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古鎮

二郎古鎮

二郎古鎮位於四川省盆地南部邊緣,古藺的東南部,座落在赤水河之濱,是全國100個著名鄉鎮之一。紅軍二、四渡的渡口和紅軍開倉分鹽的舊址就在二郎鎮。它距距古藺縣城55公里,與貴州習水縣、仁懷市隔河相望,與國酒——茅台酒僅一山之隔,是四川出省出海的南大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二郎古鎮
基本情況,美酒河風景區,天寶洞和地寶洞景區,古鎮景區,

基本情況

二郎古鎮位於古藺縣境東端的山谷中,是全國100個著名鄉鎮之一。是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的重要渡口,紅軍“開倉分鹽”的地址就在這裡。也是國家名酒郎酒生產發祥地郎酒廠所在地。古鎮依山傍水而建,從赤水河南岸循陡坡而上至官井,街長1500米,寬4米,以峽長坡陡梯多為特色。房舍都是穿木接斗、瓦屋泥牆。有主街道一條,小叉巷三條。解放前仁岸鹽道在此中轉,擁有居民千餘戶。建有德華隆、德謙裕、德祥盛、德祥裕、天益號、豐盛號六大鹽號,川黔十數縣的食鹽由此發運;街道有茶樓、酒肆、百貨商店、山貨鋪子、煙館等百餘家,挑夫、背足數以千計,有滇、黔、渝、湘、鄂、蘇等省市商人云集於此,市場繁榮、商貿發達、經濟活躍,素有“小重慶”之稱。解放後由於交通條件變化,鹽道改行,蕭條下來。但街道舊貌猶存,保存完善。

美酒河風景區

美酒河風景區位於赤水河北岸。最低海拔325m,最高海拔1370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5°C,平均降水760mm,雨量充沛,溫度適宜,冬暖夏涼,無霜期較長。二郎美酒河山青水秀,植被茂盛,堪稱“小三峽”,集奇、險、峭、峻、秀為一體,川鹽入黔的古鹽道也保存完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美酒河摩岩石刻
“美酒河”以讚譽赤水河及其河畔出產國酒茅台酒和中國名酒郎酒而命名,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岩石刻漢字,每字占岩面積約1600㎡,鐫刻於二郎鎮赤水河上游約3km北岸蜈蚣岩絕壁上。1999年載入“大世界基尼斯”。站在北岸公路上仰視,“美酒河”三字鑲嵌在三百米高如刀削的懸岩陡壁上,以其磅礴的氣勢直逼眼底。
世界最長的石刻龍建築群
位於赤水河南岸茅習公路邊,與吳公岩“美酒河”遙相對應。共有石刻龍四條,每條長192米,共768米,既是公路護欄,又是石雕藝術,工藝精湛,形象生動,堪稱西南龍刻之最,1999年載入“世界基尼斯”。
國際漂流、攀岩基地
美酒河的十里長灘,是赤水河上六十四個險灘中險峻的集中處。它上起豹子灘,流經興龍灘、望鄉台、沙纖岩、蜈蚣岩、端公石、沙灣灘、拱灘,止於二郎灘,全長八千餘米,水流湍急,水勢變化無窮,兩岸懸岩絕壁,斷岸千米,洞穴眾多,岩上林木蓊鬱,雲流霧繞,晴雨雲天,變幻莫測,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國際攀岩、洞穴探險及飄流基地,堪稱險灘漂流全省之最。2006年11月份由國家體育總局主辦的“全國自然水域古藺縣赤水河漂流大賽”共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20餘支專業和業餘的漂流隊伍參加比賽。

天寶洞和地寶洞景區

●郎酒
郎酒用優質紅糧釀製而成,釀造考究,有“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之說,即窖料、翻料、煮料分別反覆三次,每次要窖三個月之多,然後烤出原酒。原酒烤出後,均運入洞中儲存三年,經過醇化,再勾兌即為郎酒。郎酒酒窖與眾不同,舉世少有,屬天然溶洞,洞內冬暖夏涼,濕度、溫度恰到好處,終年衡溫衡濕,加快了酒的生香、醇化,不僅使酒達到醇正甘冽,而且增加更多微生物,使有害物減少到最低限度。經過三年窖藏後的郎酒,具有“醬香突出,醇厚淨爽,幽雅細膩,回味悠長,空杯留香”的獨特風格,聞名于海內外,與國酒茅台,共譽為赤水河上的兩顆“明珠”。
●天、地寶洞
位於二郎鎮的五老峰下,屬喀斯特地貌天然溶洞,兩洞及其洞內分支總長近1.5km,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兩洞上下相迭,尾部相通,直線距離僅四十餘米,洞內冬暖夏涼,溫差小,石筍、石山、石花、石乳千姿百態,大小通道,迂迴宛轉,猶如一座大的迷宮。
天然溶洞貯酒的創舉在人類釀酒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上萬隻碩大的儲酒陶壇密密麻麻擺設洞內,釉彩烏亮,經年累月地伴隨著正在進行“醇化”的新酒,放眼望去,龐大而壯麗的酒庫陣容似酒陣兵馬俑,蔚為壯觀,令人嘆為觀止。1996年8月6日,該洞以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酒陣兵馬俑奇觀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天然酒庫,載入世界基尼斯大全。著名作家何開四在《中國郎酒碑》碑文中對郎酒寶洞藏酒揮毫寫下“至若寶洞儲酒,更稱一絕。白雲深處青山綠,天寶地寶通人和。酒氣潤崖壁,醬香釀新醇。瓮壇成陣,依稀秦皇兵馬俑;蓋世奇觀,何期欲界有仙都”的連珠妙語。只有親身進入這兩個舉世無雙的天然酒庫,你方能體會到“寶洞客來風送醉,舉觴人去路留香”的詩情畫意。
天、地寶洞外建有仿古牌坊,遊人到此,可觀二郎睡佛及二郎酒廠、貴州習水鎮全貌。

古鎮景區

二郎古鎮
二郎古鎮依山傍水,位於二郎鎮西北側,從赤水河南岸循陡坡而上至官井,總長約1500米,寬四米,以狹長梯坡陡為特色,主街道一條,小叉巷三條。幾百年建鎮時鋪就的青石街道,經長期風雨侵蝕,人畜踏磨,如今益發圓滑凝重。兩旁的青瓦四合院木板房,蘊藏著不少歷史變遷,人世興衰,遊人置身其間,有回歸歷史之感。解放前由於鹽道貨物在此中轉,建有德謙裕、德華隆、德祥盛、德祥裕、天益號、豐盛號六大鹽號,川黔數十縣的食鹽均由此發運。滇、黔、渝、湘、鄂、蘇等省商人云集於此,旅客往來頻繁,市場繁榮,商貿發達,經濟活躍,素有“小重慶”之稱。解放後,由於交通條件的變化,郎酒的興起,集鎮轉移到黃荊壩,使古鎮商業蕭條,但街貌卻依然保存了下來。1934年紅軍長征時駐紮於此,並開倉分鹽賑濟百姓,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紅軍渡口
紅軍渡口位於二郎古鎮下場口,與貴州省習水縣二郎廟遙相呼應,峽長峰高,河流激湍,地勢險要,是兩軍對壘必爭之地。1935年紅軍長征時,先後兩次在此搶渡赤水河,進行了著名的二郎背水戰,為中國戰爭史寫下神奇篇章,遊人至此無不望江憑弔。為紀念紅軍四渡赤水勝利,在渡口建有紅軍長征紀念亭和紀念碑,以及紅軍四渡赤水《二郎灘渡口》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
紅軍洞
位於蜈蚣岩小三峽北岸,洞高20餘米,面積2萬平方米。洞內鐘乳石千奇百怪,有號稱“千丘榜”的景觀,是天然的地下公園。紅軍長征時傷員不能隨大隊伍繼續長征,當地民眾將紅軍傷員安排在洞中治療,故名紅軍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