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于成龍1638 年出生於遼東蓋州,後舉家定居直隸京南固安縣,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二月二十七日卒於淮安河道總督署,享年六十三歲。于成龍任樂亭縣令、署理灤州,後歷任通州知州、江寧知府、安徽按察使,兩任直隸巡撫,兩任河道總督,此外還擔任過左都御史、鑲紅旗漢軍都統、兵部尚書等官職。在長達三十三年的宦海生涯中幾度沉浮,他心懷黎民,利益百姓始終不渝,世有“廉能天下最”“本朝第一賢撫”讚譽。于成龍剛直不阿、疾惡如仇,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深得康熙皇帝嘆賞和百姓愛戴。直隸曾經流傳著很多與他有關的民間故事,還有一些地方曲藝也以于成龍事略為素材,形成了俠義公案如《
於公案》等作品。
《
于成龍全傳》利用《如山於公年譜》《清實錄》和康熙朝人物奏稿、日記、詩集、古地圖、各類地方志等上百種史料,務求傳主于成龍及相關人物事跡均有史料支撐。于成龍擔任直隸巡撫後,相關事跡發生時間大多可精確到天。本書通過大量蒐集整理康熙朝“當事人”原始記載,力圖最大程度還原歷史,清晰說明歷史發展脈絡與人物事件內在邏輯。
《
于成龍全傳》可以讓人們了解這位十年樂亭縣令、三載抗震知州、富庶江南知府、兩任直隸巡撫、遠征漠北督運、嘔心瀝血治河的大清名臣的一生,去了解下河之爭的始末、直隸掃黑除惡的鐵面、遠征大漠的困苦、興修水利的艱辛。作品是一部史料紮實,言之有據的人物傳記。
作者簡介
孫東振,男,漢族,1966年5月生,河北固安人。河北省散文協會會員、廊坊歷史文化學者。多篇散文、詩歌、戲劇特別是文史研究作品在報刊發表。2020年國家圖書館百家講壇項目為其錄製《于成龍治理永定河的歷史功績》教學視頻並舉辦專題文化沙龍。
陶文冬,男,漢族,1983年11月生,河北固安人。資深媒體人,專注於財經科技、歷史文化領域研究。清代歷史人物于成龍(振甲)第十一代族外孫,永定河文化研究院聘請專家,廊坊歷史文化學者,首屆于成龍歷史文化研討會發起人,古籍、方誌收藏愛好者。
圖書目錄
一、青少年時代 /001
兵荒馬亂的年代,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關鍵時刻捨得自己,清瘦俊逸的年輕人心中充滿悲憫。
二、第一個職務:吏部筆帖式 /010
跟著管官的官,看滄海橫流。略顯沉悶刻板的生活,竟是難得的冷眼旁觀與見習……
三、過繼給伯父於得水 /012
孝順兒子為什麼卻要從親生父親身邊離開?伯父怎么單單看中他?戰功卓著的伯父給他帶來了什麼禮物?清初詩人、文學家、詩詞理論家王士禛說於得水和于成龍“父子得所”指什麼?冥冥之中真有鐵定的命數嗎?
四、初任樂亭知縣 /016
新任知縣于成龍吃了熊心吞了豹子膽?于成龍發自肺腑地泣血質問。凡上級都收到了他的來信,他越級報告災情究竟所為何故?
五、灤州知州 /022
盜匪,還是盜匪,于成龍也中招了!
六、再任樂亭知縣 /024
是什麼讓樂亭百姓兩次冒死叩閽?何以樂亭百姓百里相送?于成龍的名字一次次走進皇帝腦海。調查核實材料如何變成了表揚信?看于成龍怎樣擺正官員與百姓的關係。“你是巡撫的叔叔我也不給你臉!”
七、通州知州與抗震救災 /045
讓皇帝下了《罪己詔》的大地震。草棚中辦差的知州大人。他敢叫皇帝的儀仗扛船過橋。刑部尚書發給州縣鞭子懲罰旗人惡棍支持于成龍。他的名字被康熙皇帝寫在了屏風上。“愛而公”——永遠的追求。“前於後於,百姓安居”,康熙政壇的不朽佳話。
八、江寧知府 /070
他是“於北溟”的左膀右臂,配合默契。他和“於北溟”因公務也有過激烈的爭執,關係卻越來越鐵。他泣血送別“於北溟”,迎來展翅高飛的“後于成龍”時代。于成龍成為漢軍的榜樣,於國安父以子貴。於得水父以子榮,做了皇宮宴客大賓。
九、江南安徽按察使 /09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皇帝提拔于成龍。驚濤駭浪正從天邊向于成龍襲來。朝廷否定了張鴻烈的發鈔救急之法,意味著什麼?
十、督理高郵、寶應河務按察使司按察使 /102
拒絕同事善意提醒,他是真的愚不可及還是高度睿智和清醒?為百姓慷慨陳詞,聲震大殿。據理力爭絕不退步,戇直勇毅。這是他唯一無所作為卻有所作為的差事。官職雖小卻站到了歷史的C位。
十一、直隸巡撫 /143
被譽為“本朝第一賢撫”。判案足以媲美包拯、狄仁傑,百姓讚不絕口。掃痞滅霸秋風掃落葉。隔十幾天就有一封密信送到各知府手上,照單抓人無一漏網。這個令頑匪喪膽的於大人文質彬彬的像個教師。他的建議在皇帝那裡幾乎免檢……《
於公案》——活在百姓心中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