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偃師縣西南約8公里處的二里頭遺址,發現了大型宮殿建築基址兩處,基址間距150米。一號宮殿遺址是一組規模宏大,結構複雜的夯土台基,整體略作正方形。現存台基平整,高出當時地面約0.80米,邊緣呈緩坡狀.斜面有堅硬的石灰石或路土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里頭宮殿遺址
- 地理位置:偃師縣西南約8公里處
- 所處時代:夏朝
遺址概況,相關文獻,
遺址概況
其殿堂位於台基中部偏北,基座略高出周圍的台基,東西長約36米,南北寬約25米。基座底部鋪墊三層鵝卵石用以加固基址。殿堂建在基座之上,東西長30.4米,南北寬11.4米。四周有圈大柱子洞或柱礎石,南北兩面各九個,東西兩面各四個,應是殿堂檐柱洞。在搪柱洞外側還有一圈小柱子洞或柱礎石,排列情況往往是兩個小柱子洞陪襯著一個檐柱洞,可能是支撐殿堂出檐的挑檐柱洞.從檐柱的排列,可以推定這是一座面闊八間、進深三間、以木架骨、草泥為皮,四坡出檐的大型木構建築,也就是《考工記》所謂的“四阿重檐”之類的建築。殿堂前面是平整寬闊的廣庭,宮殿四周是一組完整的廊廡建築。宮殿的大門在殿堂的正南位置,可能是一座有八個門洞的牌坊式建築,或者是有東西塾的穿堂門。從這組宮殿建築情況看.可以推測當時是按照一定的營建設計實施工程施工的。二號宮殿建築遺址是包括廊廡、大門,中心殿堂、大墓的一組建築。宮殿有北牆、東牆、東廊、西牆,西廊,南面為復廊和大門建築,而北牆和三面廊廡圍成一個廣庭,庭院裡有陶水管鋪沒或石板砌成的地下排水設施。廣庭中心偏北是中心殿堂。中心殿堂與北牆之間有一大墓。這座宮殿建築可能是夏都宗廟性質的建築。
相關文獻
《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有“凡邑,有宗廟光君之主口都”的記載,所以,二里頭遺址應是夏都遺址無疑。這是中國最古老、也是最早的帝王宮殿,宮殿遺址向人們展示了昔日奴隸制夏王朝的繁華。據測定,二里頭宮殿遺址的年代為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