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

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

《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是約翰·羅伯特·博爾頓創作的回憶錄,首次出版於2020年6月。

該書尖銳地描述了博爾頓擔任特朗普國家安全顧問一職17個月的經歷,囊括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多國政策的外交機密,並披露了有關特朗普的諸多無知行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
  • 外文名: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 : A White House Memoir
  • 作者:約翰·羅伯特·博爾頓
  • 文學體裁:回憶錄
  • 首版時間:2020年6月
  • 字數:約210000(詞)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品爭議,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尖銳描述了博爾頓擔任特朗普國家安全顧問一職17個月的經歷,囊括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俄羅斯、烏克蘭、朝鮮、伊朗和英國等國政策的外交機密。該書披露了特朗普在處理對外關係中所表現出來的無知,比如特朗普想要連任超過兩屆、以為芬蘭屬於俄羅斯、不知道英國是個擁核國家等等。

作品目錄

CHAPTER 1 THE LONG MARCH TO A WEST WING CORNER OFFICE
CHAPTER 2 CRY “HAVOC!” AND LET SLIP THE DOGS OF WAR
CHAPTER 3 AMERICA BREAKS FREE
CHAPTER 4 THE SINGAPORE SLING
CHAPTER 5 A TALE OF THREE CITIES— SUMMITS IN BRUSSELS, LONDON, AND HELSINKI
CHAPTER 6 THWARTING RUSSIA
CHAPTER 7 TRUMP HEADS FOR THE DOOR IN SYRIA AND AFGHANISTAN, AND CAN’T FIND IT
CHAPTER 8 CHAOS AS A WAY OF LIFE
CHAPTER 9 VENEZUELA LIBRE
CHAPTER 10 THUNDER OUT OF CHINA
CHAPTER 11 CHECKING INTO THE HANOI HILTON, THEN CHECKING OUT, AND THE PANMUNJOM PLAYTIME
CHAPTER 12 TRUMP LOSES HIS WAY, AND THEN HIS NERVE
CHAPTER 13 FROM THE AFGHANISTAN COUNTERTERRORISM MISSION TO THE CAMP DAVID NEAR MISS
CHAPTER 14 THE END OF THE IDYLL
CHAPTER 15 EPILOGUE

作品思想

一、關於美國的對外戰略
作為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有自己的大戰略追求。但是,該大戰略距離實現依然遙遠,簡言之就是存在三個“擺不平”。首先,安全議題和經濟議題始終擺不平。博爾頓認為應該把經貿談判置於整體大戰略的指導之下,但特朗普政府卻並非如此處理。其次,博爾頓依然擺不平2017年出台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里所提中、俄、伊、朝四大威脅的排序。他認為這幾個威脅同屬第一層次的威脅,而中國又位列第一層次的首位,但博爾頓此書涉及中國的篇幅實際上並不多,四大威脅中談朝鮮威脅最多,其次是伊朗,俄羅斯加上烏克蘭討論也比較多,談中國那一章還不如談委內瑞拉的篇幅長。最後,博爾頓在舊包袱和他想做的新事情之間也擺不平。美國難以甩掉各種舊包袱,但又拿不出很多手段對付中國這個“新威脅”,還差一點在委內瑞拉和伊朗開闢新戰場。如果美國無法處理好這些累積的戰略負擔,同時又開闢新戰場,那么美國很難有足夠的力量應對中國。
二、關於美國的外交決策機制和人物
該書揭示了特朗普政府外交決策具備以下特點:第一,特朗普家人的作用和影響很大,如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這在以往美國政治中殊為少見。第二,特朗普用人邏輯比較特殊,其所用之人要么符合特朗普的喜好,要么比較吸引媒體的眼球,在媒體上比較有“話題感”,媒體對決策的影響比較大。第三,特朗普政府的決策類似公共決策中的“垃圾箱模式”,即把不同政策建議寫在紙上、揉成一團並放到垃圾箱裡抖動,最後跑出來哪一個,哪一個就成為最後決策,反反覆覆,朝令夕改,這在以往白宮的決策中也是很少見到的。
在博爾頓看來,特朗普政府在外交決策和手段以及全球戰略上是非常混亂的。但是,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決策實際上並沒有失序和失控,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對外使用武力的情況是很少的。不管領導人如何糊塗,美國長期的決策機制中依然有暗含的制約機制,而正是其內部的制約機制才使美國的整個外交決策沒有走向全面失衡。
三、關於美國與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關係及發展前景
關於美歐關係,博爾頓有關歐洲的敘述印證了特朗普任內美歐關係出現問題的三個領域:經貿、全球治理和多邊外交、安全。在經貿領域,美國強勢壓歐洲讓步;在全球治理和多邊外交領域,美國單邊主義和歐洲多邊主義迎頭相撞;在安全領域,北約軍費分攤成為美歐之間的突出問題。
關於美俄關係,該書有三點值得關注。首先,在美國看來,俄羅斯並不可怕,而且俄羅斯與美國在戰略意義上的默契一直存在,這印證了中國國內對俄羅斯的猜測和擔心,尤其是在軍控和核裁軍領域。其次,特朗普並沒有從大國博弈的戰略視角看待烏克蘭,烏克蘭對特朗普來說僅僅是一個可以置換的棋子。當國內政治需要時,特朗普可以毫不猶豫地將烏克蘭的安全置之腦後。再次,美俄在中東問題上保持著比較充分的戰略溝通和互動。這表現在美國動武之前要先與俄羅斯溝通,比如在敘利亞問題上;在處理與伊朗關係問題上,俄羅斯也與美國保持著溝通;而且俄羅斯與美國均十分重視以色列。
關於美國和伊朗、敘利亞和土耳其關係,該書重點討論了美伊關係。關於伊核協定,特朗普和博爾頓均認為該協定不但沒有有效地阻止伊朗的核計畫,反而強化了伊朗自身的能力和地區影響力,因此美國必須退出該協定。博爾頓主張美國對伊朗實行極限施壓,即首先退出伊核協定,並停止對伊朗民用核計畫的一系列豁免,其次是實施經濟類制裁(包括石油制裁),繼之以軍事打擊選項乃至實際運用,最後是為促使伊朗改變其行為而對伊朗實施政權更迭。但美國政府內部對伊政策存在分歧。前國防部長馬蒂斯、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前國務卿蒂勒森,以及財政部長姆努欽等都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定,反對加強對伊制裁,也反對對伊採取軍事行動,從而對博爾頓和特朗普兩人的對伊政策形成制約。馬蒂斯等人雖然先後下台了,但姆努欽還在。此外,圍繞伊朗問題,美國也需要與歐盟、俄羅斯、土耳其,以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一乾盟友相協調。面對這種複雜的狀況,博爾頓鐵心堅持對伊強硬政策,努力阻止特朗普與伊朗進行談判接觸。而特朗普則既想通過施壓來迫使伊朗進行談判,又拒絕做出任何讓步,同時對採取軍事行動非常謹慎。最後兩人在是否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問題上矛盾逐漸激化,致使雙方關係最終破裂。
關於美國與阿富汗的關係,博爾頓認為特朗普在阿富汗問題上沒有一以貫之的基本理念,其政策也在不斷變化,但從阿富汗“撤軍”是特朗普的目標。博爾頓在阿富汗問題上比較務實,而且總體上比較悲觀。他的理念就是保護美國的安全,防止再遭受一次恐怖攻擊。錢雪梅考察了特朗普政府對阿政策的演變及其制定過程中國防部和國務院之間的矛盾,她認為,特朗普的對阿政策將會產生長期的影響。特朗普政府2017年底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改變了 2001 年以來美國以反恐為核心的國家安全戰略議程,但未來阿富汗的實際戰略價值並不會降低。
關於美國與委內瑞拉的關係,針對2019年1月因馬杜羅連任引爆的委內瑞拉政治危機,博爾頓主張支持以瓜伊多為代表的反對派,將武力威脅與制裁(特別是嚴厲的石油制裁)相結合,以最快的速度施加足夠大的壓力,促使馬杜羅政權垮台。上述思路讓人感到似曾相識,與當年美國對付古巴的邏輯有一脈相承之處。但委內瑞拉的局勢並未向美國希望的方向發展,對此博爾頓將責任主要歸咎於特朗普在政策上的搖擺不定以及國務院和財政部等官僚部門的混亂、不作為甚至蓄意阻撓,指責特朗普視馬杜羅為強人,對瓜伊多則並不信任等。對門羅主義的極力推崇和對外交努力的選擇性漠視,以及將威脅與制裁的效果絕對化,均從不同側面反映出博爾頓保守主義思維的執念。
關於美日關係,該書主要是圍繞處理朝核問題來展開的。在朝核問題上,日本的立場與博爾頓基本一致,那就是不斷提醒特朗普對朝鮮要強硬,不要相信朝鮮。當特朗普對朝強硬時,日本非常高興,讚賞特朗普;而每當朝美舉行峰會,或者特朗普不重視朝鮮中短程飛彈試驗的時候,安倍首相和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谷內正太郎就告誡特朗普不能相信朝鮮。但總的來看,在飛彈問題上,日本與特朗普的政策分歧很明顯,看不到實質性的合作。雖然特朗普關注美日貿易問題,書中對此也有提及,但並未談到具體情況。這與博爾頓個人傾向有關,即認為朝核問題、對華關係等安全和地緣政治問題比經貿問題更重要。
關於美國與朝韓關係,圍繞特朗普與金正恩在新加坡、越南和板門店的三次見面,該書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材料。例如,書中提到,雖然特朗普上台後就一直有與金正恩見面的想法,但美朝新加坡峰會的提議是韓國方面最先提出並從中斡旋才實現的,這是只有該書才有的說法。另外,博爾頓認為特朗普懷有想見金正恩的心結,這促使特朗普在2018年5月24日喊停新加坡峰會後不久又宣布重啟峰會。而河內峰會無果而終,則是因為包括博爾頓在內的美國決策圈部分人士以及日本安倍政府一直宣稱朝鮮毫無誠意並從中加以阻攔的結果。在博爾頓看來,韓國文在寅政府在朝鮮是否真想棄核的問題上和美國有不同的認識。關於駐韓和駐日美軍基地問題,李卓認為美國對韓國的態度更為嚴厲。美國要求韓國將駐韓美軍基地費用分攤額從以前的每年10億美元增加到每年50億美元。博爾頓不能理解特朗普為何會在此問題上坐地起價。
在台灣問題上,博爾頓對“台灣對大陸的挑戰”的理解很簡單化,即以為台灣只要在軍事上沒有挑戰大陸,那么就不存在所謂的挑戰。中國大陸所擔心的“漸進台獨”“文化台獨”等則完全不在博爾頓的考慮之中。就博爾頓而言,很難有人在親台道路上比他走得更遠。而特朗普在台灣問題上則數次扮演了“剎車閥”的角色。
四、關於軍控和全球治理問題
博爾頓是軍控領域一位專業人士,履歷和經驗豐富。他竭力阻止朝核談判,主張退出伊核協定和中導條約,因此被一些人稱為“軍控協定的殺手”。在軍控問題上,博爾頓與特朗普的共同點是都不希望美國受到約束,主張美國退出一些制度性安排和機構。在伊核協定問題上,博爾頓的立場非常清晰,反對向國會證實伊朗遵守協定,認為直接退出即可。在朝核問題上,博爾頓主張按照“利比亞模式”處理,以特別嚴厲的方式讓朝鮮首先做出承諾並採取行動,然後再給予朝鮮好處。在美朝河內峰會召開之前,博爾頓曾給特朗普做了三次“吹風”,不厭其煩地提醒特朗普不要對會晤太樂觀,也不要輕信朝鮮。在中導條約問題上,博爾頓反感美俄兩國談戰略穩定,因為這要求美國必須在飛彈防禦問題上做出退讓,而美國不可能在反導問題上做出任何讓步。

作品影響

該書僅上市一周就售出78萬冊以上,問鼎亞馬遜、《紐約時報》等美國當地的暢銷書排行榜,同時也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國賣脫銷。

作品評價

  • 正面評價
紐約時報》:該書是第一部由參與了主要外交事務的高級別官員撰寫的全面的回憶錄,它充分揭露了特朗普對關於世界基本事實的無知,以及特朗普容易做出虛假陳述、爆發滿嘴髒話。
華盛頓郵報》:哪怕你已經充分了解特朗普在白宮中表現出的傲慢、自負與無能,博爾頓的描述仍然會使你震驚,難怪白宮是如此堅定得想要禁止該書。
  • 負面評價
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博爾頓他是一個心懷不滿、無聊的傻瓜,這本書是一本充滿謊言和編造故事的集子。
美國前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博爾頓最後的公開角色是個叛徒,違背了美國人民神聖的信任,從而損害美國,這既悲哀又危險。坦白講,書中這些事不是被完全扭曲,就是與真實發生事情不符的謊言。
韓國青瓦台國家安保室室長鄭義溶:書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遭到歪曲,書中論述基於博爾頓個人偏見和先入為主的觀點,而非準確的事實。
德國作家克勞斯·布林克鮑默:該書顯示出博爾頓的懦弱愚蠢以及如此順從和虛榮,是如此驚人的違背歷史和無知。這本書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博爾頓收到了200萬美元的預付款。

作品爭議

2020年1月23日,白宮發出正式威脅,要求阻止博爾頓出版該書,理由是涉及國家安全問題。
該書原定於2020年3月17日出版,然而在當年3月3日,由於政府對該書的審查,出版商將發布日期推遲到5月12日。4月29日,發行日期再次從5月12日推遲到6月23日。
6月16日,特朗普政府在華盛頓特區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博爾頓這本592頁的書“帶有機密信息”,要求法院裁定禁止該書出版。
6月20日,蘭伯斯法官裁定,儘管該書可能使博爾頓因涉及發布機密材料承擔民事(和潛在的刑事)責任,但仍可以在沒有得到白宮正式批准的情況下自行出版回憶錄。
6月23日,該書如期出版。

出版信息

書名
語種
出版社
ISBN
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 : A White House Memoir
英語
Simon & Schuster
9781982148034

作者簡介

約翰·羅伯特·博爾頓(John Robert Bolton,1948年11月20日—),美國保守主義政客,耶魯大學法學博士,曾是執業律師。1985年—1989年,在隆納·雷根政府擔任助理法務部長;1989年—1993年,在老布希政府擔任主管國際組織事務的助理國務卿;2001年—2005年,在小布希政府中出任美國副國務卿,主管軍控事務;2005年,接替約翰·丹福斯出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2018年3月22日,被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命為自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2019年9月10日,被美國總統特朗普解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