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二條城
- 外文名稱:Nijo-jo
- 開放時間:08:45-17:00
- 門票價格:【成人】600日元【學生】350日元【兒童】200日元 夜櫻600日元
- 所屬國家:日本
- 所屬城市:京都市
- 建議遊玩時長:2小時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景點美圖,歷史沿革,建築特色,建築格局,主要特色,主要景點,二之丸,白書院,本丸御殿,二之丸庭園,歷史事件,文物保護,實用信息,門票,開放時間,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永祿十二年(1569),織田信長在足利義昭的居處開始興建二條城。天正元年(1573),信長流放義昭後燒毀了這座城,然後在其它地方另築二條御所,並將之獻給城仁親王。天正十年(1582),本能寺事變爆發。信長長子信忠在二條御所放火自刃。關原之戰後,得到天下的家康在京都會見豐臣秀賴時重新修築。二條城築城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德川的族人及武將在造訪京都時,有個休憩的寓所。
二條城位於當時古城京都的二條通盡頭,城以街道名稱命名,突出地立於四條街道的中央。二條城的城堡和宮殿建於1603年,是當時德川家的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為保衛京都御所(皇宮)而修建,同時也為到京都拜訪天皇時能夠居住而建。後來的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將豐臣秀吉所留下的伏見城中的幾座建築移建至此,並對其建築物的內部進行了裝飾。所見的二條城建築,有著日本桃山時代的樣式特色。京都二條城被鑑定為名勝古蹟,占地27.5公頃,總建築面積有7300平方米。其中的二之丸御殿等共有六棟建築物被日本政府鑑定為國寶級文物,其中的二之丸庭園被鑑定為特別名勝地;包括東大手門等在內的二十二棟建築被鑑定為重點文物。
建築特色
建築格局
二條城由石牆和護城河環繞,在城內建有本丸御殿、二丸御殿、唐門、黑書院、白書院、內宅(院)、位於城堡一角的天守閣及其它附屬建築。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為二條城的主要建築,處於二條城空間的構圖中心。
其中的二之丸庭院為一回遊式水庭院,水面曲回、泉流清澈,水池沿岸布置有湖石,形態豪華、搭配合度,水庭之中建有三座小島,並在水池的中央布置了三段式的疊瀑。
水庭的周邊植有高低錯落、組合有致的各類樹木和植物,水面、植物和湖石等相映成趣,庭院風格相對粗放,但是對於某些局部的水石和植物的處理和安排又細膩和嚴謹。二之丸御殿的宮室建築很大,園林內綠化率也很高。御殿建築的樣式富有特色,殿內牆壁和隔門上繪有幕府的皇家著名畫家狩野一門的畫作,其中《鷹立松樹圖》、《守望八方雄獅圖》皆為狩野派的名作。
主要特色
二條城各宮殿建築的內部裝修、裝飾和細部構造等精細、奢華。屋檐和封檐板上鑲嵌有純金箔片作為點綴,運用的金色與深色的建築木構件。建築傳統的積澱和裝飾的運用已經成為一種必要的自然程式,江戶時代的金色隨處可見。
二之丸御殿里共有遠侍、式台、大廣間、蘇鐵之間、黑書院、白書院等六個隔間。串聯各隔間的紙門畫多是“狩野探幽”及其門徒所繪製的。二條城也因而儼然成了“狩野派”日本畫的史料館。
二條城有東西約500米,南北400米的圍牆,並挖有壕溝。走廊鋪的地板走上去會有黃鶯般的叫聲,以防外人入侵。1867年,德川慶喜在此行大政奉還,將統治權交還給天皇。現存的二之丸御殿是六棟大書院式建築。而屏風上的彩繪則是出自狩野一門的手筆。本丸御殿在天明時期的大火中燒毀。現存的建築是從京都御所的桂宮御殿遷移來的。
二條城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內設豪華的房間,房間裡掛滿了繪畫作品,畫上鍍有金箔。
前門之後是一系列會見室。內部的大殿是幕府將軍接待高級官員的。二之丸御殿走廊的地板,在人行走時會發出黃鶯鳴叫般的聲音。這是因為鋦子與打入支撐地板的橫木上的釘子相摩擦發出的聲音。行走時發出聲音常被誤解為是為了通知有人入侵。(摘自官方導遊手冊)
主要景點
二之丸
穿過二條城的大門,秀輝直奔被譽為日本國寶的二之丸御殿。二之丸採用了唐門風格的裝修,散發著深厚的盛唐文化氣息,在江戶時代是最豪華氣派的裝修了。二之丸裡面設有若干個房間,其中最大稱為“遠侍之間”,面積據說有1046.1平方米,分為一之間、二之間、三之間、若松之間和敕使之間,是各地大名藩主和朝廷敕使等候征夷大將軍(日本的實權者,對外稱“日本國王”或“日本國大君”)接見的場所。二之間的屏風畫著猛虎和豹,象徵著將軍家的威武;敕使之間是將軍接見天皇朝廷使者的地方,朝廷的敕使坐在上座,將軍坐在下座,以示名義上的君臣之禮。但實際上,當時的天皇朝廷只是一個擺設,職責是研究知識學問,根本無權干預政治,甚至連對外的國王頭銜也沒有。在明朝和朝鮮給日本的國書中,中、朝所稱的日本國王其實是征夷大將軍,而不是當時日本國內名義上最高無上的天皇。由於權勢和財富的懸殊,二條城的建築其實比皇居還要豪華氣派。
白書院
二之丸內還有供各地大名向將軍家獻上禮物的式台之間和黑書院、白書院。黑書院是將軍和親藩大名、譜代大名會見的場所,面積比大廣間小,但裝修別致,是將軍會見心腹諸侯的場所;白書院是將軍的起居間和臥室,內部的裝修和黑書院不同,主要以一些山水水墨畫。
本丸御殿
二條城的中心建築稱為“本丸御殿”,在二條城創建之初,本丸御殿的規模不亞於二之丸,是一座五層的天守閣建築。可惜因為1750年那場雷暴,本丸御殿在遭遇雷擊後被大火燒毀。後來幕府雖重建本丸御殿,但因為二條城是作為幕府在京都的代表故而在明治維新時遭拆毀。現在我看到的本丸,規模已不如二之丸了。
二之丸庭園
將軍家的氣派還表現在二條城的庭園上。一座二條城但是庭園就有三個,包括最出名的二之丸庭園、本丸庭園、清流園。庭園的設計是中國式的設計,可見明朝時代中國文化依然深重地影響著日本中央政權。
二條城內的櫻之園可以看到櫻花中的王者——八重櫻花,歷來是最最負盛名的賞櫻聖地。可惜秀輝去的不是時候,無緣一睹櫻花之王的雄姿,未免有些遺憾!
歷史事件
一是1611年的德川家康會見豐臣秀賴,這次二條城的會面表面上說是爺爺和孫女婿的首次會面,但實際上代表了豐臣家從此臣服於德川家,名義上和實際上的天下人從此不再是豐臣秀賴。
二是德川家光邀請後水尾天皇造訪二條城事件。本來日本歷史上只有作為臣子去謁見君主的慣例,但德川家光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和權勢凌駕於天皇之上,提出要天皇到江戶拜訪將軍。雖然後來改成了天皇出巡二條城,但由於二條城是將軍在京都的行宮,後水尾出巡二條城也象徵著天皇朝廷徹底向武家政權屈服。
三是1867年的大政奉還儀式。此時的德川幕府已完全喪失人心且被維新派軍隊擊敗,末代將軍德川慶喜被迫向天皇交還政權,辭去被德川家世襲了十五代的征夷大將軍職位。德川慶喜向明治政府交還政權的儀式就在二條城的二之丸進行。歷史往往就是這樣諷刺,德川家康當年在二條城接受豐臣家臣服的時候應該想不到他的子孫也是在這裡交出政權吧!
文物保護
二條城的整體都得到了極妥善的保護,於近處觀察其城牆、護濠、各個建築和庭園的細部,就不難體會所採取的保存方法的細緻。建築物的室內乾淨整潔,木質材料和繪畫都被養護得一塵不染。每一組構件,每一處木欞,每一塊金飾片都反映出那裡所運用的細膩的匠心和認真的手法,對所有文物建築和環境所進行的呵護與保養可謂是煞費苦心、一絲不苟。
古建築及其環境的傳統性在這裡得到了最佳的維護和延續。二條城內部環境當中的各類元素全部保存著原始的材料、肌理和構造狀態,不容有任何的改變,必要的維修工作也儘可能地做到保持其原質、原型、原色的做法,完全實現了“真實而準確”保留的目的。在城內院落里的地坪上,依舊按照古城最初所採用的方式,在上面散鋪著大片細碎的白色沙礫。
二條城的外部空間控制較為完善。雖然古城處於京都城市的一側,在其旁邊也有不少現代建築物,但是對其周邊建築的高度加以控制,一般只有三到五層,而且對於新建築的體量、色彩和建設規模的控制極為嚴格而周全,同時又規定二條城保護範圍外部建設的建築物與二條城之間設定了道路和綠化帶,使得古蹟和新建築之間保持著較大的間距。因此,處在二條城內的任何一個位置上都不會有外部的建築物進入視線,從而避免了外界對古城內部的干擾。當人們跨過城濠,走進二條城城門的那一瞬間,就會將外部所有的世俗思維、現代建築和空間形式等完全排除掉了,而只能夠感覺到站在這裡,空間和時間都已被歷史拉向昔日的遠方。
現在,二條城的那些結構已經成為具象的史詩,其建築物上面所裝點著的金色也恰恰是昔日傳統的一種反射,它們作為傳統文化和藝術的結晶,值得保存和維護它們的人為之驕傲。
實用信息
門票
成人600日元,國中生、高中生350日元,小學生200日元,小學生以下免費。
開放時間
8:45-17:00(16:00停止入場),其中二之丸御殿9:00-16:00。休息日為12月26日-次年1月4日以及12月、1月、7月、8月的每周二(若周二為節假日則改為周三休息)。
交通信息
捷運
搭乘捷運東西線至“二條城前”站下車即到。
搭乘捷運東西線至“二條城前”站下車即到。
巴士
從JR京都站可搭乘市營巴士9、50、101路至“二條城前”站下車即到。
從阪急烏丸站可搭乘市營巴士12、101路至“二條城前”站下車即到。
從JR京都站可搭乘市營巴士9、50、101路至“二條城前”站下車即到。
從阪急烏丸站可搭乘市營巴士12、101路至“二條城前”站下車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