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手術步驟,
手術名稱
二尖瓣換瓣術後晚期三尖瓣關閉不全手術
別名
二尖瓣換瓣術後晚期三尖瓣閉鎖不全手術;二尖瓣置換術後晚期三尖瓣關閉不全手術;二尖瓣或雙瓣置換術後晚期三尖瓣關閉不全手術
分類
心血管外科/三尖瓣病變手術/三尖瓣功能性病變的手術治療
ICD編碼
35.1402
概述
無論是二尖瓣置換或主動脈瓣置換,還是聯合瓣膜置換,術後晚期發生三尖瓣關閉不全的常見原因為:首次手術時即有三尖瓣關閉不全未經處理或處理不當。這類病人,在右心衰竭之前手術療效是滿意的。但晚期出現右心功能不全,甚至右室心肌衰竭時再進行三尖瓣手術,即使恢復三尖瓣的完整性也是姑息的。
1984年King等報導了二尖瓣置換術後4個月~14年的隨訪,32例需要進行三尖瓣修補或置換,其中26例(81%)心功能為Ⅳ級,施行三尖瓣成形16例,換瓣16例。三尖瓣手術同時因二尖瓣瓣周漏做了修補或置換主動脈瓣的共18例,住院病死率為25%(8例),晚期死亡14例,其中13例為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為腦卒中。故作者主張在首次二尖瓣置換時,即使只有輕度三尖瓣關閉不全也應積極地行三尖瓣成形術。上海長海醫院早年也認為首次二尖瓣或雙瓣置換時,當術後左心功能改善後,功能性三尖瓣可自行減輕或消失。但近年來,病例隨訪中發現即使首次手術三尖瓣無反流或輕度反流,也有約30%~35%的病例術後發生三尖瓣輕到重度三尖瓣反流。King等也報導二尖瓣病變合併輕度三尖瓣關閉不全,在二尖瓣置換術後晚期仍有約66%的病人須行在三尖瓣手術。因此,把三尖瓣成形的指征放寬,只要三尖瓣瓣環擴大,即使輕度關閉不全也同時行三尖瓣成形術,效果滿意。
手術步驟
可採取胸骨正中進路或右胸第4肋間徑路,前者因首次手術胸骨後心包內粘連較重,分離過程易造成右房、左室出血或滲血較多,但只要建立起體外循環,該進路手術暴露較好,便於操作。而後者雖然免去過多分離粘連時出血的危險,但一旦心室面出血則難以處理,且阻斷主動脈時操作較困難。供血管可採用主動脈插管或股動脈插管,採用後者時即使分離時大出血也可及時泵血,或股-股轉流後待心臟張力降低後再行處理。這樣出血處便於縫合。心包內分離時,先分離主動脈、右房、右室面。只要能置放除顫器即可不必強行過度分離,避免不必要的出血或心肌撕裂,造成難以縫合的結果。腔靜脈插管,可分別置入帶氣囊插管,免去上、下腔套束帶時,損傷腔靜脈,引起出血的危險。也可分別插入普通上、下腔管,但最好是心包內分離後套束帶從正常解剖間隙過帶不易損傷腔靜脈。心肌保護採用主動脈根部順行灌注心臟停搏液,經右上肺靜脈根部置放左心減壓管,全身體外循環開始後,平行右房室間溝切開右房,待心肌停搏後,做三尖瓣成形,常採用Kay′s二瓣葉化成形或節段性三尖瓣環縮,或加用Carpentier環、Duran環。也可在心臟跳動下行三尖瓣成形術,一方面可減少主動脈阻斷後心肌缺血時間,再者可觀察三尖瓣關閉的情況,其缺點是常常不能形成無血手術野。手術技巧要求高。有時可影響準確地完成手術,如瓣膜無法成形,即行三尖瓣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