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美國史》1989年7月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安年。本書詳細闡述現代美國歷史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方面。
基本介紹
- 作者:黃安年
- ISBN:9787202004722
- 頁數:511
- 定價:7.05元
-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9-7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實事求是地分析本世紀美國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及其特點、由一般壟斷資本主義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演變、美國政府在各個時期的經濟和政治調整政策及現代美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具體分析美國人民民眾和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作用、美國從海外擴張到全球擴張的發展道路。重視中國的研究成果。分上(1898--1945.8), 下(1945.9--1989)兩篇,並附有若干統計表及部分人名英漢對照表。
作品目錄
導言:美國歷史的演變和特點
第一節 美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一)美國早期發展史(1492年前——1776年)
上篇20世紀上半期的美國(1898——1945)
下篇1945年以來的美國(1945——1987)
附錄
(二)美國近代史(1776——1898年)
第一章 美西戰爭和海外擴張的開始(1898——1914)
第一節 美國的擴張主義思潮和美西戰爭
(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擴張主義輿論
(二)美西戰爭的爆發及其主要戰役
(三)美國現代史(1898年至今)
(三)美西戰爭的結果及其影響
第二節 美國歷史發展的特點
(一)最年輕、實力最強的經濟大國
第二節 美國的海外領土擴張
(一)夏威夷群島的奪取
(二)美西戰爭中奪取的殖民地
(二)外來移民的國家
(三)對東薩摩亞、威克島和其他太平洋島嶼地區的奪取
(三)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的國家
(四)巴拿馬運河區的占領
(五)丹屬維京群島的購買
第三節 美國對華“門戶開放”政策
(一)對華“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
(四)典型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
(二)“門戶開放”的內容及其評價
(五)改革、開放的國家
第三節 美國歷史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一)堅持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統一
(二)重視各個史學流派的研究成果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美國對華關係
(三)開展對重大課題的攻關研究
(四)加強當代美國史和中美關係的研究
第四節 美國對拉丁美洲地區的政策
(一)門羅主義的擴張主義套用和老羅斯福的“大棒”政策
(二)對古巴的殖民主義政策和普拉特修正案
(三)金元外交和對拉丁美洲地區的經濟滲透
第二章 1898——1929年美國的社會經濟
第一節 1898——1918年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20世紀初美國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二)20世紀初的美國農業機械化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經濟
(四)20世紀初美國的社會生活
第二節 20年代美國的經濟繁榮和弊端
(一)20年代美國經濟的繁榮
(二)美國經濟繁榮的原因
(三)20年代美國社會經濟中的潛在危機
第三節 1898——1929年美國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生產的進一步集中和財政資本的形成
(二)壟斷組織的發展和八大財團的出現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國家干預的一度加強
第三章 1898——1929年美國的社會經濟改革和內政
第一節 20世紀初期和20年代美國的進步主義運動
(一)進步主義運動的歷史演變
(二)社會政治經濟和城市改革運動
(三)老拉福萊特的改革運動
(四)進步主義運動的評價
第二節 西奧多·羅斯福的反托拉斯改革
(一)西奧多·羅斯福的改革措施
(二)西奧多·羅斯福的改革托拉斯思想
(三)西奧多·羅斯福的進步黨運動
第三節 伍德羅·威爾遜的新自由政策
(一)威爾遜在州長期間的改革措施和新自由主張
(二)威爾遜總統的“新自由”政策
(三)“新自由”的評價
第四節 1898——1929年美國的工人運動
(一)世界產聯的成立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工人運動
(二)美國社會黨的成立及其初期活動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工人運動
(四)20年代保守主義的政治生活
第五節 美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初期活動
(一)兩個美國共產主義組織的建立
(二)美國共產黨的統一
(三)20年代美國共產黨的黨內鬥爭
(四)三四十年代美共黨內的鬥爭
第四章 1914——1929年美國的對外關係
第一節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中立和參戰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階段美國的中立及其原因
(二)美國的參戰及其原因
(三)美國在歐洲戰場的軍事行動
第二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外交活動
(一)美國在拉丁美洲地區的擴張
(二)美國在遠東地區的爭奪
(三)威爾遜的“十四點”原則及其評價
第三節 美國和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
(一)威爾遜和巴黎和會的召開
(二)美國國會關於批准國聯盟約的大辯論
(三)美國和華盛頓會議的召開
第四節 20年代的美國外交
(一)美國對拉丁美洲地區控制的加強
(二)美國的對德政策,道威斯計畫和揚格計畫
(三)美國對國聯的政策、裁軍政策和非戰公約的簽訂
第五章 1929——1933年嚴重經濟、政治危機時期的美國
第一節 1929——1933年美國的嚴重經濟危機
(一)1929年大危機的爆發和特點
(二)1929——1933年危機的原因和性質
(三)人民生活的嚴重惡化
第二節 1929——1933年美國的嚴重政治危機
(一)人民民眾的反飢餓鬥爭
(二)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
(三)危機時期和30年代法西斯思潮的泛濫
第三節 赫伯特·胡佛政府的反危機措施
(一)赫伯特·胡佛的危機觀
(二)胡佛總統的自願聯合政策
(三)胡佛反危機措施的評價
第六章 1933——1939年羅斯福新政時期的美國
第一節 富蘭克林·羅斯福政府的新政措施
(一)新政的提出及其基本過程
(二)整頓財政金融措施
(三)調整工業生產措施
(四)節制農業發展措施
(五)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
(六)舉辦公共工程和其他社會福利事業
(七)調整三權分立體制
第二節 羅斯福新政的評價
(一)新政是順應歷史潮流的產物
(二)具有進步意義的改良措施
(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全面干預的嘗試
(四)歷史上改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五)新政的階級性質
第三節 30年代美國對外政策的調整
(一)對拉丁美洲地區的睦鄰政策
(二)美蘇關係的正常化
(三)對局部戰爭的中立政策
(四)30年代的美日關係
第七章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
第一節 美國從中立走向參戰(1939——1941)
(一)歐洲戰爭的爆發和租借法案的通過
(二)大西洋憲章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
(三)1941年的美日密談
(四)日本偷襲珍珠港和美國的參戰
第二節 從太平洋戰爭到雅爾達會議(1941.12——1945.2)
(一)德黑蘭會議前美國的軍事和政治行動
(二)美國和德黑蘭會議
(三)美國和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
(四)美國和雅爾達會議
第三節 美國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945)
(一)羅斯福的逝世和舊金山會議的召開、歐洲戰爭的結束
(二)美國和波茨坦會議
(三)美國和對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第四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社會經濟和生活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工人運動和黑人狀況
第五節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基本總結
(一)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作用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的影響
第八章 1945——1969年美國的社會經濟
第一節 1945——1969年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
(一)1946——1953年的戰後初期繁榮
(二)1953——1960年經濟的低速發展
(三)60年代經濟的持續發展
第二節 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因及其弊端
(一)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因
(二)美國經濟發展中的弊端
第三節 1945——1969年美國壟斷資本主義的新發展
(一)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
(二)壟斷財團的演變
(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跨國公司的興起
第九章 杜魯門和艾森豪政府時期的內政和社會經濟改革
第一節 麥卡錫主義的興衰
(一)杜魯門政府的反民主政策和麥卡錫主義的由來
(二)麥卡錫主義的泛濫
(三)麥卡錫主義思潮中的反華逆流
(四)艾森豪政府的政策和麥卡錫主義的破產
第二節 杜魯門政府的“公平施政”措施
(一)杜魯門“公平施政”的提出
(二)“公平施政”措施的主要內容
(三)杜魯門“公平施政”的評價
第三節 艾森豪政府的現代共和黨主義
(一)艾森豪現代共和黨主義的提出
(二)艾森豪現代共和黨主義政策的主要內容
(三)軍事工業綜合體的出現
(四)艾森豪現代共和黨主義的評價
第十章 甘迺迪和詹森政府時期的內政和社會經濟改革
第一節 60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和民眾運動
(一)五、六十年代黑人民權運動的發展
(二)新左派運動的興起和反主流文化運動
(三)戰後初期和五六十年代的工人運動
第二節 甘迺迪政府的國內“新邊疆”政策
(一)甘迺迪國內“新邊疆”政策的提出
(二)甘迺迪國內“新邊疆”政策的主要內容
(三)甘迺迪國內“新邊疆”政策的評價
第三節 詹森政府的“偉大的社會”政策
(一)詹森“偉大的社會”政策的提出
(二)詹森“偉大的社會”政策的主要內容
(三)詹森“偉大的社會”政策的評價
第四節 1945——1969年壟斷統治對政權控制的加強
(一)壟斷統治對總統選舉的控制
(二)壟斷統治對政府部門的影響
(三)壟斷統治對各種利益集團、院外集團和社會組織的控制
(四)壟斷統治對思想輿論的影響
第十一章 1945——1969年美國的對外政策
第一節 戰後初期美國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
(一)美國稱霸世界全球戰略的提出
(二)美國對西歐的嚴密控制
(三)美國在全球地區的侵略擴張
第二節 1945——1969年的美蘇關係
(一)戰後美蘇矛盾的發展和美蘇冷戰的形成
(二)五、六十年代的美蘇冷戰趨勢
(三)五、六十年代美蘇爭奪核優勢
第三節 1950——1953年美國侵略韓戰
(一)美國侵朝戰爭的爆發和美國侵朝戰爭的基本過程
(二)美國統治集團內部圍繞擴大侵朝戰爭的爭論
(三)美國侵朝戰爭的影響
第四節 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一)艾森豪政府扶植吳庭艷集團的“越南內戰”(1955——1960)
(二)甘迺迪政府直接介入的“特種戰爭”(1961——1963)
(三)詹森政府擴大侵略的越南“局部戰爭”(1964——1968)
(四)侵越戰爭對美國的影響
第五節 戰後初期和五六十年代的美中關係
(一)戰後初期美國政府扶蔣反共政策及其破產
(二)美國統治集團圍繞對華政策的幾次大辯論
(三)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及其對台政策
第十二章 70年代以來美國的社會經濟和內政
第一節 70年代美國的滯脹經濟和壟斷資本主義新特點
(一)1973——1975年經濟危機和1980——1982年經濟危機的爆發
(二)70年代美國經濟滯脹的原因
(三)70年代美國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經濟霸主地位的衰落
(四)70年代以來美國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
第二節 尼克森政府的新聯邦主義和新經濟政策
(一)尼克森新聯邦主義的提出及其實施
(二)尼克森的新經濟政策
(三)尼克森新聯邦主義和新經濟政策的評價
(四)水門事件和尼克森的下台
第三節 卡特政府的反危機措施
(一)卡特政府的反經濟滯脹政策
(二)卡特政府的反能源危機政策
(三)卡特政府的經濟政策的評價
(四)卡特政府的內閣危機
第四節 里根政府的振興經濟計畫
(一)里根振興經濟計畫的提出和實施
(二)里根振興經濟計畫的評價
(三)1987年美國股市暴跌及其影響
(四)里根政府時期的內政
第十三章 70年代以來美國的對外政策
第一節 70年代以來的美蘇關係
(一)美蘇在歐洲的爭奪和緩和
(二)70年代以來的美蘇首腦會談和美蘇核爭奪
(三)美蘇對海洋霸權的爭奪
(四)“星球大戰”計畫和美蘇關係趨勢
第二節 70年代以來的美中關係
(一)尼克森訪華,中美關係正常化過程的開始
(二)美中建交,美中關係的新階段
(三)里根政府執政以來的美中關係
第三節 70年代以來美國對西歐、日本的政策
(一)美國和西方七國首腦會議
(二)美國和歐洲共同體的關係
(三)美日經濟戰
第四節 70年代以來美國和開發中國家的關係
(一)美國和東南亞地區國家的關係
(二)美國和中東、海灣地區國家的關係
(三)美國和拉丁美洲地區國家的關係
第十四章 1945年以來美國的科學技術及其影響
第一節 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在美國的興起和發展
(一)原子能技術、空間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利用和發展
(二)其它新技術的興起
(三)7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的新發展
第二節 戰後美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原因、特點和影響
(一)戰後美國科學技術在世界各國的優勢地位
(二)戰後美國科技發展的原因
(三)戰後美國科技發展的特點
(四)戰後美國科技發展理論
(五)戰後美國科技發展的影響
第三節 戰後美國政府發展科學技術的對策
(一)科研經費的重點分配製
(二)鼓勵創造、發明的專利制
(三)科研組織的多軌制
(四)開發智力的選才制度
(五)加速折舊和稅收優待制
一、美國歷任總統、副總統
二、現代美國歷屆政府各部負責人
三、現代美國歷任最高法院法官
四、現代美國歷屆總統選舉情況表
五、部分人名英漢對照表
後記
第一節 美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一)美國早期發展史(1492年前——1776年)
上篇20世紀上半期的美國(1898——1945)
下篇1945年以來的美國(1945——1987)
附錄
(二)美國近代史(1776——1898年)
第一章 美西戰爭和海外擴張的開始(1898——1914)
第一節 美國的擴張主義思潮和美西戰爭
(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擴張主義輿論
(二)美西戰爭的爆發及其主要戰役
(三)美國現代史(1898年至今)
(三)美西戰爭的結果及其影響
第二節 美國歷史發展的特點
(一)最年輕、實力最強的經濟大國
第二節 美國的海外領土擴張
(一)夏威夷群島的奪取
(二)美西戰爭中奪取的殖民地
(二)外來移民的國家
(三)對東薩摩亞、威克島和其他太平洋島嶼地區的奪取
(三)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的國家
(四)巴拿馬運河區的占領
(五)丹屬維京群島的購買
第三節 美國對華“門戶開放”政策
(一)對華“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
(四)典型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
(二)“門戶開放”的內容及其評價
(五)改革、開放的國家
第三節 美國歷史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一)堅持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統一
(二)重視各個史學流派的研究成果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美國對華關係
(三)開展對重大課題的攻關研究
(四)加強當代美國史和中美關係的研究
第四節 美國對拉丁美洲地區的政策
(一)門羅主義的擴張主義套用和老羅斯福的“大棒”政策
(二)對古巴的殖民主義政策和普拉特修正案
(三)金元外交和對拉丁美洲地區的經濟滲透
第二章 1898——1929年美國的社會經濟
第一節 1898——1918年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20世紀初美國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二)20世紀初的美國農業機械化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經濟
(四)20世紀初美國的社會生活
第二節 20年代美國的經濟繁榮和弊端
(一)20年代美國經濟的繁榮
(二)美國經濟繁榮的原因
(三)20年代美國社會經濟中的潛在危機
第三節 1898——1929年美國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生產的進一步集中和財政資本的形成
(二)壟斷組織的發展和八大財團的出現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國家干預的一度加強
第三章 1898——1929年美國的社會經濟改革和內政
第一節 20世紀初期和20年代美國的進步主義運動
(一)進步主義運動的歷史演變
(二)社會政治經濟和城市改革運動
(三)老拉福萊特的改革運動
(四)進步主義運動的評價
第二節 西奧多·羅斯福的反托拉斯改革
(一)西奧多·羅斯福的改革措施
(二)西奧多·羅斯福的改革托拉斯思想
(三)西奧多·羅斯福的進步黨運動
第三節 伍德羅·威爾遜的新自由政策
(一)威爾遜在州長期間的改革措施和新自由主張
(二)威爾遜總統的“新自由”政策
(三)“新自由”的評價
第四節 1898——1929年美國的工人運動
(一)世界產聯的成立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工人運動
(二)美國社會黨的成立及其初期活動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工人運動
(四)20年代保守主義的政治生活
第五節 美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初期活動
(一)兩個美國共產主義組織的建立
(二)美國共產黨的統一
(三)20年代美國共產黨的黨內鬥爭
(四)三四十年代美共黨內的鬥爭
第四章 1914——1929年美國的對外關係
第一節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中立和參戰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階段美國的中立及其原因
(二)美國的參戰及其原因
(三)美國在歐洲戰場的軍事行動
第二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外交活動
(一)美國在拉丁美洲地區的擴張
(二)美國在遠東地區的爭奪
(三)威爾遜的“十四點”原則及其評價
第三節 美國和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
(一)威爾遜和巴黎和會的召開
(二)美國國會關於批准國聯盟約的大辯論
(三)美國和華盛頓會議的召開
第四節 20年代的美國外交
(一)美國對拉丁美洲地區控制的加強
(二)美國的對德政策,道威斯計畫和揚格計畫
(三)美國對國聯的政策、裁軍政策和非戰公約的簽訂
第五章 1929——1933年嚴重經濟、政治危機時期的美國
第一節 1929——1933年美國的嚴重經濟危機
(一)1929年大危機的爆發和特點
(二)1929——1933年危機的原因和性質
(三)人民生活的嚴重惡化
第二節 1929——1933年美國的嚴重政治危機
(一)人民民眾的反飢餓鬥爭
(二)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
(三)危機時期和30年代法西斯思潮的泛濫
第三節 赫伯特·胡佛政府的反危機措施
(一)赫伯特·胡佛的危機觀
(二)胡佛總統的自願聯合政策
(三)胡佛反危機措施的評價
第六章 1933——1939年羅斯福新政時期的美國
第一節 富蘭克林·羅斯福政府的新政措施
(一)新政的提出及其基本過程
(二)整頓財政金融措施
(三)調整工業生產措施
(四)節制農業發展措施
(五)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
(六)舉辦公共工程和其他社會福利事業
(七)調整三權分立體制
第二節 羅斯福新政的評價
(一)新政是順應歷史潮流的產物
(二)具有進步意義的改良措施
(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全面干預的嘗試
(四)歷史上改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五)新政的階級性質
第三節 30年代美國對外政策的調整
(一)對拉丁美洲地區的睦鄰政策
(二)美蘇關係的正常化
(三)對局部戰爭的中立政策
(四)30年代的美日關係
第七章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
第一節 美國從中立走向參戰(1939——1941)
(一)歐洲戰爭的爆發和租借法案的通過
(二)大西洋憲章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
(三)1941年的美日密談
(四)日本偷襲珍珠港和美國的參戰
第二節 從太平洋戰爭到雅爾達會議(1941.12——1945.2)
(一)德黑蘭會議前美國的軍事和政治行動
(二)美國和德黑蘭會議
(三)美國和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
(四)美國和雅爾達會議
第三節 美國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945)
(一)羅斯福的逝世和舊金山會議的召開、歐洲戰爭的結束
(二)美國和波茨坦會議
(三)美國和對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第四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社會經濟和生活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工人運動和黑人狀況
第五節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基本總結
(一)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作用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的影響
第八章 1945——1969年美國的社會經濟
第一節 1945——1969年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
(一)1946——1953年的戰後初期繁榮
(二)1953——1960年經濟的低速發展
(三)60年代經濟的持續發展
第二節 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因及其弊端
(一)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因
(二)美國經濟發展中的弊端
第三節 1945——1969年美國壟斷資本主義的新發展
(一)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
(二)壟斷財團的演變
(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跨國公司的興起
第九章 杜魯門和艾森豪政府時期的內政和社會經濟改革
第一節 麥卡錫主義的興衰
(一)杜魯門政府的反民主政策和麥卡錫主義的由來
(二)麥卡錫主義的泛濫
(三)麥卡錫主義思潮中的反華逆流
(四)艾森豪政府的政策和麥卡錫主義的破產
第二節 杜魯門政府的“公平施政”措施
(一)杜魯門“公平施政”的提出
(二)“公平施政”措施的主要內容
(三)杜魯門“公平施政”的評價
第三節 艾森豪政府的現代共和黨主義
(一)艾森豪現代共和黨主義的提出
(二)艾森豪現代共和黨主義政策的主要內容
(三)軍事工業綜合體的出現
(四)艾森豪現代共和黨主義的評價
第十章 甘迺迪和詹森政府時期的內政和社會經濟改革
第一節 60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和民眾運動
(一)五、六十年代黑人民權運動的發展
(二)新左派運動的興起和反主流文化運動
(三)戰後初期和五六十年代的工人運動
第二節 甘迺迪政府的國內“新邊疆”政策
(一)甘迺迪國內“新邊疆”政策的提出
(二)甘迺迪國內“新邊疆”政策的主要內容
(三)甘迺迪國內“新邊疆”政策的評價
第三節 詹森政府的“偉大的社會”政策
(一)詹森“偉大的社會”政策的提出
(二)詹森“偉大的社會”政策的主要內容
(三)詹森“偉大的社會”政策的評價
第四節 1945——1969年壟斷統治對政權控制的加強
(一)壟斷統治對總統選舉的控制
(二)壟斷統治對政府部門的影響
(三)壟斷統治對各種利益集團、院外集團和社會組織的控制
(四)壟斷統治對思想輿論的影響
第十一章 1945——1969年美國的對外政策
第一節 戰後初期美國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
(一)美國稱霸世界全球戰略的提出
(二)美國對西歐的嚴密控制
(三)美國在全球地區的侵略擴張
第二節 1945——1969年的美蘇關係
(一)戰後美蘇矛盾的發展和美蘇冷戰的形成
(二)五、六十年代的美蘇冷戰趨勢
(三)五、六十年代美蘇爭奪核優勢
第三節 1950——1953年美國侵略韓戰
(一)美國侵朝戰爭的爆發和美國侵朝戰爭的基本過程
(二)美國統治集團內部圍繞擴大侵朝戰爭的爭論
(三)美國侵朝戰爭的影響
第四節 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一)艾森豪政府扶植吳庭艷集團的“越南內戰”(1955——1960)
(二)甘迺迪政府直接介入的“特種戰爭”(1961——1963)
(三)詹森政府擴大侵略的越南“局部戰爭”(1964——1968)
(四)侵越戰爭對美國的影響
第五節 戰後初期和五六十年代的美中關係
(一)戰後初期美國政府扶蔣反共政策及其破產
(二)美國統治集團圍繞對華政策的幾次大辯論
(三)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及其對台政策
第十二章 70年代以來美國的社會經濟和內政
第一節 70年代美國的滯脹經濟和壟斷資本主義新特點
(一)1973——1975年經濟危機和1980——1982年經濟危機的爆發
(二)70年代美國經濟滯脹的原因
(三)70年代美國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經濟霸主地位的衰落
(四)70年代以來美國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
第二節 尼克森政府的新聯邦主義和新經濟政策
(一)尼克森新聯邦主義的提出及其實施
(二)尼克森的新經濟政策
(三)尼克森新聯邦主義和新經濟政策的評價
(四)水門事件和尼克森的下台
第三節 卡特政府的反危機措施
(一)卡特政府的反經濟滯脹政策
(二)卡特政府的反能源危機政策
(三)卡特政府的經濟政策的評價
(四)卡特政府的內閣危機
第四節 里根政府的振興經濟計畫
(一)里根振興經濟計畫的提出和實施
(二)里根振興經濟計畫的評價
(三)1987年美國股市暴跌及其影響
(四)里根政府時期的內政
第十三章 70年代以來美國的對外政策
第一節 70年代以來的美蘇關係
(一)美蘇在歐洲的爭奪和緩和
(二)70年代以來的美蘇首腦會談和美蘇核爭奪
(三)美蘇對海洋霸權的爭奪
(四)“星球大戰”計畫和美蘇關係趨勢
第二節 70年代以來的美中關係
(一)尼克森訪華,中美關係正常化過程的開始
(二)美中建交,美中關係的新階段
(三)里根政府執政以來的美中關係
第三節 70年代以來美國對西歐、日本的政策
(一)美國和西方七國首腦會議
(二)美國和歐洲共同體的關係
(三)美日經濟戰
第四節 70年代以來美國和開發中國家的關係
(一)美國和東南亞地區國家的關係
(二)美國和中東、海灣地區國家的關係
(三)美國和拉丁美洲地區國家的關係
第十四章 1945年以來美國的科學技術及其影響
第一節 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在美國的興起和發展
(一)原子能技術、空間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利用和發展
(二)其它新技術的興起
(三)7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的新發展
第二節 戰後美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原因、特點和影響
(一)戰後美國科學技術在世界各國的優勢地位
(二)戰後美國科技發展的原因
(三)戰後美國科技發展的特點
(四)戰後美國科技發展理論
(五)戰後美國科技發展的影響
第三節 戰後美國政府發展科學技術的對策
(一)科研經費的重點分配製
(二)鼓勵創造、發明的專利制
(三)科研組織的多軌制
(四)開發智力的選才制度
(五)加速折舊和稅收優待制
一、美國歷任總統、副總統
二、現代美國歷屆政府各部負責人
三、現代美國歷任最高法院法官
四、現代美國歷屆總統選舉情況表
五、部分人名英漢對照表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