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浩特地震台是一九九八年十月由內蒙古地震局與二連浩特市政府共同籌建的一個專業與地方合辦台站,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地震局九五計畫改造項目,全區作八個數位化台站之一。根據機構少而精的原則,實行地震台地震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合署辦公,掛靠在科技局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連浩特市地震台
- 外文名:Erlianhot Seismic Station
- 籌建時間:一九九八年十月
機構、職責,地理位置、地震活動,作用,
機構、職責
二連浩特地震台是一九九八年十月由內蒙古地震局與二連浩特市政府共同籌建的一個專業與地方合辦台站,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地震局九五計畫改造項目,全區作八個數位化台站之一。根據機構少而精的原則,實行地震台地震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合署辦公,掛靠在科技局下。行政、黨務由二連浩特市科技局領導,業務由自治區地震局指導。
幾年來地震台的工作主要是圍繞數位化的試運行和台站建設及台站人員業務技能的提高這幾個方面來開展的,同時擔負著二連浩特市的全面防震減災工作。
根據自治區防震減災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為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領導小組工作的領導,全面貫徹宣傳防震減災法律法規,2001年二連市成立了以主管領導為一把手的“二連浩特市防震減災領導小組”。同時修訂《地震應急預案》定期通報震情,使防震減災工作落到災處,提高了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對防震減災事業的重視程度。
地理位置、地震活動
二連浩特市位於北緯43°39',東經111°58' 。地形平緩。市區及鄰區大地構造為內蒙古------大興安嶺地槽褶皺帶內蒙古華力西晚期褶皺帶﹑錫林浩特—二道井復背斜北翼。其構造體系屬內蒙古高原東南邊緣孤,天山陰山緯向構造帶的北緣和新華夏系第三巨型坳陷帶的北段。
歷史上的地震資料統計,1985年二連浩特西南5.2級地震和1991年二連特市南5.3級地震均與東起通遼南,西至二連浩特南的錫拉木倫河斷裂板塊作用結果有關。從1932年至今,在二連浩特及鄰區,即北緯42°30'— 44°30' ,東經110°55'--113°30' 範圍內的50540平方公里的面積中,共發生ms>5.0級以上地震3次。上級地震部門要求城建按國家抗震設防6級標準設計建築物。
作用
中國大陸進入第五個地震活躍期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受陰山地震帶的控制地震活動明顯增強。二連浩特遙測地震台的建立對強化監控中蒙邊界、華北地區的地震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