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科學:法學卷

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科學:法學卷

《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科學:法學卷》一書的出版社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是2005年9月1日。

基本介紹

  • 書名: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科學:法學卷
  • 頁數:479頁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9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序言,

基本信息

叢書名: 東方學術文庫
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科學:法學卷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7208057303
條形碼: 9787208057302
商品尺寸: 25.3 x 17.5 x 1.9 cm
商品重量: 798 g
ASIN: B00116CU64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科學:法學卷》內容簡介:全書概述了在二十世紀這一百年中中國傳統法學向近現代法學的轉型與發展,介紹了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學、商法學、經濟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法律史學、國際法學等近現代法學各學科的主要成就,評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罪推定原則”等重大爭鳴問題,回顧了清朝末年、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法學教育研究機構和社團的演變。是一本涵蓋二十世紀中國法學各主幹學科的學術性著作。

目錄

第一編 二十世紀中國近現代法學的形成與發展
一、中國傳統法學向近代法學的轉型
(一)中國法學轉型的準備
(二)中國法學轉型的表現
(三)中國法學轉型的成效、影響與意義
二、中國近現代法學的發展
(一)法學出版物日益豐富
(二)本土著名法學家大量湧現
(三)法學研究機構漸次興起
(四)法學教育日趨正規化
三、兩種法律文化與兩種國家命運
(一)民國時期的馬克思主義法學
(二)民國時期的三民主義法學
(三)兩種法律文化的對抗
四、馬克思主義法學支配地位的確立
(一)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初創——全盤接受蘇聯法學
(二)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發展與曲折——法學新思潮與“左”傾影響
(三)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破壞——“文化大革命”期間法學的悲劇
(四)對新中國成立初期法學演變的思考
五、撥亂反正後法學的重建與繁榮
(一)法學的重建
(二)法學的獨立發展
(三)法學走向繁榮
(四)對撥亂反正後中國法學發展歷程的思考
六、依法治國與法學創新
(一)有關依法治國研討會的不斷召開和論文的大量發表
(二)著作、譯著的大量出版
(三)法學新觀點的層出不窮
(四)法學教育的飛躍式發展
第二編 二十世紀中國近現代法學各分支學科的發展與主要成就
一、法理學的發展
(一)法理學的主要成就
(二)民國時期法理學的發展
(三)新中國前三十年“國家與法的理論”的主要成果
(四)改革開放以後法理學的形成、發展與繁榮
二、憲法學的發展
(一)近代中國憲法學的萌芽
(二)舊中國憲法學發展的艱難歷程
(三)舊中國憲法學發展的成就
(四)新中國憲法學的初創與挫折
(五)新中國憲法學的復興與繁榮
三、行政法學的發展
(一)“溝通中西法制”與中國行政法學的萌芽
(二)大陸法系行政法觀念的影響與舊中國行政法學的形成
(三)新中國行政法學的歷史階段與新中國行政法學的初創和挫折
(四)當代中國改革與行政法學的復甦
(五)依法行政原則的確立與中國行政法學的發展
四、民法學的發展
(一)民刑分離、民法近代化的開端
(二)民法近代化的完成和民法學者的湧現
(三)新中國民法學的初創、中斷與崛起
(四)民法學的蓬勃發展
五、商法學的發展
(一)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國商法學
(二)從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間的中國商法學
(三)1978年之後的中國商法學
六、經濟法學的發展
(一)中國經濟法學的誕生
(二)中國經濟法學的新生
(三)中國經濟法學的發展
(四)加入WTO之後的中國經濟法學
七、刑法學的發展
(一)清末刑法學的轉軌
(二)民國時期刑法學的發展
(三)新中國前三十年刑法學的主要成就
(四)改革開放後刑法學的發展
八、訴訟法學的發展
(一)訴訟法學的產生及代表性觀念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主政權的訴訟理念
(三)新中國建國初期的訴訟法學狀況
(四)訴訟法學的受挫時期
(五)訴訟法學的恢復與發展
(六)訴訟法學研究的展望
九、法律史學的發展
(一)中國法制史學的研究成就
(二)中國法律思想史學的研究成就
(三)外國法制史學的研究成就
(四)西方法律思想史學的研究成就
(五)法律文化史學的研究成就
十、國際法學的發展
(一)國際公法學的研究成就
(二)國際私法學的研究成就
(三)國際經濟法學的研究成就
第三編 二十世紀中國近現代法學的重大論爭
一、清末預備立憲的論爭
(一)君主立憲與民主立憲之爭
(二)清廷內部立憲利弊之爭
(三)立憲中的部院司法許可權之爭
二、聯省自治與省憲的論爭
(一)聯省自治思潮和省憲運動的背景
(二)聯省自治思想
(三)省憲運動
三、訓政與法治(憲政)的論爭
(一)“三權分立”原則與“五權憲法”思想之爭
(二)孫中山先生的“訓政”思想與國民黨“訓政”理論的差異
(三)“訓政”與“憲政”之爭
(四)評價:“賢人政治”與“平民政治
四、舊政協與憲法的論爭
(一)舊政協與憲法之爭的背景
(二)爭論的主要內容
(三)爭論的特點
五、議會政治與新民主主義政治的論爭
(一)憲政方向之爭
(二)憲政的理論基礎之爭
(三)關於憲政動力源泉的論爭
(四)憲政道路:一個方法論的爭論
(五)兩種憲政道路的不同命運
六、法的本質的論爭
(一)論爭經過
(二)論爭的主要內容
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論爭
(一)建國初期至五十年代中期
(二)五十年代後期至“文化大革命”期間
(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九十年代初期
(四)九十年代初至今
八、權利本位與義務本位的論爭
(一)論爭的概況
(二)論爭的主要內容
(三)評價
九、“法治”與“人治”的論爭
(一)近代中國學者的“法治”觀
(二)新中國成立後二十年:法治建設的初創與嚴重挫折
(三)“法治”與“人治”的正式交鋒
(四)“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與目標的確立
十、無罪推定原則的論爭
(一)無罪推定的表述之爭
(二)無罪推定引申規則之爭
(三)無罪推定的適用之爭
(四)無罪推定的入憲前景之爭
第四編 二十世紀中國法學教育機構與制度、研究機構與社團、刊物論著出版與出版機構,以及中外學術交流
一、法學教育機構與制度
(一)清末近代法學教育機構及制度
(二)民國時期法學教育機構及制度
(三)新中國成立後的法學教育及制度
(四)法學教育的恢復與發展
二、法學研究機構與社團
(一)清末的法學研究及法學會的創立
(二)民國時期的法學研究及評價
(三)新中國成立後的法學研究及社團
(四)法學研究恢復和法學研究機構及社團復建
三、法學刊物、論著的出版及出版機構
(一)清末法學刊物的出版
(二)民國時期法學著作與法學期刊的出版
(三)新中國成立後法學刊物和論著的出版
(四)改革開放以來法學報刊、論著的出版及出版機構的復建
四、新時期法學領域的對外交流
(一)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派出留學生
(二)聘請外國專家學者來我國講學
(三)與國外各種教育科研機構和組織合作培養各類高層次專門人才
(四)接受外國留學生來我國學習
(五)組織法學代表團出國考察學習
附錄 二十世紀中國法學發展大事記
後記

序言

當代中國社會科學,肇始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經過一百年的風風雨雨,它已經成為中國現代文化的主體,它所積累起來的關於現代中國及其歷史的新知識系統,同一個世紀以來自然科學積累起來的新知識一起,構成了中國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甲午戰爭失敗後,維新變法運動應運而生,社會學、政治學、教育學、哲學等由此萌發。八國聯軍之役後,革命和立憲勃興,民主、共和、憲政成為志士仁人的主導訴求,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學、新聞學一一初步成型,傳統的史學、文學等,也開始了所謂“史學革命”、“小說革命”等。“五四”愛國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後,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已經大體建立起來。“九一八”事變以後,特別是“七七”事變以後,日本軍國主義妄圖一舉滅亡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則在危難的考驗中迅速向前發展。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社會科學借鑑和參照蘇聯模式,建立了相應的教學科研體制和學科結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面對經濟社會發展落後於世界及周邊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新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再一次調整了自己的發展路向,從而實現了自身的全面發展和普遍繁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