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郎擒孽龍
- 性質:神話
- 主人公:二郎神
神話背景,神話記載,文學形象,相關詩詞,神話傳說,相關傳說,祭祀習俗,船工號子,神話意義,
神話背景
古人認為水患是龍等水怪作亂,只有除掉水怪,才能免除水患,因此二郎擒孽龍的故事有其產生的肥沃土壤。 “孽龍致使洪水危害百姓,圍繞著擒龍治水這一中心點,形成極為流傳的二郎擒孽龍傳說。該傳說在五代時期就已流行,《蜀檮杌》 記載:“六月朔宴,教坊俳優作《灌口神隊》,二龍戰鬥之象,須臾天地昏暗,大雨雹。明.日,灌口奏:“岷江大漲,鎖塞龍處,鐵柱頻撼。《蜀檮杌》是北宋史家張唐英(1029~1071)在熙寧年間(約1070)所著前後蜀編年史。此段錄自卷上,教坊俳優:皇家劇團演員。灌口:都江堰所在地。鎮塞龍處:今離堆前伏龍潭,傳為二郎擒孽龍之處,上一世紀還有鐵鏈存在。
神話記載
《蜀檮杌》
“六月朔宴,教坊俳優作《灌口神隊》,二龍戰鬥之象,須臾天地昏暗,大雨雹。明.日,灌口奏:“岷江大漲,鎖塞龍處,鐵柱頻撼。”
《蜀中廣記》
神宣驛者世傳二郎神持劍逐蹇龍過此因名.
卷七十九
灌縣誌,治西一里離堆北洪厘山,有鬥雞台。秦時,二郎神與蹇龍鬥雞於此。
《崇禎郾城縣誌》
明日灌口秦岷江大漲鎖犍龍處,鉄柱頻撼神之靈跡賴是以徴宋長編記脩神保觀其神俗謂之二郎神。
《二郎搜山圖歌並序》
少年都羨清源公....青鋒一下斷狂虺,金鎖交纏禽毒龍。
《補續全蜀藝文志》
灌縣,離堆山..伏龍觀下有深潭傳聞二郎鎖孽龍於其中霜降水落或時見其鎖雲..
《蜀中名勝記》
卷二四:(廣元縣)又二十里為神宣驛,即古籌筆驛也。相傳武侯出師駐此。……神宣驛者,世傳二郎神持劍逐蹇龍過此,故名。
《蜀水經》
卷之三:灌口山即離堆山下有深潭相傳二郎鎖孼龍於其中。
《四川通志》
傳聞二郎鎖孽龍於其中,霜降水落,或時見其鎖雲。
《井蛙雜記》
卷九
離堆上有伏龍觀,下有深譚,傳聞二郎鎖孽龍於其中。霜降水落,或時見其鎖。
《平越直隸州志》
藝文卷
“清源妙道二郎真君,崇應惠明大帝蜀灌神也。灌有孽龍為民害。神仗弓劍入峽,尋潭窮水誅之。
《都江堰小記》
秦滅蜀,秦王命李冰為蜀郡守,二郎亦偕其父同至蜀。時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往尋洪水禍源,思有以治之。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從冬及春,杳無訊息。一日入山林,遇猛虎,二郎射虎死,方割取虎頭。七獵人出,二郎舉虎頭示之,七人鹹驚。乃求共往偵水患,二郎允之。逐同至灌縣城邊一小河,聞茅屋內有哭聲,覘之,乃老嫗哀其幼孫將往祭水怪孽龍者,知洪水患害,乃在於斯耳。遂與七人同往白父,李冰授以擒孽龍之法,眾人依計而行。至祭日,二郎持三尖兩刃刀,與七友同入江神廟,伏神座後。頃之,孽龍隨風雨入廟攫祭物。二郎率七友遽出,齊戰孽龍,龍不支,竄出廟。四山鑼鼓喧天,人聲如潮。龍懼入水,二郎與七友亦俱入水;龍上岸,亦俱上岸。遂擒孽龍。二郎與七友斗疲,暫憩於王婆岩下,而置龍於河中。河有龍洞,通崇慶州河,孽龍乃伺機逃。二郎以三尖兩刃刀置河上,傾耳近柄而聽之,驚曰:“龍遁矣。”乃與七友急往覓龍,終復擒之於新津縣童子堰。方返至王婆岩,遇前.日茅屋泣孫老嫗,持鐵鎖鏈來謝贈之。二郎即以此鎖鏈鎖孽龍,系之於伏龍觀石柱下水深潭中,後遂無水患。
《祈祥品經》
卷一、川主救民法懺
清源妙道....救生存於蜀地,神通廣大,鎖孽龍以保護田禾妙。
卷四、川主濟源尊經
二郎神也.....該卅有河潛蛟龍,興風作浪,翻舟沒田,推屋淹人畜,趙君帶刀跳河,搏鬥蛟龍,不日殺孽龍,為民除害....
《蜀都碎事》
卷一:
伏龍觀下有深潭,傳聞二郎鎖孽龍於其中,霜降後水落時見其鎖。
《知守齋詩集》
《二郎神搜山圖歌》
長劍巨斧供擊撞,萬夫畢力擒毒龍。
《來鳳縣誌[同治] 》
...二郎復以神力佐公治孽龍永無水患...
《乾隆蒲江縣誌》
卷之一
觀腰崖,縣南二十七里,一名插劍崖。舊傳李二郎追孽龍至此。
《康熙朝邑縣後志》
二郎喜與龍戰其變化神奇當時蓋有其書.....
《道光濟寧直隸州志》
二郎神....隋煬帝時為嘉州牧州,有犍龍為害,王出奇策除之...
《山右石刻叢編》
昭惠靈顯王廟記
昭惠靈顯王...健龍害人者,力降以鎖之.
《光緒黔江縣誌》
卷二
二郎復以神力佐公制孽龍,故川民祀之為主。
《福寧府志》
“神姓趙名昱,七聖其號,蓋同七人入水斬龍除害者。”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職方典第九百卷吉安府部匯考四
普德廟在西關外孔家灣,祀清源真君。隋時為嘉州太守,嘗入水斬蛟,除民害。
神姓李,名泰,秦時人,號灌口二郎。佐其父,囚孽龍,有功,蜀人祀之。
方輿彙編職方典第九百八卷瑞州府部匯考四
上高縣 二郎廟 在縣東二十步,祀押射神即秦蜀守李冰之子嘗佐其父囚孽龍弭水患,故邑人祀之。
《江油縣誌[光緒] 》
二月初邀飮春酒迭為賓主寺觀中或建醮誦經或演二郎神捉孽龍戲劇皆以驅瘟祈福。
《太上元始天尊說川主感應妙經 》
...摘草量天,活捉蛟龍,生擒猛虎....敕封:“二郎神勇大將軍”。
《續唐書》
卷二十六、
教坊優人作灌口神隊、二龍戰鬥之像。須臾,天地皆蒙,大雨雹。明日,灌口奏,岷江大漲,塞龍處,鐵柱頻撼。
《民國重修南川縣誌》
卷五之一
父子皆有神術其鎭孽龍鬭神牛皆冰為主而子二郎佐之蜀人立廟奉馨號曰崇德.
《民國房山縣誌》
二郎於秦降惡龍息水患故沒而為神凡水妖皆懾焉...
《民國雅安縣誌》
...西大深溪水水崖邊名曰龍坑相傳李二郎追孽龍至此龍入石中揭石逐龍...
文學形象
楊潮觀《灌口二郎初顯聖》簡名《二郎神》,總目作“李郎法服豬婆龍”,敘蜀郡太守李冰開離堆,龍婆、龍子尋釁廝殺,冰不敵,其子二郎縱鷹犬助戰,並擒龍婆龍子。鎖龍婆於離堆下,約勒江波,命小蛟攻開東岸,分水內江,灌注農田。按二郎神治水功跡,蜀人尊為川主。
相關詩詞
元無名氏 《清源真君六月二十四日生辰疏》: “破浪興妖,隨顯屠龍之手; ”
吳承恩《二郎搜山圖歌》
江翻海攪走六丁,紛紛水怪無留縱。青鋒一下斷狂虺,金鏁交纏擒毒龍。
二郎神(清源生辰)宋代:楊無咎
炎光欲謝,更幾日、薰風吹雨。共說是天公,亦嘉神貺,特作澄清海宇。灌口擒龍,離堆平水,休問功超前古。當中興、護我邊陲,重使四方安堵。新府。祠庭占得,山川佳處。看曉汲雙泉,晚除百病,奔走千門萬戶。歲歲生朝,勤勤稱頌,可但民無災苦。□願得、地久天長,佐紹興□□□。
神話傳說
秦朝時候,川西壩子常遭遇洪水,李冰便派二郎到上游看個明白。剛到玉壘山,就聽聞一間茅草房裡便傳來了陣陣哭聲,走進一看,是一位白髮老婆婆,經詢問得知岷江出了條孽龍.時不時用水害人。人們懼怕它,便在每年六月二十四日祭上豬牛羊,每三年一大祭,需用童男童女做為祭品,今年的祭品就是老婆婆的小孫女。二郎趕緊安慰道:“婆婆不要著急,你的小孫女不會走啦!”老婆婆上下打量著二郎說:“小伙子,你是來收孽龍的吧。可要小心啊!”二郎說:“婆婆說得對,你老人家貴姓?”老婆婆說:“姓王,娘家住在驪山,人們叫我驪山老母。”二郎告別,剛走了幾步,回頭一看,那間茅草屋早已不見蹤影,恍然大悟,原來是神仙點化。二郎將所見所聞告知李冰,他們商量一陣,策劃準備降服孽龍。六月二十四那天像往年一樣,在江神廟內擺好祭壇,獻上供品,請來一撥吹鼓手,吹吹打打。不一會兒,孽龍來了,他進廟門,左右觀察著祭壇兩邊的一對童男童女,感覺今年的童男童女有問題,其中一個還有三隻眼睛。孽龍心虛,準備轉身出廟,這時候,喬裝童女的二郎,怒睜三眼睛,唰的一聲,亮出了三尖兩刃刀。那個裝成童男的煤山弟兄,隨帶哮天犬,一擁而上。孽龍自知不是對手,急忙奔向河裡,二郎緊跟其後,孽龍瞬間變化成了水鴨子,衝出浪花,往山上飛去。二郎立馬上幻化成老鷹,向孽龍追去。眼看就快追上,孽龍把翅膀一收,一頭鑽進了山彎深潭裡。二郎神眼一掃,猜想孽龍要從暗河逃跑,淡定的坐在暗河出口處,假裝洗腳。孽龍剛剛竄出頭來,二郎雙腳使勁一夾,可惜還是慢了一點,只夾住幾根尾巴毛。孽龍立馬變成黑魚,沉入水底,二郎馬上變成鸕鶿。孽龍立馬衝上岸,變成3米多長的蜈蚣,用毒須攻擊二郎,說是遲那是快,二郎變成了24米多高的五彩大公雞,孽龍趕忙吐毒液,趁煙霧逃跑了。飢腸轆轆的孽龍來到青城山,變成了游山大漢,看見路邊一家麵館,孽龍走進店內,要了一碗青城甜水麵,老闆娘很快將面盛上桌。孽龍狼吞虎咽吃完面,正欲正叫一碗,突然肚子開始疼了起來,本想用手去按,誰知越按越痛,疼的孽龍滿頭大汗,噁心想吐,心想壞了,抬頭一看,二郎已追至店前,心頭一急,哇。吃下去的麵條全都吐出來了,只有一根大的卡住了喉嚨。它往地下一看,所有麵條全變成了鐵鏈,卡在喉嚨的那一截,直插心臟,正想回頭問老闆娘,只見鐵鏈的另一段早已死死抓在她手上,正準備交給二郎。二郎對她拱手說:“謝過驪山老母。”這一下孽龍全明白了,它還想逃脫,使出渾身力氣往河溝向方奔去。二郎拿過鐵鏈用力一拉,孽龍現出原形,使出了孽擺尾,掃出一片崖壁,如今叫做“龍滾邊”。但就算這樣,孽龍仍舊沒有逃脫,二郎拖著它,一路押至離堆腳下的伏龍潭,並將它鎖在了那裡的鐵柱上,叫它吐水灌田。百姓為了紀念李冰和二郎的功勞,在離堆上修建了廟宇,名叫“伏龍觀”。
現今二王廟山門後面小戲台的梁和檐口上刻著兩幅畫,上面一幅刻的李冰斗蒼牛的故事,下面一幅刻的是二郎擒“龍”故事。二郎抓住龍鼻子,正在戰鬥,身後有二條狗,六個武士作幫手,再後面是幾個大官在觀看。故事梗概如下:古時候,岷江里住著一條孽龍,它興風作浪,乾盡壞事,百姓恨之入骨。梅山上有七個勇敢的獵人,其中排行第二,長著三隻眼二郎本領最高強,大家就去請他下山降服孽龍。二郎帶著獵狗哮天犬來到灌縣,跳進岷江與孽龍搏鬥,雙方斗殺了幾天幾夜,二郎不能取勝。他的六個弟兄聞訊趕來助戰,結果二郎的六個兄弟和哮天犬都被孽龍抓死或咬死,但孽龍也負了重傷,再也戰不過二郎,只得逃命。二郎緊迫不捨。追到青城山一帶,孽龍失去了蹤影。後來,在路邊一個草棚子煮麵的老太婆幫助下,二郎終於用鐵鏈鎖住了孽龍。二郎把孽龍拖回灌縣,他採納百姓建議,沒有殺掉孽龍,而用它拖拉玉壘山,先讓孽龍滾出一條寶瓶口,然後又把它丟進寶瓶口上的伏龍潭裡,讓它向寶瓶口吐水。鎖龍的鐵鏈則拴在伏龍潭東岸的象鼻石上(象鼻石在解放前被木筏撞毀)。為了鎮壓孽龍,老百姓在寶瓶口西岸石山上(即古之“觀坂”,今之所謂“離堆”)修了一座伏龍觀。怕孽龍逃跑,又在寶瓶口上方打了幾根鐵樁(鐵樁在鳳棲窩,是河床深度的標誌)。還在寶瓶口下方修了一個柵欄,這就是現在的鎖龍橋。從此以後,這條龍就被管起,再也不能興風作浪了。老輩人說:伏龍潭那個鐵鏈子很重要,每年五月二十日,要丟一根新的鐵鏈子去換,如其不然,鐵鏈銹斷,龍跑出來就麻煩了。
相關傳說
寒潭伏龍
李二郎鑿穿離堆,花費八年,終於功成,引水灌溉,消除水患,澤被千里,使得四川成為天府之國。百姓感其恩德,遂在都江堰建二王廟,供奉其父子為神,稱李二郎為灌口二郎。李冰父子開鑿玉壘山所堆積的石堆,稱為離堆, 而離堆之上的伏龍觀,傳說就是為了壓制二郎所擒孽龍而建的。傳說岷江河有一條孽龍興風作浪,弄得水旱無常,百姓遭秧。蜀郡守李冰為民除害,派兒子二郎和孽龍大戰。龍戰敗,順河逃到青城山下現叫王婆岩的地方突然不見了。二郎拿著鐵鏈坐到一個大石上頭歇息,就在這時來了個老太婆,聽說還沒將孽龍捉到,就叫二郎把鐵鏈給她。不久,一個黃衣人走來要東西吃,老太婆原來是藜山老母,認出是孽龍,就把鐵鏈下到鍋里,化作麵條給他吃。孽龍吞下“麵條”後,知道中計,要撲殺老太婆,老太婆急呼二郎合力將孽龍擒住。先打算將孽龍押到城頭處決。老年人對二郎說:“要不得,沒有龍吐水,咋個種莊稼.”,最後決定將孽龍鎖在離堆下面的深潭裡,這就是伏龍觀的來歷,也是灌陽十景之一“寒潭臥伏龍”的所在地。此外另有二郎巧施妙計擒水龍的傳說,蜀郡守李冰率子李二郎到本地為官,親體民情,當得知有兩條孽龍為非作歹、湧水作亂,讓當地百姓民不聊生、逃荒要飯時,決定對兩條孽龍分而治之。李二郎引蛇出洞,巧施妙計擒水龍。
王婆岩擒孽龍
龍洞上游左岸有天然岩穴,洞口高13米多,略成三角形,方廣約40平方米,俗稱“王婆岩”。它因《二郎擒孽龍》的神話而顯得神奇怪異。傳說:李冰治水命二郎擒孽龍,龍被二郎爺追急了,逃到此處,又累又急,見王婆岩內有位老太婆正在賣面,饑渴難耐,端起麵條就吃。剛吞進肚內,忽然疼痛難忍,噁心想吐。吐出來的麵條變成了鐵鏈子,卡在喉嚨管內,鏈心如鉤,直勾在心尖尖上。王婆伸手抓住鐵鏈,將擒獲的孽龍交給二郎。孽龍使勁掙扎,奔下江去,把江邊的岩石滾成圓凼。 二郎急著追來,逮到鏈子一扯,孽龍用尾巴一掃,二郎被跌坐在大石上,所以龍洞附近有個大石頭,上有坐痕,人稱“屁股石”。二郎用三尖兩刃寶刀戳去,在旁邊大石上留下刀把印痕,稱為“刀把石”。二郎終於制服了孽龍,牽著它,沿著龍洞子暗河,直押到離堆腳下的伏龍潭,將孽龍鎖在鐵柱上。關於王婆,有說是驪(黎)山老母變的,有說是觀音菩薩的化身。
金佛山
一天,李冰父子出視水情,孽龍趁機掙斷鎖鏈衝出瓶口,化為一股黑煙而去試圖東山再起。孽龍跑三峽,想堵夔門截住江水,叫蜀中變滄海,淹沒二郎廟,孽龍見大婁山中青神峰,岩石堅硬,尺寸合適,又相距三峽不遠。於是,趁夜深人靜,砍下青神峰,用鐵索攔腰一捆,拖起就跑,被李冰兒子二郎發現,帶金龍、金魚追來。此刻已過二更,孽龍已將青神峰拖入南川地界,二郎想,如果讓孽龍將山拖入江中順流而下,不到五更時分就到達三峽,要是夔門被堵,水漫全川,那還了得.便令金龍、金魚變成兩座大山,吐水化成長江,假造三峽哄住孽龍。自己跳上雲端,變成金雞,猛拍雙翅高聲啼叫。霎時四面八方的雄雞應聲啼叫,此起彼落。孽龍拖山往前跑,聽到雄雞已叫,生怕天明自己法力消失,十分驚慌,往一下看,正是夔門峽口,隨即將青神峰摔入“峽口”。也一頭栽進水中,可是左攔右堵江水仍然往外流,正忙亂得不知如何是好時,忽聽半天雲里一聲大吼,全身披掛的李二郎俯衝下來擒住了孽龍。為了固定青神峰,二郎將青神峰上一塊巨石點化成金佛,立在山頂“南天門”邊,作為鎮山之神,又從王母那裡討來一對金雞,養在山北岩洞中,專司報警。金佛、金雞南北呼應,共同守護金佛山。從此,青神峰就在南川安家落戶。後人以金佛乃鎮之神,便將青神峰改稱為金佛山了。
螺山離堆下二郎擒龍處
在蘆山縣飛仙關鎮現飛仙關口公路與江河之間,有一山峰如螺,稱為螺山離堆,是關內遠望飛仙峽的第一景。山頂有一座二郎廟,“祀禹及李冰之子二郎”。傳說這山峰是當年李冰開鑿的離堆,用來治理沬水之害,而“李冰子二郎,伏孽龍於離堆之下”。這一說法在《蘆山縣誌》中也能找到印證:“二郎廟在治東南三十五里飛仙關山頂。明初建立,記二郎顯英王,秦將李冰子也。相傳,疏鑿離堆,避沬水之患,並掃除孽物。其功不下於禹,故廟祀之。”關於孽龍的來歷,當地有這樣的傳說:一個窮人家的小孩上山割草,撿到一顆如櫻桃大小的紅珠,回來後藏於裝米的破罐中,發現罐中的米第一天取多少,第二天就會復原。他家從此不再向人借糧,這引起了四鄰的懷疑而追問,並以偷盜罪強行到他家搜贓。小孩情急之下將紅珠放入口中,不慎吞下腹中,便口渴喝水不止。母親帶他到青衣江喝水,誰知孩子竟變成一條龍,順江遊走,因念其母而回顧,每一回頭即成一灘,共二十四個望娘灘。其母也變一巨石立於江邊。此龍為報復常鬧水災,李冰子二郎奉命擒拿,終將孽龍擒獲。
四川瀘州龍腦橋
龍腦橋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大田鄉龍華村的九曲河上,楊戩聞民間疾苦,決心剷除領頭興奮作浪的孽龍,終於發生了一場惡戰。激戰中,孽龍自然不敵楊戩,加上脖子上被哮天犬咬破的傷口,發出難熬的疼痛,使他不得不停在河畔喝水……楊戩見狀,立即用三尖兩刃刀對準龍口使勁一戳,然後猛攪。以後這龍頭化成了石頭,人們就在這龍頭上鋪上石板搭成了一座橋,供人們過往,並將此橋命名為“龍腦橋”。
挑丹山壓孽龍
青島市丹山
相傳有一條孽龍興風作浪,淹沒莊稼,禍害百姓。玉帝得知此事後,派二郎神制服這條孽龍。二郎不急於動手,他先在海邊仔細觀察了幾天,發現孽龍每天都是利用晚上興風作浪,而太陽升起後就偷偷地溜回藏身之處睡大覺。二郎神心中暗暗有了主意,於是返回天上取來了神木扁擔和神繩仙索,來到崑崙山下,捆住兩座山頭,用神木扁擔一挑,顫悠悠地擔在了肩頭,大步流星地趕回海邊,要搶在太陽落山、孽龍睡醒之前用兩座山頭壓制住孽龍。二郎神肩挑兩座山在海邊轉起了圈圈,肩頭的大山也不知該放在何處。轉眼天色已暗,孽龍還沒找到,心急火燎的二郎神暗自懊悔,不由自主地就往地上猛跺了一腳。沒想到就是這一跺幫了他的大忙。二郎神這一腳跺得非同小可。因為用力太猛,整個地皮都被跺動彈了,這一下驚動了孽龍,二郎神肩上的神木扁擔,“呼拉”一下子翹了起來,扁擔前頭的那座山頭順著扁擔滑下去,不偏不倚地砸在了孽龍的頭上;而扁擔另一頭落下去的那座山恰巧又壓住了孽龍的尾巴,孽龍猝不及防被砸得嗚哇亂叫、眼冒金花,當場就昏死過去。二郎神定睛一看,兩座山歪打正著壓住了孽龍,正準備備回去,卻突然感到地皮一震,他定神一看,原來是那昏死過去的孽龍又甦醒過來,雖然頭和尾巴被兩座山壓住,但身子卻仍在拱動。二郎神知道,若不趕緊用一重物將孽龍身子壓住的話,一旦孽龍翻過身來,這裡的老百姓就休想再過安穩日子。於是,他趕緊將周圍的百姓們召集了來,在孽龍拱動的腰身處蓋上了一座廟,壓住了孽龍的身子。久而久之,孽龍就這樣被壓死在地下了。源頭河至丹山河中間的一段河流,有不少山石溢出了河床,據說這就是孽龍甦醒後身子拱動造成的。因此,這條河便叫“石漫河”。人們說黃埠頂就是二郎神鞋裡面倒出來的沙土堆成的。二郎神壓住孽龍的那兩座山,因為是用扁擔從崑崙山挑來的,大的一座就被後人叫做“擔山”,又因為山上的石頭是暗紅色的,據說是孽龍的血染紅的,後來人們又改叫“丹山”。
天池山二郎溝風景區
二郎溝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陽嵩縣境內,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距離中國古都洛陽市95公里。二郎溝充滿男性的陽剛之氣,傳說是二郎神在此屠殺惡龍的地方而得名,這裡有峭壁危崖,深潭幽澗,急湍飛瀑,水清如濾,石潔如洗,巨石堆積,形成了洞、瀑、潭眾多景觀,古柳遮天,游二郎溝景區頗具探險色彩,主要景點有雙溪潭、龍風瀑、蘆塘聽瀑、大洞天、小洞天、龍窟瀑、明眸潭、虹橋臥波等自然景觀。
通江縣洪口鎮孽龍傳說
在洪口場鎮和洪口大河北岸,有很多奇特的卵石,色澤乳白,特別堅硬,其既不是山中青石,也不像河中卵石,關於乳白卵石和周圍地名的來歷,很久很久以前,天下洪水泛濫,有孽龍趁機作怪,從陝西經竹峪奔黑虎關而來,毀壞莊稼,淹沒村舍,擄走百姓。此事驚動了玉皇大帝,速派千里眼、順風耳至南天門察看,回報陝西孽龍作怪,玉皇聽後,立遣二郎神楊戩前去截殺孽龍。二郎神遵令帶約岩鷹來到寺平梁扎劍等候,果然孽龍呼嘯而來,二郎神揮劍猛劈,正中孽龍,孽龍向二郎神噴來利箭般唾沫,紅岩鷹奮起助戰,嘴啄爪抓、孽龍身負重傷,不敢戀戰,只好向永安壩、松溪方向逃竄,逃至王家壩時,心有不甘,便回頭再噴唾沫,孽龍所噴唾沫成了後來的乳白卵石,孽龍經過的地方便成了洪口大河。孽龍逃竄後,人民得以安居樂業。二郎神扎劍之地,已長成了一株千年古柏,形若仙人負劍。為了紀念二郎神之功,便將扎劍之地命名為“仙人埡”(距洪口西約一公里)將紅岩鷹助孽龍之地命名為“鷹嘴崖”(距洪口西北約3公里)將孽龍不甘心失敗,回頭再噴唾沫之地命名為“回龍場”(距洪口東北約7公里)
二郎和郎泉
古藺縣城的赤水河畔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李冰和兒子李二郎在灌縣深掏灘、低築堰,挖開了寶瓶口,用鐵鏈鎖住了孽龍,修成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之後,川西壩子上年年風調雨順,歲歲五穀豐登。一天鎖在江心的孽龍便乘機逃脫,一路上泛起洪水,傷害生靈、淹沒田土。李二郎聽說孽龍又作怪,抓起開山斧和斬妖劍緊追孽龍不放,一口氣就追到了赤水河畔。孽龍被二郎追趕到赤水河後不甘心,要和二郎在赤水河的灘口上以死相鬥,見個高低。李二郎便在赤水河畔的大青石上使勁地磨他的斬妖劍,磨得“嘩啦嘩啦”地響,聲音傳遍了三山五嶺,傳到了寨子中,寨子中的鄉親們聞聲趕來,得知二郎要在這兒同孽龍決鬥,都來為他出主意,想辦法戰勝孽龍。寨子中有個姑娘叫苦竹女,也一心要幫助二郎戰勝孽龍。她聽老爹說,人要戰龍需要力氣,只要喝了高山上清泉釀的酒,人就能力大無窮。苦竹女一個人便背上竹筒上了高山,整整挖了九天九夜,挖斷了九十九把鋤頭,終於挖出了清泉。苦竹女用清泉釀出來的酒又醇又香。苦竹女把酒送給二郎,二郎感激不盡,將酒一飲而盡,頓時感到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二郎與孽龍決鬥那天,鄉親們來到岸邊助陣吶喊。只見李二郎潛入水中大戰孽龍。孽龍不知二郎會有這樣大的力氣,打不過二郎,便邊戰邊逃跑。李二郎和苦女緊追不放,一直追到長江邊,還是制服不了孽龍,苦竹女把身邊佩帶的豬和羊首飾用繩子一套,往江心一拋,立刻變成了兩大坨巨石把孽龍壓住了(後來,人們就把這兒叫做豬羊溪)。二郎上前殺死了孽龍。鄉親們感謝李二郎,二郎卻說,應感謝苦竹女的美酒。從此,赤水河畔關於郎酒的傳說就傳了下來。
擂鼓傳說
擂鼓鎮,當年孽龍出世禍害百姓,此事冒犯天庭,於是玉皇大帝便派了“二郎神”楊戩下界降服孽龍。二郎神勇猛追殺,孽龍由北向南猖煌逃串,孽龍逃到曲山時,本想直達蘇寶河經安昌河進入涪江,但忽見前方十餘里處喊聲大著鼓聲如雷,原來是百姓們擂起戰鼓為二郎神助威。孽龍大驚,猛一回頭,來了個三百多度的大轉彎再向東逃串,說時遲那時快,二郎神正好追到,奮力一劍斬掉了孽龍尾巴。由於二郎神用力過猛,他的雙腳陷在泥沙中,當他拔出雙腳時已累得精疲力竭,只好坐在景家山上休息。緩過氣來才發覺丟了一隻靴子,於是只好脫下另一隻靴子倒掉內中的泥沙。因此,當年百姓擂鼓助威之處便取名“擂鼓”;孽龍回頭轉彎處便形成了湔江河在曲山的大回水灣;被斬下的龍尾便是龍尾山;龍尾公園處地形象靴子,那便是當年二郎神丟下的;曲山新城原址名為“亂石窖”,那便是當年二郎神靴子內倒出的沙石......
南充儀隴縣二郎廟
在立山鎮龍崗淨化廠所在地,有一座不高的小山,但山上古柏參天,茂盛濃密,形如一把巨傘將整個廟宇覆蓋得嚴嚴實實,給整座廟宇增添了神韻。廟中供有二郎神,手持趕山編,威風凜凜,前來朝拜的百姓香火通行。
孽龍興妖作怪,漲水禍及百姓,淹沒田土,雷雨中二郎神見狀,急忙操起趕山編,一路狂奔,狂攆孽龍,經過八百秦嶺山,最終在儀隴縣立山鎮二郎廟所在地將孽龍捉住,原二郎廟此地本身就有一座廟宇,廟宇下面有一個龍王洞,於是將孽龍鎖在龍王洞裡,為防止孽龍禍害百姓,每年都要給孽龍換鐵鏈子。幾年後,守廟的老頭子在石板梁(小地名)處的蒙子樹下納涼,忽然看見不遠處的大田內躺著一條白色巨蛇,當地的老百姓害怕孽龍興風作浪,一時找不到辦法,晚上,守廟的老頭夢見二郎神投來的夢,用大白狗的尾巴血在龍王洞口流三圈,此妖會除掉。於是第二天,老百姓找來一條大白狗,用索子將白狗牽起,用秤砣捆在狗嘴上(鐵能避邪),在龍王洞口,將狗尾巴砍去,痛極了的大白狗在龍王洞口流了三圈血,然後死去。不久,人們就發現龍王洞內一條大白蛇死去,大家組織鄉親們將白蛇埋掉,一共擔了八撮箕,可見白蛇之大。人們為了紀念二郎神,於是在廟宇中塑造了二郎神菩薩,將此廟擴大後改名為二郎廟,人們常年求拜二郎神,以求平安。
平遙二郎廟
位於山西平遙北大街71號平遙古城內
神馬殿建於兩翼,神馬殿中供奉的神馬,原為岷江中興風作浪的龍,被二郎神收服化為坐騎,
二郎嶄山脊
在遠古有一條逆龍逃出龍宮,來到人間作惡,造成洪水泛濫,傷害百姓,二郎神奉命下界,手持神鞭捉拿逆龍歸界。那逆龍不但不降反而沿涪江順流而下,二郎神揮鞭打下,嚇得逆龍回頭叫娘。如今涪江上游留有的24個“望娘灘”便是當年所致。一鞭未中便落在涪江北岸的山上,山體斷裂,二郎神又是一鞭,另一座山體斷裂,尤如刀砍一般陡峭,這便是古時所說的嶄山槽,今天的嶄山村。
祭祀習俗
相沿千年的都江堰放水節
在都江堰地區廣泛流傳著二郎擒孽龍的傳說。神話與傳說並非歷史,但它們是歷史幻化的美麗光環,是震撼人心的傳統旋律。
布依族報笨習俗
興義非物質文化遺產
祭水 (布依語:“報笨公溫”)每年三月三(第一個蛇場日),村民要組織“二郎鎖龍”的表演來祈求避免水災。
船工號子
船走上水,灘陡水急,有彎有坎,號子節拍緊湊,高亢激越,氣勢恢弘。船行下水,輕鬆愉快,這時江淨樂會唱一些輕快怡然的號子,如:“江南牡丹朵朵紅,二郎廣州降孽龍,”
神話意義
民間流傳的這個優美神話:第一,這個神話所說的擒伏龍而不殺龍,也就是控制岷江,變水害為水利。很能概括開鑿寶瓶口和沱江的意義。第二,這個神話既歌頌了二郎神的英勇,又著重強調了人民的智慧和決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