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市村

二六市村

二六市村位餘姚市東南首,距鎮政府駐地4公里,村民委員會駐地二六市,為原二六市鄉政府所在地。原名湖塘下市,後因農曆逢二、四、六、九市日,故名二六市,此名一直延續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二六市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餘姚市東南首
  • 面積:6.14平方公里
  • 人口:3608人
  • 氣候條件:溫暖多雨
村情風貌,村歷沿革,產業經濟,社會事業,村鎮建設,地圖信息,

村情風貌

二六市村東接寧波市江北區向上村,南接魏家橋村,西接三七市村,北接相岙村,緊鄰田螺山遺址。境內總面積6.14平方公里,有耕地4433畝,山林3041畝,下分15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1280戶,常住人口3608人,村於2002年設立黨總支,下轄3個支部 170名黨員。2005年社會總產值15534萬元,村民人均收入7483元,2005年村級集體收入104.25萬元,村集體資產414.30萬元,先後榮獲鎮農業工作先進集體、計畫生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民國時,蔣介石的侍從室主任,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中政會秘書長陳布雷的故里,就在本村,現陳氏故居保存完好,為餘姚市文物保護單位。村境內屬姚東平原,地形平坦,北有山林,江河縱橫交叉,內有官橋浦、魏家浦、雲山浦為支柱,氣候溫暖多雨。

村歷沿革

2001年4月行政村撤併,由原來的二六市、朱家山、官橋、下錢4村組成,定名二六市村。原二六市,1949年初為慈谿縣二六市鎮七、八保。1950年為明德鄉七、八村。1954年劃歸餘姚縣。1956年為曙光高級社。1961年為二六市公社二六市大隊。1983年為二六市鄉二六市村民委員會。原朱家山,1949年為慈谿縣二六市鎮六保。1950年為明德鄉六、七村。1954年劃歸餘姚縣。1956年為明德鄉朱三高級社。1961年為二六市公社勤豐大隊,1981年更名朱家山大隊。1983年為二六市鄉朱家山村民委員會。原官橋,1949年初為慈谿縣二六市鎮九保。1950年為明德鄉九村。1954年劃歸餘姚縣。1956年為明德鄉曙光高級社。1961年為二六市公社官橋大隊。1983年為二六市鄉官橋村民委員會。原下錢,1949年初為慈谿縣二六市鎮七保。1950年為明德鄉七鄉。1954年劃歸餘姚縣。1956年為明德鄉曙光高級社。1961年為二六市公社下錢大隊。1983年為二六市鄉下錢村民委員會。

產業經濟

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產業結構調整後,以種植茭白、藺草為主,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率居全鎮前列。幾年來,共投資500多萬元,實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土地整理工程,使農田標準化率達90%以上,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加強,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1980年以前村民主要以種田為生。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積極引導村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最早在本鎮大面積種植茭白、藺草,並推銷到各級市場。同時,積極引導村民發展二、三產業,目前從事二、三產業人數占全村勞動力的45%以上。已形成以不鏽鋼、汽車配件、柴油機配件,水暖配件、塑膠製品為主要產品的各類企業61家,2005年,年銷售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6家。

社會事業

村境有崇教之風,解放前夕興辦私塾、學堂,較有名氣的在官橋有陳布雷先生特意捐資並仿廣州黃埔軍校建築風格的“雞山學堂”,現被市政府定為文保點。解放後,有國小3個,如今統一併入二六市國小,另有幼稚園2所。民眾文化活躍,有村衛生室2個,衛生院1個,全村開通了有線電視,90%以上村民辦理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

村鎮建設

解放前村民住宅多為平房及草舍屋。目前,大多數村民居住系二至三層樓房,村民生活生產飲用自來水,村主要道路基本硬化,主要道路邊全部安裝了路燈,全村消滅了露天糞缸,建造了垃圾箱及垃圾中轉站,建立長效保潔隊伍,做到垃圾日產日清。
一村一品四季都有的千畝茭白,是近年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已發展成為產、供、銷一條龍模式。
風景名勝市文物保護單位“陳氏故居”和市文保點“雞山學堂”和“乾鎮廟”。

地圖信息

地址:寧波市餘姚市二魏線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