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戰菲律賓》是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二戰目擊者》系列叢書之一。本書從二戰的起源開始,以目擊者的角度出發,讓這些對戰爭和戰場有著最真切感觸的人來告訴世人真正的戰爭究竟是什麼。《鏖戰菲律賓》不同於以往的戰爭史圖書,將關注的焦點放在領袖身上,試圖以全方位的視角,展現炮火紛飛、風雲變幻的戰爭場面。本書在編纂是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和戰後回憶錄,從戰爭親歷者的角度講述真實的戰爭,讀者可以與普通士兵一起摸爬滾打,也可以與將軍一起運籌帷幄。這無疑是觀察戰爭、理解戰爭的最佳方式。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鏖戰菲律賓》語言精練,文字流暢,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文學欣賞水平;也可以滿足喜愛歷史的讀者正確認識歷史人物,追求歷史真相的需求。
基本介紹
- 書名:二戰目擊者:鏖戰菲律賓
- 作者:馬曉奕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8416425
- 外文名:Philippines Camp Aign
-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 頁數:243頁
- 開本:16
- 品牌:哈爾濱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二戰目擊者:鏖戰菲律賓》從二戰的起源開始,以目擊者的角度出發,讓這些對戰爭和戰場有著最真切感觸的人來告訴世人真正的戰爭究竟是什麼。《二戰目擊者:鏖戰菲律賓》語言精練,文字流暢,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文學欣賞水平;也可以滿足喜愛歷史的讀者正確認識歷史人物,追求歷史真相的需求。
圖書目錄
第1章
日軍突襲
第2章
兵敗菲律賓
第3章
最後的防線
第4章
重新崛起
第5章
反戈一擊
第6章
雷伊泰灣大海戰
第7章
血戰菜特島
第8章
日軍的最後瘋狂
第9章
劍指呂宋島
第10章
林加延灣登入
第11章
激戰馬尼拉
第12章
空降兵大顯神威
第13章
掃蕩呂宋島
第14章
走向勝利
日軍突襲
第2章
兵敗菲律賓
第3章
最後的防線
第4章
重新崛起
第5章
反戈一擊
第6章
雷伊泰灣大海戰
第7章
血戰菜特島
第8章
日軍的最後瘋狂
第9章
劍指呂宋島
第10章
林加延灣登入
第11章
激戰馬尼拉
第12章
空降兵大顯神威
第13章
掃蕩呂宋島
第14章
走向勝利
序言
1942年3月11日,菲律賓,馬尼拉灣。月黑,風高,浪大。面容憔悴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帶領家人和所有指揮官撤退。麥克阿瑟戀戀不捨地叫望了一眼身後的菲律賓群島,懷著複雜而沉重的心情登上了負責護送他撤退的美軍第41號魚雷艇。遠方仍有隆隆的炮聲傳來,也許此刻還不斷有自己的士兵倒下,每一聲都錘擊著他的神經,讓他心痛不已。在日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之下,一向驕傲自負的麥克阿瑟沒有在關鍵時刻及時做出正確選擇,現在不得不撤出菲律賓,轉往澳大利亞積蓄力量。麥克阿瑟一行避開了日本巡邏艦的重重封鎖,後又轉乘飛機輾轉飛往艾麗斯斯普林斯,在那裡改乘火車前往目的地澳大利亞墨爾本。途中經過阿德萊德時,面對著人生中的首次重大失敗,驕傲而自負、骨子裡充滿著鋼鐵般軍人血液的麥克阿瑟發表了演說:“總統命令我從菲律賓撤退到澳大利亞,目的是讓我組織力量對日本進行反攻,最終解放菲律賓。我脫險了,但我將回來。”
麥克阿瑟一生髮表的演說無數,但他說的最後一句話卻是最具號召力的,這句話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對他的部下、對菲律賓的熱愛,以及對日本法西斯的憎恨。他當然還要回來,他必須反敗為勝,拯救他的士兵,拯救菲律賓,拯救正義。
“我將回來”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句名言和鼓舞士氣的戰鬥口號,它被寫在海灘上、塗在牆壁上、打在郵件上,成為將士們心中的寄託。就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麥克阿瑟要勝利,要回去,回到巴丹。
巴丹,讓麥克阿瑟的心深受折磨,一直是他內心一個無法解開的結。他經常向所能見到的每一個人談起巴丹,對他而言,巴丹既是失敗的象徵,也是他發誓返回的承諾。
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奮戰,1944年10月20日,麥克阿瑟終於率領著20多萬美軍和700多艘艦船鋪天蓋地地殺回了菲律賓,來兌現他當年的承諾。登入的那一日,天下著雨,麥克阿瑟拒絕了隨行人員遞來的雨傘,也沒有乘坐登入艇,而是涉水上岸,對他而言,這次登入,是踐行鐵的承諾,實現軍人的誓言。
無論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之間有著多大的矛盾,但是每逢關鍵時刻,他們總能劾力同心地協同作戰。此時的日軍,已經不再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上那些只顧拚命發起刺刀衝鋒的日軍了。在占據絕對火力優勢的美軍面前,日軍早已學會了“躲起來再打”的戰術。日軍士兵殘忍而狡詐。他們躲在椰子樹上,藏在“蜘蛛洞”中,潛伏在偽裝良好的暗堡內,靜靜地等著美軍開過去,然後從背後射殺他們,或者渾身捆著炸藥與美軍坦克同歸於盡。面對潛藏在暗處的殺機,美國海軍給予了陸軍最大程度的火力支援。大口徑艦炮掀起的烈焰風暴讓日軍膽戰心驚。對此,“馬來之虎”山下奉文的對策,就是將日軍主力撤向內陸,避開美軍海空火力的鋒芒。在菲律賓群島的山地和丘陵,美軍坦克和步兵與日軍炮兵和暗堡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激戰。在這片叢林密布的血腥之地,慘烈的戰鬥整整持續了9個月。
然而,對於太平洋戰爭來說,控制島嶼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控制島嶼周邊的海域。當菲律賓的炮聲漸漸隱去,西太平洋的航線也盡數落人美軍手中。日軍在東南亞地區的運輸線被徹底切斷。在星條旗的照耀下,“毒辣的太陽”已經被逼回了狹窄的列島上。盟軍即將劍指日本本土了!
麥克阿瑟一生髮表的演說無數,但他說的最後一句話卻是最具號召力的,這句話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對他的部下、對菲律賓的熱愛,以及對日本法西斯的憎恨。他當然還要回來,他必須反敗為勝,拯救他的士兵,拯救菲律賓,拯救正義。
“我將回來”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句名言和鼓舞士氣的戰鬥口號,它被寫在海灘上、塗在牆壁上、打在郵件上,成為將士們心中的寄託。就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麥克阿瑟要勝利,要回去,回到巴丹。
巴丹,讓麥克阿瑟的心深受折磨,一直是他內心一個無法解開的結。他經常向所能見到的每一個人談起巴丹,對他而言,巴丹既是失敗的象徵,也是他發誓返回的承諾。
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奮戰,1944年10月20日,麥克阿瑟終於率領著20多萬美軍和700多艘艦船鋪天蓋地地殺回了菲律賓,來兌現他當年的承諾。登入的那一日,天下著雨,麥克阿瑟拒絕了隨行人員遞來的雨傘,也沒有乘坐登入艇,而是涉水上岸,對他而言,這次登入,是踐行鐵的承諾,實現軍人的誓言。
無論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之間有著多大的矛盾,但是每逢關鍵時刻,他們總能劾力同心地協同作戰。此時的日軍,已經不再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上那些只顧拚命發起刺刀衝鋒的日軍了。在占據絕對火力優勢的美軍面前,日軍早已學會了“躲起來再打”的戰術。日軍士兵殘忍而狡詐。他們躲在椰子樹上,藏在“蜘蛛洞”中,潛伏在偽裝良好的暗堡內,靜靜地等著美軍開過去,然後從背後射殺他們,或者渾身捆著炸藥與美軍坦克同歸於盡。面對潛藏在暗處的殺機,美國海軍給予了陸軍最大程度的火力支援。大口徑艦炮掀起的烈焰風暴讓日軍膽戰心驚。對此,“馬來之虎”山下奉文的對策,就是將日軍主力撤向內陸,避開美軍海空火力的鋒芒。在菲律賓群島的山地和丘陵,美軍坦克和步兵與日軍炮兵和暗堡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激戰。在這片叢林密布的血腥之地,慘烈的戰鬥整整持續了9個月。
然而,對於太平洋戰爭來說,控制島嶼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控制島嶼周邊的海域。當菲律賓的炮聲漸漸隱去,西太平洋的航線也盡數落人美軍手中。日軍在東南亞地區的運輸線被徹底切斷。在星條旗的照耀下,“毒辣的太陽”已經被逼回了狹窄的列島上。盟軍即將劍指日本本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