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弦,流行於廣東潮汕、福建閩南、香港、東南亞、上海等潮汕人比較多的國家和地區,是潮州音樂和潮劇音樂的領奏樂器,琴筒木製,蒙以蛇皮,內線為絲線外線為鋼線。演奏者俗稱頭手,指揮樂隊的文畔。與二胡是二種不同的樂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弦
- 外文名:a two-string fiddle
- 流行地:廣東潮汕等地
- 俗稱:頭手
- 材料:木製為主
基本簡介,出處,英文,形狀構造,藝術特點,潮劇二弦,發展歷史,演奏技法,其它,
基本簡介
漢語拼音寫作:èr xián
1.謂月亮的上弦與下弦。
2.指兩根弦的樂器。
3.絲弦之細於老弦而粗於子弦者。
出處
(1)一種彈撥樂器。《清續文獻通考.樂七》:"二弦本番部樂,樟木為體,曲首,桐面,長方形,底有孔,通常三尺。"
(2)即二胡。《文獻通考.樂七》:"二弦等於二胡,惟槽之前後均冒皮,出音較沉,中音部樂器。"參見"二胡"。
英文
1. Erxian; a two-string fiddle
形狀構造
定弦:內弦為c2,外弦為f2。兩弦之間音高相距純四度。一般演奏者慣用首調概念定弦。常用音域:從c2——a3,共十三度。二弦無明顯的音區區別,g2以上的幾個音比較尖銳刺耳。二弦能運用各種弓法,演奏音階和音程跳動,也可演奏各種裝飾音和滑音,奏法與二胡基本相同,但在運弓上,二弦則多用短弓而少用長弓。二弦無品位,轉調方便。在傳統的演奏中常用F調和降B調。二弦音色優美而稍尖,聲音穿透力強,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在潮劇和潮州音樂中潮州弦詩樂中擔任領奏樂器,在潮州大鼓中也有使用。二弦的音量雖不大,但其音色獨特,不易和其它樂器融合。
藝術特點
“二弦”外弦空弦為1,下來的音就是“2”了,而活五調的“3”音是沒有出現的,以“3”音作過渡,用食指從下到上成了活滑音,從中起了活2的味道。剛才也提到外弦的1,音偏明亮、輕鬆,與活五調的旋律不和諧,所以演奏上一定用內線的7? 1音,使它的沉厚等,而內線2音在活五高就不能用太多,如果用內線2音的話就不成活了,從二弦指法、弓法的運用當然也要合理的變換,或剛或實、或平而引送、或跌宕頓挫。
二弦的運用始終遵循“強弱、快慢、輕重、長短”及“凝神於運弓之始,著力於行弓之終”的原則,才能使二弦演奏出優美清、柔順委婉、典雅古樸、多姿多彩的特色和美妙樂曲。
二弦是一種弓弦樂器。有兩根弦,以純四度定弦,在胡琴之中屬於中高音域的樂器。各地方根據需要和條件,獨立發展出不同形制的弓弦樂器,如高胡、京胡、板胡、二弦、馬頭琴等。對於民樂交響化的需要,根據二胡的制式,另發明中胡等。
制琴師通常以木材製作二胡,也有制琴師以象牙、玉石、塑膠等材料製作二胡,因為他們有聲學以外的考量。琴筒一端蒙以蛇皮,這是二胡獨特音色的來源。高級的二胡採用蠎蛇皮,而收集蛇皮的成本日高(縱使是被圈養的蛇),另外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限制其參與團體對蠎蛇皮的進出,對表演團體帶來不便。所以近年有人開發替代材料,以期模仿蛇皮的音色。通常使用鋼弦、尼龍弦、絲弦,羊腸弦已極少人使用。
潮劇二弦
潮劇是種古老的劇種,它富有地方色彩和獨有的風格,潮劇中的“二弦”,在舞台伴奏上起了領奏的作用。老一輩的音樂工作者,通過一代一代的實踐,研究和不斷的創新,保存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豐富的方法和演奏方式。
“輕三六”調以“6, 1, 3, 5”為主要音群組織來構成旋律,“輕三六”調多用於歡樂跳躍,表現歌樂氣氛,那么“二弦”在演奏上就要多用外弦的“1,2, 3”,因為外弦的“1,2, 3”發音比較明亮,而“重三六”調以“2 , 4, 5”為主要音群組織來構成旋律,“重三六”調相反的多用於莊穆、沉重、激昂氣氛,這時“二弦”從演奏上跟上面講的“輕三六”調也不同了,這是因為“二弦”內弦的“1, 2”發音音律沉厚有肉,再加上批力的配合,達到莊穆、沉重、激昂氣氛。
潮劇最有特色的調式就是“活三五調”,“五”是指二四譜的“五”音(即簡譜“2”音),“活”是潮劇中指彈奏上的活指或揉音的意思。“二弦”定弦後,最大的特點也就是演奏“活五調”。“活五調”以“2, 4,1, 4”為主要音群組織來構成旋律,根據該曲調實際套用,不單是“2”音有了變動,而“6”音也跟“2”音一樣的變動。還有“7,4, 2”音,這些音的滑落上下不穩定傾向較為明顯,從樂譜(二四譜)上看,“活五”高只有五音,但演奏時則一音數韻,變化卻不止十音。
發展歷史
潮州二弦的形成約有200多年歷史,由古代拉弦樂器奚琴演變,經過大廣弦,竹弦,"?投"(劍麻根)弦,最終在梆子腔劇種影響下形成。潮州二弦為高音樂器,定弦為F調5 1,常用音域在5----2之間。其結構有弦筒、弦桿和弦軫,均用烏木製成。弦筒長約11.7厘米,前圓直徑為5.7厘米,後直圓為7.8厘米,前圓孔蒙蟒皮,弦桿長78厘米,弦弓以竹張馬尾.長約84厘米。用竹馬,發音尖脆清亮。演奏方法以指壓弦發音,技法多吸收自古琴,出音行韻,講究吟揉綽注,弓法豐富,有"文武病狂,畫眉點珠"等。演奏姿勢有繼承傳統的雙盤腿式,平行腿式、盤腿式和夾腿式等,具有獨特的演奏風格。
演奏技法
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固然重要,掌握情味則更為重要,二者應融合於藝術境界之中。特別是針對二弦這種剛性拉弦樂器,本身缺乏柔美感,缺乏歌唱性,沒有情味的拉奏,就會顯得乾巴巴,還認為技巧易成,情味難悟。真正功夫應在弦外,過分的“炫耀”技巧反而變得庸俗。 因此,二弦演奏非常重視對樂曲的內容進行感情處理,特別是對陰陽、強弱、虛實、徐疾、高低、疏密、鬆緊等對比法的合理安排。
潮州弦樂曲中的起伏變化、強弱對比不是很強烈,需要領奏者認真組織鋪排,因此,二弦的演奏必須實中套虛、虛中有實;松中藏緊、緊中套松,鬆緊結合。二弦演奏有雅俗之分,所謂俗是指喜工柔媚則俗,落指重濁則俗,取音粗厲則俗,指法不適則俗,入弦倉卒則俗,氣質浮躁則俗。俗樂去其繁聲便是雅章,意是對演奏二進制弦時故意矯揉造作、發音無力,或用力兇猛、發音尖銳無肉(指輕浮),拉弦時指法雜亂無章、緊張倉促、輕浮急躁等都認為是粗俗的表現。可見,對二弦演奏的內在功夫是很講究的。
二弦是領奏樂器,是樂隊“形”的靈魂,演奏者的風範會直接影響到樂隊的演奏質量,從樂曲起承轉合二弦都起著主導作用,因此,二弦演奏者必須具備一定的音準、節奏旋法、情感色彩、文化修養等基本素質。
弓法,即二弦之弓法。傳統有“文、武、病、狂、畫、眉、點、珠”八字弓法。“文、武、病、狂”是指運弓的力度和行弓速度的差別,“畫、眉、點、珠”是比喻運弓之形狀。近代有大埔錢若儲先生也總結出八字弓法,叫做“長、短、帶、平、催、頓、跌、偷”。
弓法:
長弓 用弓過半以至全弓之八九;
短弓 用弓在半弓之內;
帶弓 上字未盡,隨弓帶轉,或平奏加花時一弓連帶二三字;
平弓 一弓一字;
催弓 短弓來往密奏;
頓弓 故作停頓,減少時值,以增強動感;
跌弓 平板之字。故作跌宕,增添姿態,如65 6 i奏為6·5 6 i或665 6 i ;
偷弓 句中應有之字,故意偷減。錢若儲先生之八字弓法含有一定的技巧性,然而弓弦樂器,應以“文、武、病、狂”、“催、頓、跌、偷”、剛柔之變,內容既然有異,弓法自然應有別。因此,矯捷應如織女之投梭,凝神於動弓之始;穩健應如舟夫之盪漿,著力於行弓之終;松暢應如麗姝之抒袖;遒潤應如壯士之挽弓;激昂要響徹雲霄;低抑有如石沉海底。這樣依情依景,靈活運用弓法,方能奏出廳妙樂韻,塑造音樂形象,準確、生動地表現樂曲內容。
其它
二弦指法移植於古琴(七弦琴)的指法名稱,取“吟、揉、綽、注“四法作為綱領,並由此變作化衍生。丁思益先生曾著文論述,歸納起來,不下20餘種。何謂“吟、揉、綽、注”?“吟”者即吟指也。吟指是指按本音,上下密速摩盪,範圍不可過長,需在本音的上下各半音之內,“活三五”調的“五”字最頻用此法:“揉”者即揉指也,也名搖指,即指按本音,使勁按揉,鬆緊密接;“綽”者綽指也,即從高音抹至本音,高音範圍需在二度之內;“注”者注指也,即從低音抹至音,低音範圍也需在二度之內。“按指”是弓弦樂器最基本的指法,要求字正音準。除此之外還有“進指”、“退指”、“頓指”、“盪指”、“抹指”、“撞指”、“引指”、“牽指”、“退引指”、“退牽指”、“帶指”、“轉指”、“努指”、“飛指”、“顫指”等等。各種指法,都帶有一定的技巧性,如能靈活運用,則為樂曲增添不少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