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賢論》是唐代楊夔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二賢論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楊夔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二賢論
子貢以管夷吾之奢、晏平仲之儉,質於宣尼。宣尼以管仲之奢,賢大夫也,而難為上。晏平仲,賢大夫也,而難為下。蓋譏其僭上逼下之失。或謂無所輕重,予敢繼其末以論先後焉。夫齊桓承襄公之失政,接無知之亂常。久亡於外,自莒先入。有國之後,銳心以求其治。及叔牙言夷吾之能,脫囚服,秉國政,有鮑叔之助,隰朋之佐。遂能九合諸侯,以成霸業。此逢時之大者也。若平仲者,立於衰替之朝,有田國之強,有欒高之侈。時非曩時,君非賢君。當崔杼之弒也,能挺然易其盟。陳氏之大也,能曉然商其短。獨立於讒諂之伍,自全於紛擾之中。人無間言,時莫與偶。若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信夷吾之力也。使晏子居桓公之世,有鮑隰之助,則其尊周室,霸諸侯,功豈減於管氏乎?以其鏤簋而朱紘,孰若豚肩不掩豆?以其三歸而反坫,孰若一狐裘三十年?矧國之破家之亡者,以奢乎?以儉乎?《語》曰:“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然後知聖人輕重之旨斯在。
作者簡介
楊夔,(生卒年不詳) 唐代文學家。池州(今安徽貴池)人。終身處士。與杜苟鶴、鄭谷等友善。其《溺賦》為文痛快淋漓,亦有文采,但教戒意味較濃。《文苑英華》編存其賦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