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根本典籍。無著(約四五世紀人)著。①鎂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唐玄奘翻譯,共7卷。分集法相、諦決擇、法決擇、得決擇、論議決擇等;②《攝大乘論》,益希德翻譯,3卷又270頌。漢文有3種譯本:唐玄奘譯本3卷,陳真滯譯本3卷,北魏佛陀扇多譯本2卷。其中前兩種譯本影響大,解釋《大乘阿毗達磨經》和《攝大乘晶》,以所知處等十義攝釋大乘要義。全書對比小乘教義的同時詳論大乘教義,提出了“萬法唯識”的觀點。世親著《攝大乘論釋》,納措,茨程嘉哇於桑耶寺譯,8卷2180頌;陳真諦、達磨笈多、玄奘的漢譯本分別為15卷和10卷。天性著《攝大乘論合解》,益希德翻譯,10卷又30頌;玄奘譯本10卷。藏文目錄中還有一部世親著的《攝大乘論初殊勝處密意分別註解》,共1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