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馬營組

屬於中三疊世地層。最初命名地點在中國山西寧武縣二馬營,故名。分布於山西寧武、沁水盆地、河北燕山東段和太行山南段及晉陝邊境一帶。岩性為紫紅、灰紫、黃灰色砂岩、粉砂岩、夾暗紫、綠色泥岩、頁岩夾不穩定礫岩,泥岩中含鈣質或石膏質結核,全組厚106—713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馬營組
  • 時代:T2
  • 命名人物:中國科學院山西地層隊劉鴻允等
  • 命名時間:1959年
時代,命名,特徵,同物異名,

時代

T2

命名

中國科學院山西地層隊劉鴻允等,1959年命名

特徵

二馬營組岩性為灰綠色長石砂岩夾紅色泥岩。紅色泥岩中含大量鈣質結核(層)。含脊椎動物 “中國肯氏獸動物群”化石:Ordosia,Sinokannemeyeria,Parakannemeyeria,Shansiodon,Shansisuchus;植物:Todites,Neocalamites Voltzia,Aipteris wuziwanensis,Pleuromeia wuziwanensis,Nilssonia,Ginkgoites,Protoblechnum等;孢粉:Aratrisporites- Punctatisporites-Chordasporites組合及葉肢介及輪藻等化石。該組為半乾熱--半溫濕氣候下的內陸河流相沉積。,底界與下伏的石千峰群的和尚溝組;上界與上覆延長組或油房莊組、大風溝組均為整合接觸。厚116-1245米以上。

同物異名

辛莊溝層、紙坊組[2]、胡杖子組、流泉組、馬斗層、館陶組(山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