿破崙戰爭性質新議,東疆學刊1995(1);
9.中華民族團結抗戰與愛國主義,史學集刊,1995年增刊;
10.論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戰略取向,延邊大學出版社1995年(論文集論文);
11.再析李鴻章的“和戎”與“海防”,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5年(論文集論文);
12.試論李鴻章的“和戎”與“海防”路線,東疆學刊1996(2);
13.簡論國家利益的理論與實踐,東疆學刊1996(4);
14.試論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論文集論文);
15.韓國“經濟奇蹟”對我省經濟起飛的現實啟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論文集論文);
16.李鴻章“海防和戎”路線簡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論文集論文);
17.現代西方歷史學非馬克思主義觀點述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論文集論文);
18.簡論中國近代的軍閥混戰,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論文集論文);
19.簡論美國建國後民主政治體制特點,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論文集論文);
20.試論歷史思維與現代意識,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年(論文集論文);
21.愛國主義是延邊各族人民共同抗戰的旗幟,東北韓民族出版社1996年(論文集論文);
22.略論清朝的圈地與退地,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97(1);
23.中華民族革命與中國朝鮮族愛國主義精神,延邊大學學報1998(2);
24.150年大飛躍:從《共產黨宣言》到“新世紀宣言”,東疆學刊1998(3);
25.論愛國主義在中國近代的演進,松遼學刊1998(4);
26.論世界近現代社會主義運動的演進,延邊大學出版社1999年(論文集論文);
27.日本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其成因,延邊大學學報2000(2);
28.論日本近代化中的價值觀念轉變,東疆學刊2000(3);
29.論日本田中內閣強力侵華的“東方會議”,延邊大學出版社2001年(論文集論文);
30.論日本傳統文化中“神道”與“皇道”的結合,東疆學刊2002(4);
31.日本近代化的思想來源述略,東疆學刊2003(1);
32.“西學東漸”時期中日傳統價值觀念的轉變試析,東疆學刊2004(4);
33.論中國傳統天下觀念向近代國家觀念的轉變,現代教育教學探索雜誌2006(3);
34.中日近代民族主義思潮述略,延邊大學出版社2006年(論文集論文);
35.中日兩國近代愛國主義比較分析,延邊大學出版社2007年(論文集論文);
36.“西學東漸”與朝鮮“實學”的近代化價值取向,延邊大學學報2008(5);
37.試論日本“國學”和“水戶學”派的近代化價值取向,延邊大學學報2008年增刊;
38.中朝日三國傳統價值觀念的現代化轉變述論,延邊大學出版社2009年(論文集論文);
39.試析郭嵩燾的中西文化關於和平外交策,延邊大學出版社2009年(論文集論文);
40.試論朝鮮傳統價值觀的現代化轉變及其進步意義,延邊大學學報2010(4);
41.試論韓國傳統價值觀念現代化轉變中的儒商思想,中國朝鮮史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論文);
42.試論梁啓超和福澤諭吉公民意識的形成與現代化價值,九州出版社2010年(論文集論文);
43.中日兩國傳統價值觀現代化轉變的差異及啟示,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11(4);
44.1875—1895年中日圍繞朝鮮地緣價值觀的國際紛爭,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12(5);
45. “愛國救亡”旗幟下的中韓文化啟蒙運動,中國朝鮮史研究會2012年會(論文集論文);
46.中日兩國傳統價值觀念的現代化轉變試析,香港亞洲出版社2012年(論文集論文);
47.試析1921—1931年日本的“協調外交”政策,香港亞洲出版社2013年(論文集論文);
48.試析福澤諭吉的國權擴張論和武力侵華策,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14(5);
49.試論19世紀後期基於朝鮮地緣價值觀的中日兩國紛爭,延邊大學出版社2014年(論文集論文);
50.福澤諭吉的侵朝侵華“三論”剖析,中國朝鮮史研究會2014年會(論文集論文);
51.甲午戰爭前福澤諭吉的國權擴張思想述略,延邊大學出版社2015年(論文集論文);
52.試論近代日本的“征韓策”及其韓半島地緣價值觀基礎,中國朝鮮史研究會2016年會(論文集論文)。

教研論文

1.關於世界近代史開端問題的商榷,東疆學刊1997(2);
2.教好近代史,適應新世紀,高師研究1997(3);
3.利用世界近現代史教學加強大學生科學進步的愛國主義觀念,東疆學刊1999(3);
4.歷史教學應當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東疆學刊1999(4);
5.用鄧小平教育理論指導歷史教學改革,延邊大學出版社1999年(論文集論文);
6.對高師歷史專業教學目標改革的思考,延邊大學出版社2001年(論文集論文);
7.論歷史教學中的智慧型訓練,延邊大學出版社2002年(論文集論文);
8.愛國主義應當成為歷史教學的思想主題,中國育人雜誌2005(8);
9.世界近代史課程改革要努力培養學生的現代精神,中國育人雜誌2006(6);
10.論我校創新人才培養與歷史專業教書育人,延邊大學德育研討會2007年會(論文集論文);
11.從我校創新人才培養目標談世界近代史教學改革,延邊大學出版社2007年(論文集論文);
12.試論創新校風建設與歷史教學改革,延邊大學出版社2009年(論文集論文);
13.試談歷史課程改革的“反饋調試法”,延邊大學出版社2015年(論文集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